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党与人大在国家中地位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奔 《人大研究》2005,(9):29-3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20余年过去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逐步转轨到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对20余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应该怎样作出公正而客观的评价呢?改革前的中国是一种政经合一的高度集权体制,很难分清哪一部分是政治的,哪一部分是经济的,因而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可以说是政治的改革。另外,基层民主的实施,国家机构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实施,都可以说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当然我们还能讲出许多的政治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  相似文献   

2.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从房价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再到个人收入分配等,中国经济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是财政问题。16年前推出的财政体系在当时是很合理的,16年过去了能不改革吗?必须改。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开始实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如果顺利完成,意味着"小康"目标的实现。那么,10年、20年、30年后我们将在哪里?中国是成为发达经济体还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关乎未来的问题,影响着每个中国人、每个家庭、每家企业今天的决策。此书汇集了著者过去10年来对世界经济新版图和中国发展新路径的研究成果,兼具宏大视野、深度思考和前瞻性建议。在构建一个  相似文献   

4.
桑彤  洪泽宇 《半月谈》2021,(2):9-11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能否依然一枝独秀?出口能否持续强势复苏?经济增长动能将如何转变?这些问题备受全球瞩目。经济能否依然一技独秀?-6.8%、3.2%、4.9%、6.5%……2020年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速画出了从负增长到不断向上的曲线。  相似文献   

5.
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大学生"入党热"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敌视中国的反动势力,妄图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但都认为共和国的第一代,第二代人没有可能,希望在第三代、第四代。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图谋已成为泡影,共和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仍坚定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算来已是共和国的第五代。第五代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持什么态度?他们能不能继承前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担当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任?可以说是国人关切,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6.
徐立凡 《小康》2011,(12):118-119
解构和重组,是2011年国际社会的关键词;寰球同此凉热,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中国不可能在量级如此之大、变动如此剧烈的运行中置身事外。世界正在位移,中国如何应对?在强化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必须加快对内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过去20年,每当中国经济指标数据下降,一些舆论就会冒出唱衰中国的论调。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唱衰中国论"再度泛起。多家机构预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难以保七。7月15日,上半年"成绩单"出炉:GDP实际增长7%,主要指标全线回暖,"三驾马车"企稳向好,中国不仅没有"衰退",反而站得更稳了。如此亮眼的"成绩",既让中国老百姓心里踏实,也让唱衰中国的人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先生,不久前就中国改革问题作了题为《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赞扬了中国在20多年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指出了中国改革现阶段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提出了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  相似文献   

9.
祖国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除了在欧美的部分投资外,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大陆。可以说,我目睹并亲身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20年的前前后后。众所周知,20年前中国以邓小平先生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思想。改革开放是这一代领导人在中国的史册上留下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不是改变社会制度,而是调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旧有的生产关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在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经济繁荣,人民渴望进一步发展民主,追求更广泛自由的时候,一股反民主的理论思潮悄然升起,它与过去长期以来以"国情论"拒绝民主的理论汇合,成为当前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现在进入新旧经济体制转换和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今明年中国对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要作些调整,对此人们有所议论。十年改革搞得怎样?目前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2.
往事已矣。巨人长逝,转瞬卅载。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党的精神世界:毛泽东的伟大品格情操,如此广泛地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以至在他逝世30年后的今天,他的形象依然在人们心中高高矗立。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从此,没  相似文献   

13.
刘彦华 《小康》2015,(1):32-33
"稳",虽然对中国楼市只字未提,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如此定调来看,2015年房价是涨是跌,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关键还在于,谁会先扛不住。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楼市在新常态下步入了"白银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该如何梳理总结2014年中国楼市发展态势?起落转折的中国楼市在2015年又将走向何方?政策、市场、房企……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担忧不等于看衰2014年的中国楼市降温明显,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交流》2002,(5):39-39
1、改革开放第一阶段基本结束。就本质而言,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对内是改革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则是扩大国际贸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两个目标实际上也是合二为一的。现在,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在预言未来这个问题上,永远想象力不足。当我们利用已知的知识做预测的时候,这种预测往往是保守的,就像当年人们通过火车来想象汽车。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未来,我们期待更加了不起的成就,这些成就将不仅仅是经济的。那么,再过20年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中国的科学会是什么样子?很难预言,我不如谈谈和预言相关的另一件事。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在经过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后,也进入了大调整与大转变时期。我国此次经济大调整,既不同于自身历史上的经济调整,也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调整有别,具有自己的性质与特点。第一,一般来说,大多数经济大调整都是在危机发生之后不得不进行的。例如中国60年代初的大调整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和调整都是如此。但中国现在所要进行的经济全面大调整,不是在严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关改革的几个主要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阁: 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对于中国27年的改革,到底怎么总结? 既然是总结,就要分析得失,褒扬和批评都在情理之中,但是立足点很重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因为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从我国过去经济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从无数惨痛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与思考》2005,(3):16-19
改革攻坚   中国的老百姓哪有不关心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的?   2004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度改革形势分析会“,又是经济界的一声“报晓啼鸣“.多名经济、社会和政治学者提出,中国又处在了改革的关口.“2005年将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由此看到,中国经济的那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驶向世界经济大海的桅杆,在改革攻坚的大旗下出现在世界的地平线.   ……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05,(4):16-19
改革攻坚   中国的老百姓哪有不关心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的?   2004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度改革形势分析会“,又是经济界的一声“报晓啼鸣“.多名经济、社会和政治学者提出,中国又处在了改革的关口.“2005年将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由此看到,中国经济的那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驶向世界经济大海的桅杆,在改革攻坚的大旗下出现在世界的地平线.   ……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一改革开放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和生活。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几家店铺的变化,差不多成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人经济生活的缩影;20年间,中国人经历了过去不曾有过的生活一出国、下海、炒股......开放的时代,给了老百姓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20年间,中国人同时经历了一个物质逐渐丰富的时代,追求生活质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热点。一组数字告诉人们,20年来中国人过得怎么样。《改革二十年》系列之三──1978-1998─中国人过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