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在企业内部设置食品安全监督员,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虽然我国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引入了食品安全员制度,但规定得过于原则。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修订在即,最近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规定了食品安全员资格,但是,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员的任职资格、责任等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规定。日本、韩国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制度比较成熟,可资借鉴;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制度背景和运作模式,有助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安全员制度。  相似文献   

2.
老兵 《法治与社会》2008,(11):54-56
删除之的担忧 对于电子监管码的删除,某知名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是我们取得的初步胜利。”此前国家质检总局的规范性文件要求企业要赋码生产,今后要不要按文件的规定去做还是另外一回事,食品企业正与国家质检总局沟通协商此事。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删除了《修订草案》中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容,这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非常不利.食品安全风险时刻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依法独立构建势在必行.食品企业对内与员工做好相关风险交流工作,依法生产经营,避免被举报的风险;对外与以消费者为代表的社会公众、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做好相应的风险交流工作,保证企业良性运转.这都是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构建的重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的法治效用的体现,应作为后续完善食品安全立法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还涉及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印度在2005年颁布了《食品安全及标准法》(草案)是借鉴发达国家成功食品安全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统一的食品法典。本文结合福寿螺事件,分析述评法典中所确立的有关制度,并为我国食品安全立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延续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肯定。不过,《民法总则(草案)》也存在若干缺陷,需要予以修改完善。《民法总则(草案)》结构方面的问题有:《民法总则(草案)》第5章与第8章应当合并。《民法总则(草案)》第9章仅规定诉讼时效,未规定取得时效,应予改进。“委托代理”有些规则应当是代理的一般规则,不应限于委托代理。民事法律行为方面在规范设计上应当慎重考量、严谨表述。在代理的规定方面未明确规定恶意代理行为本身是否有效。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存在缺陷,建议删除《民法总则(草案)》第152条。  相似文献   

6.
网上购买食品出了问题怎么办,现行食品安全法中并无明文规定。根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如果未履行规定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  相似文献   

7.
关庆丰 《政府法制》2014,(22):18-19
网上购买食品出了问题怎么办,现行食品安全法中并无明文规定。根据近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如果未履行规定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法制》2014,(4):43-43
今年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会议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关系每个消费者切身利益。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修订草案重点作了以下完善。一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  相似文献   

9.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2,(21):7-7
环保部就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向法工委发意见函 环保部日前公开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交的关于《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意见,意见认为,《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存在四大问题。环保部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补充10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完善14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及相关规定。同时,建议增加按日计罚、公益诉讼等制度。  相似文献   

10.
印度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供应日益丰富,食品安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数量与中国非常接近,印度政府近年来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措施,尤其是在2005年印度制定了《食品安全及标准法》(草案)。本文通过分析草案所确立的印度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卫生法制》2009,(5):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这部法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通知》要求:(1)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2)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3)抓紧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统一、科学依据。(4)抓紧制定、完善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日,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省政府领导同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法规草案指引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这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针对本届以来立法工作新情况,共同提出的改进立法工作的新举措,也是贯彻2005年2月广东省立法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成果。《广东省法规草案指引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立法指引制度在广东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专利法》第16条和正在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第6章,将共同构成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条例修正草案(送审稿)》引入了约定在先原则,但也沿袭了原《实施细则》对奖酬比例和数额的具体规定。上述具体规定的存在,使我国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依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述具体规定的硬性执行,将挫伤企业专利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同时损害企业、发明人和国家的利益。建议修法者秉承契约自由之精神,坚持市场激励之原则,删除对于奖酬比例和数额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为鼓励科技人员大胆探索,今天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的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确立了宽容失败的制度。草案规定,对于探索性强、失败风险高的科研项目,原始记录证明承担项目的科技人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的,不影响该项目结题。(2007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杨维立 《江淮法治》2009,(21):44-44
近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等,如果出现失职、徇私枉法等行为,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提出撤职案。此规定引来一片赞誉之声,但热闹中也有人思考,为何“人大可撤副省长职”这样的“旧规”仍然能成为新闻呢?本期“一家之言”讨论的由头正是河南省《办法(草案)》中的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碰撞领域,(d91年碰撞公约》只规定了碰撞责任的划分,根本未涉及碰撞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出现了1985年《确定海上碰撞损害赔偿的国际公约草案》(以下简称“1985年草案’’),该草案对船舶碰碰造成的损害赔偿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及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本文在剖析食品召回制度学理、比较发达国家相关制度设计、结合我国制度演变与实践之后对当下涉及食品召回制度召回主体、召回程序、召回责任保险等内容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一位起草组成员确认,草案中关于行政性垄断的章节被删除,其中包括行政垄断的概念、表现形式等内容,但是草案在总则中还是保留了行政垄断条款。(《第一财经日报》6月8日)  相似文献   

19.
葛琼 《中国司法》2011,(2):61-63
《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一反常态地将居住权制度从《物权法(草案)》(2005年10月20日四次审议稿)中剔除(原四次审议稿在第15章以12个条文对居住权进行了阐述)①,尔后,于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物权法》中也没有再出现居住权的身影。这一转变使得许多人翘首以盼的《物权法》之新鲜血液最终流失。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宣告“存贷比”作为银行信贷投放额度监管工具的20年历史即将终结。业内分析认为,这将直接增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释放一定的信贷空间,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