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一、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犯罪高潮及其根源犯罪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而近年来我国的犯罪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达到了足以威胁人们生存的水平,使我们不能不思索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犯罪会在转型社会中大量增多?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还是个性的问题?是偶...  相似文献   

2.
论犯罪根源     
犯罪根源是产生犯罪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现实生活中的每一起刑事犯罪都有其具体原因,且各不相同。但是,我们的社会中为什么会有犯罪现象却是犯罪根源讨论的内容。对犯罪根源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其刑事政策的千差万别。因此,研究犯罪根源并以此为基准建...  相似文献   

3.
业务过失犯罪的伦理根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犯罪根源问题上 ,对业务过失犯罪的伦理根源的探讨有其必要性。行为人的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取向是业务过失犯罪深层的思想根源。相应地 ,此种类型犯罪的预防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关于犯罪根源的研究纷繁众多,也很混乱。大的学派就有社会学派、生理学派、心理学派等。每一种学派都有足够的理论根据。在中国,对犯罪根源的研究除吸收不少国外的犯罪研究成果外,也有自己的学说:如私有制说,阶级和阶级斗争说,层次说。此外还有三因论,环境决定论,社会外因论,残余论,罪因综合群论等等。犯罪根源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研究起来首先需要弄清楚:一是犯罪学本体意义上的起源问题;二是犯罪根源存在于个体还是社会中的问题;三是关于人与人性的问题。对于上述三个问题分析透彻,就不难看出人犯罪的最本质的根源存在于人的攻击、利己、纵欲、逆反、嫉妒等这些固有的劣根性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的犯罪观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了犯罪的概念,从人的需要、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的差异性等方面阐明了犯罪产生的根源,并分析了青少年个体的犯罪原因,对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案例进行展开。首先,回答WHAT和WHY的问题——广东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会在1994—1998年在广东出现此制度?而在2003年对补偿制度的完善是怎样,为什么又会在这样的时间出现这样的修复?进而运用混合等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解释。第二,回答HOW的问题——运用公共政策层级系统理论,从宏观上回答补偿制度如何完善?第三,继续回答HOW的问题——综合运用理论模型,从微观上回答如何通过具体措施完善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修订以来,理论界围绕犯罪概念问题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在对多种观点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刑法中混合的犯罪概念已远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建议将犯罪概念分为三个阶段予以把握,即:立法上的犯罪概念、司法上的犯罪概念和执行上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给国际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和巨大挑战。基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将"恐怖主义犯罪滋生的土壤""个体嬗变的心理机制"以及"抑制过程的合理化机制"三方面相结合,探讨分析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其中,追求独立的民族主义土壤、精神控制的极端宗教土壤和权益不公的政治社会土壤组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犯罪的恶土;利于恐怖主义犯罪的个体特征和楼梯模型,将普通人向恐怖分子转变再向实施恐怖主义犯罪这一过程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合理化机制是如何抑制恐怖主义犯罪前的心理阻止机制。对成因的分析启示:要解决恐怖主义犯罪的暴力根源还需处理潜在不公正的问题,从而争取更多民心,一旦政府赢得了民心支持,恐怖主义犯罪必然会降低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9.
在由来已久的犯罪根源讨论中,形成了人性恶与制度恶两大分野。从犯罪之恶推演人性之恶,将人性恶作为犯罪根源存在方向性的错误,很容易将犯罪预防引入歧途。同时,将人性恶视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种先验性的论断一方面强调人性恶的本源性,另一方面又认可制度可以控制人性之恶,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无论是由社会下层人员实施的传统犯罪与新型的仇恨社会犯罪,还是由社会管理层实施的白领犯罪主要都表明制度之恶才是犯罪的真正根源。现实犯罪的存在样态、规模乃至发展趋势,最终都可以归因于相关制度设计与运行的缺陷。同时,确认制度之恶是犯罪之源,不仅仅是尊重基本人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有效预防犯罪的根本所在,唯有不断夯实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良性制度基础,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才能从根本上减少。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追求带来的恶果。至于“多元论”所归纳的社会风气、黄色文化、家庭和学校教育等犯罪根源是不科学的。犯罪根源“多元论”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抑制人的不正当欲望才是减少人类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数量不断增加,危害日趋严重,给高校和社会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法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教学管理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秩序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学生犯罪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产物,解决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刑事犯罪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主要来自八个方面: (一)、阶级斗争和现实的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根源之一。 (二)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是滋生犯罪的外来诱因。 (三)、精神文明建设滑坡,自由化思想泛滥,导致违法犯罪的诱发。 (四)商品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人财物大流动,客观上给犯罪分子增加了可资犯罪的空隙。 (五)、分配不公,高消费意识膨胀,刺激了一些人的胃口。发展商品经济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调动人们积极性,推  相似文献   

