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主要经济动物。夏河县全县有牦牛219300头,占总牛数的33.95%。每年出栏商品牛14350头,平均每头产值227.89元。为了提高牦牛商品价值,夏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参照内地黄牛胆囊造口置核手术方法,于1987年夏季组织手术组,在佐盖多玛、科才、桑科、甘加等主要牧区乡开展了牦牛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共完成手术587例,成功581例,成功率为98.98%;死亡6例,死亡率为1.02%。  相似文献   

2.
羔羊腹泻病广泛流行于新疆牧区,尤以北疆牧区最为严重。为尽快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学研究,并用自己研制的“羔泻灵”进行了治疗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全疆各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北疆更广;细毛羔羊与土种羔羊均可发病,以细毛羔羊发病率最高(特克斯军马场达82.13%);但母羊健壮、产羔棚  相似文献   

3.
羊鼻蝇蛆病是牧区危害养羊业较严重的寄生虫病,我省牧区的绵羊对羊鼻蝇蛆的感染率达100%,该病是春季导致羊只大批死亡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尚无较好的防治办法,迄今均采用药物注射或口服的办法,不仅操作繁锁、效果较差,并经常出现中毒反应,甚者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检测炭疽芽孢杆菌染色体特异性基因序列 (Ba813)的PCR技术 ,并用于模拟污染的羊毛、皮张和土壤中炭疽芽孢 (Sterne菌株、PasteurⅡ菌株 )的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特异、敏感地检出 0 .5 g羊毛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的 6 88个芽孢 ;0 .5g皮张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的 10 32个芽孢 ;0 .5 g土壤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 1376个芽孢。证实PCR可用于羊毛、皮张和土壤等外环境中炭疽杆菌芽孢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1982年春,万县地区报告,当地“羊痘流行严重”,即派人检查,经检验取回的干皮张,证实不是“山羊痘”,而是一种寄生虫病。病原是真螨目(Acariformes)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的山羊蠕形螨虫。蠕形螨主要寄生在真皮内,在毛囊孳生繁殖,毁坏毛根皮肤,形成真皮半穿孔状洞,严重影响皮张质量。  相似文献   

6.
牧羊犬同时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其蚴病在青海省海北州高寒牧区,牧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在50.00%左右,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87.07%,牛平均感染率80.58%,人包虫病患病率为2.17%。1991年10月,在棘球蚴流行病学调查中,从剖检的牧羊犬首次...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西北部牧区牦牛肝片吸虫感染率相当高 ,导致牦牛消瘦 ,生产性能下降 ,严重时可引起母牛不孕、流产 ,公牛繁殖力降低 ,甚至死亡。为选择高效驱虫药 ,笔者于 2 0 0 1年 7~ 8月 ,在川西北牧区两个牧场选择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进行了肝蛭净的驱虫效果试验。  材料和方法 在川西北牧区两个牧场选择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 12头 ,采集粪便 ,用循序沉淀法进行肝片吸虫粪便虫卵检查 ,称重 ,按体重投服肝蛭净(瑞士汽巴 -嘉基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6 0 80 0 5 ) 12mg/kg。投药后 7d再采粪便 ,如上法检查肝片吸虫粪便虫卵 ,计算虫卵减少率 ,判…  相似文献   

8.
我旗牧区羊绦虫蚴病十分严重,据284只羊解剖调查,多头蚴、细粒棘球蚴、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分别达42.6%,28.5%,21%,对养羊业危害极大。为全面开展绦虫蚴病的防治,我们选择阿林一合村的犬和羊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药物:氢溴酸槟榔碱,由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研究所合成并提供;丙硫咪唑,系  相似文献   

