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世梅 《学习论坛》2006,22(8):66-6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可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依次演进、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先后更替的过程,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这一理论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经济形态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基本上形成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理论,为构建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今天,人类已进入了 21世纪。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除去蒙昧野蛮的原始时期,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两个主要的经济形态。一是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以使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形态;一是 15世纪起始于西欧,然后走向世界的以使用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形态。人类将要进入到第三个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形态的演变,社会生产活动的内容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生产力理论也应在发生变化的客观基础之上给予重新认识,以能准确反映并引导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生产力概念   在我们传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新论摘编     
《前线》2004,(5)
赵理文:未来经济形态是“知业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赵理文在《理论前沿》2004年第7期撰文指出: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把未来新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其实这是不准确的。经济形态应以产业结构来区分、以主导产业来命名。因为在社会的经济形态中,生产是最根本的。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不同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产业将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从逻辑的一致性来看,既然前两个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是以主导产业来命名的,新的经济形态也应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时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四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典型特征,是马列主义理论在我国成功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召开的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经济理论的创新看,分为确立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理论形成阶段和丰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养阶段.我党经济理论创新的裨就是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重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形态、分配制度、市场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兆万  维实 《发展论坛》2003,(3):80-80
这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十分关注,引进了不少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作了大量实证分析。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里,实证分析并不能代替理论上的深层次研究。我们考察当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不能仅仅局限于实证经济问题的孤立考察,很有必要从理论体系的高度全面系统地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根本特征。当代中国出版社近期出版了马卫刚的《自由合作劳动者论纲》,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把当代公有制社会经济形态定义为自由合作劳动者社会,是当前经济学界对…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8)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9.
朱聪明 《求实》2014,(8):18-23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10.
杨勇民 《探索》2011,(1):13-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结构和性能的统一。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主要成果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态上表现为实践、理论、价值和制度四种形态;从一种现实社会构成要素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种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种表现形态,有着自己的结构和性能。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理论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江  黄晶 《理论学刊》2004,(5):38-41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本理论受到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高度重视。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实质上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回归。这一理论的体系和结构主要可以从社会资本的定义、内容、性质和结构等方面采把握。社会资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这一理论研究的难点和不足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的度量、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社会资本的结构变迁以及社会资本与产权归属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马克思主叉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其形成至今.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建构起了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支撑点和诸多关节点的多层次理论体系框架,而且在其各个发展阶段都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范畴,并呈现出形成的渐进性、内容的多层性、创新的多样性、体系的开放性等主要特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内在价值的认定,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思想先导,更是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文化支撑。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政社分化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民主政治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100多年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由于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劳动价值理论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创造价值的劳动内涵发生变化,外延不断扩大,复杂劳动更加复杂。据此新变化、新特点,本文概括抽象出“持续劳动”这一新的劳动范畴。  相似文献   

15.
党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人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60年来,中国共产党赶考不止并交了一份高分答卷。60年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步入现代化转型的深水区,面临持续发展的困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因素与各种国內外不和谐因素相互作用,集中释放于社会层面,令现有的社会管理不堪重负。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如何加快社会改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应对社会风险,无疑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执政60余年后的新考题,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将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新智慧。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国家中,适度的社会动员能充分调动起社会大众投身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动员过度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大众传媒的扩展、人为推动及社会流动等。社会动员不足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会使一个国家失去良好的发展机遇,甚至会导致发展失败。在实践中把握好社会动员的适度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动力机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为理论支撑,以西方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为重要参照,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引领,以农村经济社会关系深刻变动为现实驱动,以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经验为有益借鉴,切实提高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模型是在凝炼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理论基础上创立的,深刻地揭示出劳动力作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劳动者自身素质的创新、提高引起社会生产率以及个人收入水平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与社会法都是法律社会化历史进程的产物,它们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体现着对特殊群体的“倾斜保护”。但二者存在着调整对象不同、目的与作用不同、调整的方法不同等差异。经济法侧重于从经济方面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社会法侧重于从社会福利方面对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维护,各有重点,各有目的。因此,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使其作用互补,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三种功能:经济功能有利于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功能有利于调整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民主功能表现在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搞好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性质的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