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从复杂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因此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基本的关系层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审美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人格建构功能、情感传达功能和美化关系功能.审美文化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总要求、科学内涵、及建构原则中提炼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并从人学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背后的动机一利益之争所潜伏的“危机”,即不和谐。欲化不和谐为和谐,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在此过程必须处理好人与世界的这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规定,"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受到侵害,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比较法上,特定情形下侵害财产权益所致精神损害可适用金钱赔偿。传统民法认为,"人"是抽象的主体,"物"是满足"人"的社会经济生活需要的客体,"物"的侵害并不导致"人"的精神损害。随着民法中形式的"人"到实质的"人"之转变,"物"与"人"之间关系的个殊性受到关注。对"物"的侵害,将侵害"人"在"物"上所体现的意志,精神损害源于对"人"在"物"上的精神利益之侵害。法律中明确规定可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财产权益侵害之类型存在不足,概括规定"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受到侵害可获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法国唯物论对人与环境的循环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冀平 《理论前沿》2005,(22):20-21
在一定意义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教育问题的必要前提:一方面,这个问题与其他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密切相关,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另一方面,它还同最近热烈讨论的一些重要教育问题密切相关,如人与教育的关系、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近代思想史上,关于人与环境关系问题最负盛名的讨论,可能就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循环关系的辩论了。18世纪法国唯物论者认为,所谓人与环境之间…  相似文献   

6.
道德关系是建筑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上,由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维系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传统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伦理学,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扩展、转变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学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应该拓展到这样三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不同层次为经,形成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的内容体系。只有这样,伦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企业应处理好六大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既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前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本文将从哲学角度,从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修养。自然知识是主体人用来解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对人类生存条件进行的理论探索,人文知识使主体人能够正确或比较正确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深刻认识社会历史领域的法则、秩序和规律。它们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人的理想、信念、信仰和道德必须建立在法则、秩序、规律的基础上。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生修养。  相似文献   

10.
敬志伟 《工会论坛》2001,7(4):85-86
马克思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 ,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强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是一种对象性关系 ;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的纽带 ;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明确指出,实践是《费尔巴哈》中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础,而且历史考察了《费尔巴哈》中人与社会的三种历史关系,揭示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费尔巴哈》始终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人类,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有三对基本矛盾:一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二是人与他人乃至社会的矛盾,三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构建和谐人生环境,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个体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劳动价值直接度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效用价值需要通过度量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度量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环节才能完成。商品经济等价值交换的内在实质与市场经济等价格交换的外在表现的矛盾是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分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发展分为自然人、经济人、生态人和自由人四个阶段。自然人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它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人依附于自然;经济人是人的发展的物化阶段,它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人成为自然的主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人却异化了;生态人是在扬弃经济人的基础上,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的发展的更高阶段;自由人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制单位一项重要内容。这既是管理工作自身规律的要求,也是改制单位发展的经验总结。随着事业单位改制不断深入,当前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越趋多样、复杂,改制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制单位中提升能力的重要体现提升改制单位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从一定意义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前者指在科学  相似文献   

16.
人的活力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动力量,是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三个层次的统一。本文从人的活力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了人的活力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孔令宏(浙江大学东西方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管理的实质是调整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形成有利于组织稳定存在并发挥出相对于环境的功能的秩序。它的对象,不只是物,更重要的人,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必然涉及到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若干人的方面。如此看来,管理绝对不是西方科学管理那样基于简单性思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鲁甸县委、县政府和宗教工作部门积极探索引导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认真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宗教群体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管理人员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外来宗教和传统宗教的关系。使鲁甸县宗教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活动的产生由来已久,但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以及如何对待刑事诉讼活动等问题却始终众说纷纭。《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实际上是人依据刑事诉讼活动之“物”性进行立法,法赋予人刑事司法权,人使用司法权获得“物质利益”的过程,表明人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用物、享受物、改造物的受益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校园网建设赖以支撑的物和人两大建设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 :有“物”无“人” ,校园网只能成为仅供观赏的摆设 ;而只有“人”而无“物” ,则人就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二者关系上 ,应以人为本 ,物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