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是济南市在食品安全领域“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重要体现。面对济南市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制定长远规划,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覆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体制;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非法制售“瘦肉精”案透现出道德缺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主管部门多头分管,互相推诿管理职责,监管不到位,打击处理不力。构建食品安全防线,重新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修改有关涉及食品安全的刑事法律,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犯罪具有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涉案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涉及食品类型多样、生产场所隐蔽等主要特征。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逐利心理、原法律框架下监管部门之间未形成工作合力、市场规制本身的局限性、食品供应者文化层次低、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欠缺等是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原因。根本解决食品安全犯罪问题须从严密刑罚治理体系、完善行政规制体系、提高刑事和行政执行力、发挥民事规制的补充作用、强化道德规范引导等方面构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食品安全犯罪屡屡发生,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数量过少,不利于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所以有必要重构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体系.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罪名体系的固有缺陷,并对国外食品安全犯罪罪名体系进行探究,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罪名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油田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许多难点需要加以解决。油田企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应从五方面着手,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构建主动学法机制;落实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构建大普法工作机制;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构建讲法送法机制;突出依法依规从严治企,构建普治并举机制;强化法制宣传检查督促,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可以说是刑法学界热议的焦点,在大多数国家的刑法典中,对它的犯罪性质、构成要件和刑罚结构观点各异。我国在今后的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修改工作中,应将其置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以利于分则罪名分类的协调性和体系性,尽快纠正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过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相关规定,应进一步细化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对象与方式;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尽快研究制定食品安全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宣传教育对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建立、完善稳定工作宣传教育机制的重要性,从动态分析机制、交流沟通机制、教育灌输机制、社会宣传机制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稳定工作宣传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普及时代,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借机恣意发展,严重威胁公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当前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表现出数量总体呈增长状态但增速放缓,犯罪人受教育程度偏低,涉案区域广,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类犯罪占比较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并就此提出健全网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府监管网络食品安全职能,推进网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业自律,落实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责任和义务,提高网络食品消费者防范意识等对策,从而切实有效地防控网络食品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重视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现有的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存在不足,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调整:重新定位食品安全犯罪;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体系;完善责任形式。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具体改进措施包括:调整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位置;增设食品安全重大责任事故罪;对“食品”的概念作扩大化解释,并在刑法中明确其涵义;对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的犯罪构成加以改造;完善法律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生产销售数量大,后果严重;网络化、跨地域化特征突出,犯罪的重灾区相对集中;生产、销售隐蔽,多披着合法企业的外衣;犯罪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犯罪多与渎职犯罪相交织。刑法立法保护的滞后与缺陷、行政刑事执法惩治不力、行政移送刑事执法难,是导致食品安全犯罪频发的法治因素。在此情况下,立法与执法机关应积极拓展案源,开展侦查取证;完善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法律体系;行政与刑事执法衔接,形成打击合力,遏制食品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11.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这种犯罪具有侵犯对象广泛、连续犯罪、手法带有一定的智能性,且不断翻新、犯罪成本低、有一定的组织性等特点。要有效地防控此类犯罪,必须从基础建设、技术防范、规范行业行为、宣传教育等多角度、多层面着力,规范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控制能力,构建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山寨币网络传销犯罪是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名的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此类犯罪的犯罪成本低,具有迷惑性、隐蔽性,轻易就能在互联网上病毒式扩散蔓延。后疫情时期山寨币网络传销犯罪频发,是疫情影响、法律规范不完善、缺少协同治理机制、网络平台责任缺失和参与者盲从心态的共同作用。对此,应当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范、落实网络运营者职责、运用大数据强化治理、加强反传销宣传教育以及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方式构建多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语境下,食品安全犯罪的公共安全属性凸显.虽然我国刑法已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但从前瞻性立法的角度思考,增设过失型食品安全犯罪已是势在必行,但学界对于过失型食品安全犯罪的内在制度构建的探讨似乎仍不完备,有必要通过以刑事政策指引法教义学发展的路径,跨越李斯特鸿沟,完善过失型食品安全犯罪的构建.旧过失论由于其时代局限性,与风险社会语境下的食品安全犯罪格格不入;新过失论受到具体预见可能性与信赖原则的掣肘,亦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新新过失论对预见可能性进行了抽象性的重构,并通过排除信赖原则的适用,契合了食品安全犯罪的三大特征,成为了目前最有力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一方面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对象、罚金刑、自由刑进行了修改,另一方面,增加犯罪情节要件和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从而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使得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更为严密和全面。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原有食品安全犯罪之规定存在的不足以及监管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本次食品安全犯罪立法修正的合理性。在司法中,需要对食品安全标准、罚金刑数额及其计算标准和食品安全犯罪情节进行重新解释。同时,考虑到食品安全犯罪危害的特点和国外相关立法例,应从增设行为犯、过失犯和资格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犯罪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显,落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已经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瓶颈。新时期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新思路应是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旋律,一要开展综合治理,将“违章行为”提升到“违法行为”进行广泛教育,构建人们完整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体系;二要因人施教,对不同的交通参与者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三要以各种形式提高交通法律宣传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构建“动态治安”的社会防控体系已成为当前警务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必须在明确街面  动态治安的概念、内涵以及分析我们在打击现行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接处警机制、巡逻  策略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来强化街面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以提高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针对青岛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后必须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创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预警、溯源体系,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并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领域犯罪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金融领域的犯罪破坏金融秩序,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危害性极大,必须认真分析金融领域犯罪原因,从强化司法控制、联合预警机制、加强监管信息网络和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建设等环节构建金融领域犯罪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食品安全犯罪也日渐增多。因此,无论是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还是以惩治犯罪为目的,对相关犯罪在法律上进行准确的定性是必要的。《刑法》因其严厉的强制性和处罚性,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考虑其实际价值,对食品安全犯罪刑法适用问题的研究,都是必须且必要的。本篇文章在审视现行的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的同时,力求找到当前刑法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改善意见,促进食品安全刑法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构建“动态治安”的社会防控体系已成为当前警务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必须在明确街面动态治安的概念、内涵以及分析我们在打击现行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接处警机制、巡逻策略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来强化街面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以提高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