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与推进所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社区矫正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刑事执法性质模糊、专业化程度较低、"双主体多层次"的体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分配制度不利于调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积极性等问题。建议在我国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单一的、专业化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适当减少行政层次,同时建立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2.
现有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区矫正执法的专业化、规范化与深入化要求,司法所承担日常监管工作的力量与能力有限,审前调查评估的科学性不足,信息化管理实效性欠佳。要突破困境,就需遵循由规范到深入的发展路径,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矫正机构与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审前调查评估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将信息化管理与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智能化的流程管理,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社区矫正概况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的社区矫正工作颇具特色,他们有比较健全的社区矫正法规,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明确的专业化分工,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监狱管理与社区矫正密切衔接,并注重个别化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社区矫正法》即将制订,社区矫正工作正在向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立专业化、专门化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结合中国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强化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探索建立县级社区矫正工作专门机构,扶植发展社区矫正的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5.
中途之家是矫正工作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在中国的广大城市乃至乡村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广发展前景。开办和推广中途之家标志着中国社区矫正机构的重要进步。而与此相匹配的下一步发展要求,应该是中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职业化。北京市的阳光中途之家的模式要求中途站不仅要向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临时住宿之类生活救济,而且更要提供教育矫正、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实现社区矫正的职业化,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或法规,由专业化的矫正官员组成社区矫正工作者核心队伍,明确规定他们必须具有与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和经验,并享有相应的薪金和福利及任职和晋升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及机构和队伍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矫正的试点和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 ,这是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法律保障 ;而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科学设定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是我国社区矫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和许多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其顺利回归社会,不能够按期解矫。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偏差进行调整,是一种简单、直观、操作性强的社区矫正教育矫正方法,是当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干预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的本质是以政府角色为主导,以社区为基点,对服刑人进行监督与服务。现行社区矫正管理体制的优点是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的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体制,并引入了非政府资源参与。但现行社区矫正试点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不足,如社区矫正机关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基层司法所欠缺必要的执法资源,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矫正中的法律地位也缺乏明确规定,应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起社区居委会和职业化社区工作者的“选聘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社分开、民主参与的基层社区管理新模式,从而完善社区治理结构,解决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残缺、社区工作者队伍机制不活的问题。未来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将主要由社区居委会成员,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三类人员组成,应根据三支队伍各自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优势,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复杂性的工作,需求一支数量庞大、素质较高的社区矫正队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欠缺等问题,高校应积极应对。实行校社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