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2.
羊芙葳 《求索》2012,(2):217-219
"谎言的非言语指征"是指非言语行为中能够反映出说谎人将要说谎、正在说谎或已经说谎的痕迹、信息。谎言的通用型非言语指征无关乎谎言的类型、谎者的个性与谎言的情景,却更关乎谎言的本质,至少有准备、思考、紧张、观察、矛盾、逃逸等六种类型。这些迹象虽有可能单独出现在实话中,但若在特定的语境中给人强烈的令人生疑的整体印象,且能排除生理不适、表达水平有限等因素,那么,就可初步确定为谎言的线索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一过程中既有言语交流也有非言语交流。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 ,掌握并恰当地使用非言语交际行为 ,可以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行为分析是侦查讯问中识别谎言的一种重要方法。行为分析的理论依据在于:犯罪嫌疑人说谎时会引发一定的情感或认知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会通过其行为外显出来。因此,侦查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变化来识别其心理状态,进而再结合讯问的具体情境判明其是否在说谎。  相似文献   

5.
赵海艳 《前沿》2012,(10):137-138
非言语交际是除了言语交流之外的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在人类的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分析美剧《不要对我说谎》中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态语,来分析电影中非言语行为在犯罪心理学中的运用,阐释非言语交际中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共性及差异性,从而有效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人际思想交流中,口头语言的真实含义可以由许多非语言行为的暗示加以扩充或修正。诚实或撒谎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对其非语言行为进行认真地观察、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地区分谎言。  相似文献   

7.
言语识别研究的基本对象是言语。言语不同于语言。言语具有的物质性、具象性和表义性构成言语的能解性,使得言语现象可以作分析研究。言语作为主体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综合产物,反映着主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社会属性、言语习惯,因此,可以作为识别主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哪些信号能帮助我们识别谎言呢?事实上,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线索未可靠地识别一个谎言。当一个人说话对音调升高,很可能暗示这个人在撒谎。说谎对音调升高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有关识别谎言的线索还包括:回答问题前停顿的时间较长,更加简短的回答,更多的“嗯”和“啊”,更加缓慢的语言以及在说明观点时手臂姿势比平常用得更少。识别谎言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微笑。说谎人的微笑很少表现真实的情感,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感情世界。研究显示,微笑并伴随着较高…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具有口头语言的一般特征,言语人通过键盘录入文字、传输文字信息、阅读文字内容的方式交流,是一种文字化的语言。对网络语言这样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言进行言语识别,主要是针对网络书面言语材料进行的特征识别。只要网络对话内容比较丰富,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言语特征识别确定说话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生活地域等。  相似文献   

10.
言语识别基本方法是该技术解决自身任务的关键手段。因此在言语识别研究中,这是一个不应回避而且尤需注重的课题。 虽然言语识别是从笔迹学科发展分化而来,与笔迹检验多少有些关联,但由于这两门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具体任务不尽相同,决定了基本方法之不同。也就是说,言语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行为分析系统对测谎过程中被试行为线索分析检测的方法及有效线索的提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使用INTERAC9行为分析软件及相关设备组建行为分析系统,采集两起具良好后验性民事测谎案件的视(音)频资料进行非言语行为(肢体语言与副语言)分析,研究测谎中运用行为分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论:行为分析技术用于测谎过程中被试非言语行为线索的检测具有可行性,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与实用性。实验样本中被试手势线索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谎言在侦查讯问中表现为两种主要形式:隐瞒,即故意省略,漏掉关键的案件信息不说;捏造,即故意编造,把假的案件事实当成真的说出来.这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谎言的成因及其伴随表征的分析判断,对谎言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案件言语特征是分析拟测作案人属性特点的客观依据。能否发现案件语料形态特征直接影响识别结论。了解言语特征表现形式及其与主体的社会特征的一般联系,为言语识别所必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得以形成。人们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又产生了言语。言语识别是以语言文字为检验对象,运用语言学、侦查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和原理,判断言语人的地域属性、社会属性和发声习惯的一种应用技术。言语既是社会现象,又是个人现象。言语识别可以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涉案人员现场遗留的言语信息的分析判断,确定或缩小侦查范围,分析案件性质,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对侦查破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立法语言不只是用一种静态的、单向的语言表述,而是立法机关与民众进行交流的言语,言语交流是否成功是法律是否生效的关键,故应该引入言语交际行为的动态理论考察它。交际行为取效的关键在于言语行为模式的合理和双方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说话者提供的信息要真实、确定,量要恰合而不冗余,方式得当,并取得最佳关联度。我国《宪法》之正义性和科学性受到挑衅,其言语交际行为模式不够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研究高职医护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并从培养医护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用能力及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言语的个体差别是对言语进行比较鉴别的基本条件。言语的类同性和模式化,为言语的类别确定提供了依据。个人语言形态的相对稳定性,更为我们依据言语的轨迹识别判断主体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谎言在侦查讯问中主要表现为虚假供述,可分为无犯罪行为者的虚假供述和有犯罪行为者的虚假供述。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虚假供述的成因及其伴随表征的分析判断,对谎言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言语特证、言语行为表现的社会角色、言语行为主体即作案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案件言语特征研究的新的视角。言语行为是角色行为模式中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和表现角色的其他方面行为纠缠紧密,通过言语特征可以透视作案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言语特征反映作案人实际角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体态语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态。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人们的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人们的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人们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正确的体态语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一、体态语是政治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首先,它能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性体验。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重视理论讲解、理论分析,轻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形象和感受。感性认识的缺乏无疑会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