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蔡志良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道德环境日益复杂,必须把培养道德能力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道德的困惑等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能力的增长、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尤其是针对16岁以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更加凸显出渗透式与生活化的特征。所谓渗透式、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道德教育的课程、编写道德教育的教材,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和社会教育之中,实行情景化的道德教育,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英国的德育教育往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计,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即“对人的尊重、公正、合理、诚实和守信’。其特色就是把道德教育寓于社会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社会严重的青少年道德问题,以及比较高的青少年犯罪率,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兴起并受到重视。到了上个世纪末,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成为北美地区道德教育的主流。什么是品格教育呢?著名的“品格教育伙伴组织”以及美国教育资源信息库给出了定义:品格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强调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帮助孩子理解、关心、实践直接系统的价值观念。它涉及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品格发展等多个方面。作为对20世纪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品格教育吸收了20世纪流行的各种道德教育流派的经验和教训。一方…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首要任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真善美有发自内心的追求,榜样人物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那些与青少年年龄相仿、成长经历相似的模范人物,对于青少年更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全国道德模范身上展现出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崇高精神品质,为我们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提供了极具针对性、说服力、影响力的鲜活教材。我们将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刘云山同志讲话精神,以第四届道德模范学习宣传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升当代青少年道德能力,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急需实现由教育者强制性道德教育向青少年自主性道德学习的转型。现代社会,虚拟网络情境正在成为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第二空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道德信息,培养青少年对道德信息内容的真伪判断能力、锻炼青少年对道德信息评价的辩证思维方法、引导青少年树立文明健康的网络娱乐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加之现代化社会所出现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的多元化影响,在社会精神生活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并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立足传统道德,汲取外来先进成果(一)正确对待传统道德首先,要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道德中忠君、男*女卑、厌恶…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特别是“德法兼修”理念的凸显,对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德主刑辅”思想,对我们重新思考厘定“德”“法”的作用、把握处理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关系、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具有启示意义。基于“德主刑辅”思想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实效性的增强,需要我们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道德领导力,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价值引导作用;注重寻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关联点,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情感教育感化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本文从分析当代青少年存在的“道德危机”入手,探讨了西方发达国家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并提出了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深化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改革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今世界的人们来说,“自由”一词冠名当今网络文化特征,已经成为某种毋庸争议的言语习惯。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恰当。严格的说,网络文化本身其实是一种大众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没有逃脱“统治”的本性,其实是“规范”性的存在,甚至泯灭了“自由”。学校德育错误将“自由”作为支点来寻求德育创新,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化下道德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在网络文化环境下要及时转向,走出以“自由”为幌的道德教育创新误区,要构建真正的“自由”平台,重返学生道德本真,唤醒学生道德欲求。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以保证从根本上完成《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当前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际遇,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新加坡道德教育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与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特点 ,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国家意识”,立足于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和“隐性课程”在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融洽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 ,提出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人们关注学校和学生的同时,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对诸如“何为道德”、“何为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旨在达到何种目的”等更为本源性的问题却很少做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不能从理性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一种缺失思想根基的道德教育实践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论论证了道德是人生的至上目的,而人则是道德的工具。从数千年的道德实践看,大量存在着不道德的现象,即道德本身及其构成因素如传统道德规范、品质、舆论、事迹、教育、典型等在一定的目的下被以不同的方式不道德地利用。这在实践上使传统道德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失灵,在极端的情形下使之沦为“吃人道德”,并对社会公正、道德教育、人际交往等构成严重危害。对传统道德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是知性德育,它过于强调道德的教授性,是一种“美德袋”式的教育。事实上,道德规范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它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具体化,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只有当人们参加到实践生活中,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道德规范。学校  相似文献   

17.
郝云 《理论月刊》2000,(12):33-34,41
道德教育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道德状况以及个体道德需求状况提出的,它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要把“要做什么”的要求与“不应做什么”的要求结合起来,把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等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人”、“塑造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培育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曾一度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忽略。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必须要直面生态伦理意识这一问题,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扩展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而且增强了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要;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的将来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闾彬  胡学春 《青年探索》2008,(5):67-71,79
中晚明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真人”的热潮,“真人”是他们做人的最高理想和道德境界。联系当前可以启发我们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要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为目标,以“真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以民主化的模式和方法,有层次性的循序渐进地向“真人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丁榕 《江苏政协》2013,(2):56-56
<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沟通无极限及网络交往双刃剑的特点,使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快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道德错节的误区。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一、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目标,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