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管子》是我国历史上法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不少思想具有明显的辩证性质。从《管子》的辩证管理思想中不但可以挖掘出以往未予重视但对现代管理哲学发展却具有启迪作用的内容,而且对现代大学的组织管理也具有很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优良传统 ,尤其《管子》 ,更在人类历史上首创“以人为本”的理念。《管子》人本思想可概括为人的价值理论、人性论和人性化管理思想等三个方面。《管子》的人性论是从探索人的需要出发的。《管子》认为人性的本能是趋利避害 ,本身无所谓善恶优劣 ,这与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世子“性有善有恶论”等相左 ,而同告子等的“性无善恶论”、孔子的“性相近 ,习相远”等观点相似。《管子》的人性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当代西方管理学的“复杂人”或“权变”理论均有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3.
管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管子的“顺”民思想既系统而又有特色。中国古代许多论者立论的基点是力求民“顺”统治者,而管子的基点则是统治者“顺”民。管子的“顺”民思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超前性,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理论,中国古代最早是由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者管仲提出的,他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说明法对于人,就像度量衡对于物,是唯一的标准,并最早指出了“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管子·七法》)的原则。其后,战国时的商鞅、韩非子等人对“法治”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实践,使得“法治”理论,也即是古代的“依法治国”理论逐步系统化。商鞅就明确提出:“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对任何人都“不为损刑”,“不为亏法”(《商君书·赏刑》)。后来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相似文献   

5.
《管子》一书综合了战国各派的思想,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因此。不能把它简单地划归到具体哪一家的流派之中。综观《管子》全书,其涉及的法家言与道家言各占重要的篇幅,与此同时,考虑到该书在总体上是一部论述国家治理的政论书。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通篇阐述“道”的本质和如何以“道”为人处事,宣扬道家思想。书中运用大量比喻等修辞手法,围绕“无为”和“不争”两大主题展开。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止是一种治术或管理艺术,而是“道”的体现,如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老子》第二十五章)的宇宙本原,在他看来,道自身是无为的,而道在宇宙之间运行的结果即宇宙万事万物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各有其序、各遂其性、各得其所,达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正>《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其中的《计篇》集中地体现了孙武的管理思想.孙武在《计篇》中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条件:即“道”、“天”、“地”、“将”和“法”.“道”,就是使老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不怕危难;“天”,指气候、时令等条件;“地”’,即地利;“将”,指将帅的智谋才能;  相似文献   

8.
<正> 由于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二战”后获得长足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化,为了帮助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在50年代倡议政策科学,60年代初步形成一门科学,70年代发展完善,80年代普及提高,方兴未艾,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门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一政策科学形成于美国近半个世纪,但究其源流,对政策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周游列国,劝导各国君主“施仁政”,他的言论集《论语》集中反映他的政策思想,流传中外,至今日本朋友都深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此外,《管子》、《商君书》、《战国策》等集中了管子、  相似文献   

9.
墨翟(约公元前480—公元前420年),世人尊称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曾为宋大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论衡·案书》中说:“儒家之宗孔子也,墨家之祖墨翟也。”墨子所创建的墨家学派形成于战国初期,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成为当时与儒家并立、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韩非子·显学》篇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所谓“显学”,就是指在社会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学派。墨家和儒家一样,都有极为丰富的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但两家各有千秋。尤其是墨家所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思想,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  相似文献   

10.
话“用贤”     
《国语·齐语》上说,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之霸业,其原因在于他“唯能用管夷吾(管子)、宁戚、隰朋、宾胥天、鲍叔牙之属”。 管子,乃“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鲍叔牙具有知人和自知之明,不计个人权位,真诚地向桓公推荐管子;而桓公宽仁大度,从大局出发,以国事为  相似文献   

11.
管理是管人和理事的统一。管理不仅巩固和维护现存的生产关系,而且组织和创造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搞好管理?中国古代管理先哲的民本管理思想,能给现实的管理者实施管理行为以深刻的启迪和有益的借鉴。人的一般理念研究中国管理先哲把管理理解为“政”、“为政”、“为治”、“人人、正正”。那么,如何“为政”、“为治”、“人人’、“正正”?中国古代管理的先哲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为此,这就要去研究人,研究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宰相的哲学家。管子学派的重要特色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法家制度 ,并将王道原则融入霸业发展 ,倡导实行德法并重、强国安民 ,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儒法两家的优良理念 ,弥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缺陷。因此 ,研究管子思想及其成功之道 ,对改善现代警察管理尤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管子》是管仲学派从春秋到战国代代积累的智慧结晶。从时间上看,《管子》产生于诸子蜂起即十家九流之前;从渊源及宗旨上看,后起的诸子之学产生与《管子》有很大的区别;从内容上看,《管子》与后起的其他诸子相比,具有包容百家、集众所长,能够较好克服百家囿于学说之端、不见其他学说之长的特点;从思想体系来看,《管子》既不能归之为道家、法家,更不能归之为杂家。因此,《管子》一书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务实、融纳各家之长为特征,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主的经世致用之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管理思想的发展,“激励”越来越为人重视。《孙子兵法》中充满了激励思想和高超激励方法,如道义激励、感情激励、环境激励、赏罚激励等,高校班级管理者应从中吸取营养并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5.
参与管理──对职工进行精神激励的有效手段刘元俊参与管理,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称为“自下而上的管理”,即在不同程度上,组织职工和下级参加组织决策的研究和讨论。“通过参与可以使职工对组织目标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获得更大的满足”,激发职工的自主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乡村管理思想的近代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我国乡村管理思想近代变迁的研究较为不足。我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思想的近代嬗变以明末为分水岭,历经“过渡伊始”、近代演变肇始、自治的兴起三个历史阶段,由一种“牧民”的思想体系演化为一种“自治”的思想体系,这既是传统乡里自治思想、经世思想、变通思想与现代乡村管理思想相互影响下的必然,又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刚健有为精神的展现,其思想内容对于当今新农村建设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礼乐最早是一套国家管理制度,周公“制礼作乐”为的是维护周代封建的宗法制社会。周代刚建立时以有德者自居,废弃商代残酷的奴隶制刑法制度,宗教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周初的统治者建立了一套以“德”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即“礼乐文明”。孔子继承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将其运用于国家管理中,试图恢复周初礼乐之治的政治状态。当然,这目标带有很大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孔子的这种“托古改制”的思想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充分发掘礼乐文化在国家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这同样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遗产。《论语》中很多关于礼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的几个重要观点陈水秘加强企业管理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从《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关于加强企业管理的许多重要著作及一系列精辟论述中,可以看出其企业管理思想内容广泛,涵义深刻,意义重大。本文着重论述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中的几个重...  相似文献   

19.
“警务化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报第三期石林、余鸣两位先生的《“警务化管理”刍议》,以及第四期石湖先生的《警务化管理难在何处》二文中,我分别看到了两个关于警务化管理的意义。第一个定义是这样的:“符合公安机关性质、任务和要求以及适应其执行勤务的方式、方法和特点的管理教育体系。”我认?..  相似文献   

20.
摘要:《管子》在对唯物之天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人与天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合谐习”之道、“和乃生,不和不生”的人与自身和谐之方。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