9.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山羊、绵羊、黄牛、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偶见于人和猪的小肠,可引起捻转血矛线虫病,有很大的危害作用。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亦见于全国各地,尤其在一些牧区的羊群中流行严重,对山羊、绵羊的感染率达70%~80%以上。用特效的化学驱...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天祝县牦牛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与免疫效果观察詹发茂(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据调查,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牛副伤寒在甘肃省天祝县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养牛集中的牧区危害较为严重。该病主要由都柏林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达30%以上,对养牛...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盟是我国优良品种三河马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沿用逐水草而居的粗放饲养管理方式,使马匹遭受多种大量寄生虫侵袭,是造成群马生长发育不良,抗病抗灾能力不强及冬瘦、春乏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缺乏适于牧区群马驱虫的简易方法和理想药物,同时牧区普遍存在畜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矛盾,因此牧区群马驱虫工作从未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羊大肠杆菌病是成年羊及羔羊的一种以出血性胃肠炎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广大牧区羊群的常见疾病,常发生在冬春季节。据青海省统计,发病率可高达20%,病死率在90%以上,本病是对羊有致病性的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近年,我所陆续收到一些兽医部门从病羊分离的大肠杆菌要求协助检定。本文系国内首次有关羊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羔羊痢在我旗牧区流行已久,据统计1978~1980年,共接羔218007只,发病达86357只,发病率为39.61%。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弄清我旗羔羊痢是由多种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采用国产新药抗菌增效合剂及生物制剂进行了羔羊痢的防治试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15.
牦牛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牦牛脑内所致。在我县昌台牧区,本病对幼龄牦牛的危害严重而突出。我们在本病诊疗方面作了探讨性改进,效果较好。共手术治疗牦牛脑包虫91头,治愈87头,治愈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一)诊断 1.发病托牛年龄:4月龄1头(占病牛总数的1.1%),6~8月龄5头(占5.5%),8~12月龄37头(占40.6%),1~1.5岁35头(占38.5%),1.5~2岁10头(占10.9%),2~4岁3头(占3.3%)。可见,1岁左右牦牛易感,发病率达79.1%。 2.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6.
当前,牧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和肺线虫感染普遍,危害严重,在春乏阶段往往可引起大批死亡,对牧业生产影响很大,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加之,牧区牲畜多,人口少,居住分散,劳力紧张,进行逐头驱虫往往感到劳力不够,影响驱虫工作普遍的开展。为了保证牧业生产的发展,我们根据国产驱虫净低毒、广谱、高效、易溶于水的优点,结合牧区生产实际。进行了驱虫净的饮水驱虫试验,以适应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泽一 《新青年》2022,(3):10-11
<正>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倾情奉献,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党百年之际,他获得了“七一勋章”。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现场播放了这样的介绍词:“廷·巴特尔,札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活发生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病是严重危害人畜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牧区为重。据我们在石渠县调查:藏绵羊感染率达78.00%,牦牛达88.84%。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藏汉干部、工人、牧民、家属、儿童的感染率为30.56%;而13岁以上牧民的感染率竞达67.65%。 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除用外科手术外,尚未见有特效化学制剂。国内外曾用甲苯咪唑试验,效果不尽相同。吡喹酮(Praziquentel)是近年来合成的一种新药,有资料报道其驱棘球蚴效果较好,但国内还未见正式文献可查。我们于1982年5月至12月试用吡喹酮治疗绵羊棘球蚴病,并初步取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1965年以来,在内蒙古哲盟地区不断发生牛贝诺孢子虫病。患牛主要表现皮肤肥厚、皱裂,被毛脱落,重者导致死亡。当地群众称为厚皮病或象皮病,蒙语葫芦精[译音]。本病不但导致病牛皮张废弃,肉质低劣,而且可造成母牛流产和乳产品下降,公牛可发生睾丸炎,以致引起终生不育。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前哨,也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之一,草原辽阔,水草丰盛,牧业比重约占全区国民经济收入的50%左右。畜牧业的发展不但关系到全区国民经济的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巩固祖国西南边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主改革前,西藏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在三大领主的残酷剥削下,牧业经济十分落后,家畜疫病猖獗,到处流行,得不到防治,严重地摧残着畜牧业的发展。民主改革后,西藏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