13.
反黑斗争中的证人与证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黑斗争中,证人问题是必须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黑恶势力犯罪的证人问题:1.划分了反黑斗争中的证人类型。它包括知情人、被害人及目击者。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各类证人有其不同的心理表现;2.对黑社会犯罪的证人不愿作证或不作证的主要客观社会因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3.为了更有力地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证人保护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笔者就国内外有关证人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叙述,并说明我国极需要对证人保护进行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4.
张永清 《理论前沿》2008,(23):40-42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环境根源问题作了一些探究,以期深化对环境根源问题的认识,为探寻可行有效的解决途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犯罪”是个法学概念,有别于罪恶、罪孽等概念。刑法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犯罪。犯罪是刑法对人的某些社会行为所作的标定。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刑法,也产生着不同的犯罪。刑法规定人的某些社会行为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处罚,主要因为现实社会中需要遏止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因此,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应该都是可以防控的行为。刑法的犯罪规定应该具有可行性:刑罚施行的可行性和防控犯罪的有效性。刑事立法需要有高水平的立法技巧,更需要有对现实社会的准确的观念性把握,认识上的疏忽或观念上的偏激,造成犯罪规定的遗漏或滥入,都不利于对犯罪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立了罪错少年分级干预的基本框架,因此有必要对分级干预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制度体系建构做一整体性思考。本文首先从分级干预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总体格局的历史形成这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对罪错少年进行分级干预;其次,对罪错少年分级干预的原则、根据、措施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次,从法律制度和相关机制的完善视角对分级干预制度体系化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地使用网络会造成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弱化。按照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这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网络的紧密联系会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社会联系的弱化,突出表现在依恋、奉献、卷入和信念四个方面。不过只要我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就会使其发挥增强社会联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犯罪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犯罪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从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围绕人类社会行为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展开犯罪问题的研究。全书共分10章,主要分析了犯罪的社会学内涵,犯罪的社会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区等人的直接生活环境的关系,探讨了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雇凶杀人犯罪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雇凶杀人犯罪是雇佣犯罪中的一种 ,是杀人犯罪的一种变异和升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 ,雇凶杀人犯罪本身也有升级的趋势 ,其严重性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其定义、历史、现状和研究概况作了分析和讨论 ;进而用经济分析方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了分析 ;最后主要是用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对雇凶杀人犯罪中雇主、受雇人和被害人三方关系的本质 ,雇凶杀人犯罪决策过程和对其控制对策等三方面作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有组织犯罪又称“黑社会”。在现代社会中,有组织犯罪团伙已经繁衍为一种庞大的势力,其触角伸向社会失活的各个方面。1994年11月联合国召开的讨论跨国犯罪活动的部长级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来自138个国家的代表发出警告:有组织犯罪活动的触角已经伸向全球,成为一种危及民主的“毒害”。他要求各国政府同世界上日益扩大的黑手党势力展开斗争。什么是有组织犯罪,笔者认为:有组织犯罪是在稳定基础上组织起来的集团为获取超额非法利益而故意使用非法手段进行的犯罪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组织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明显特征: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