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样的恩赐不同的结果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肥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  相似文献   

2.
垂钓人生     
我喜欢看别人钓鱼,常常偷闲 去湖边,凑到垂钓者身边,去分享垂钓者的欢乐。 一位老者,总是兴致勃勃地坐在湖边的一角钓鱼,显得乐观而自信。他拥有三根带支架的鱼竿,长长的鱼竿伸向湖中。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等待鱼儿上钩,往往是很久很久才钓到一条小鱼,只有两三寸长。他非常娴熟地收竿、摘下鱼嘴里的钩,把鱼放在浸没在水中的网兜里,然后又把鱼竿甩出去,再耐心地等待。在我看来,这老者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凭我的感觉,他一天也只不过一斤鱼的收获。一次,我瞧着他网兜中那几条又小又瘦的鱼说:你老钓这样的小鱼有啥意思?他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3.
他在深圳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他说这是他在深圳钓到的鱼;他在深圳的月薪从200元到1000元,他说这中间他拥有了在深圳钓鱼的竿;他在家乡办学培养人才,他说他又成了制造到深圳钓鱼用的鱼竿的人。  相似文献   

4.
学会合作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各自都在为生活、为自己的前程而奔波。有的大老板投资是一掷千金,但一些想另立炉灶的小职员通常遇到商机却只能望而却步。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他们怕中途资金运转不畅而让自己失去更多。但他们却忽略了合作的力量,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你事业带来启发。很久以前,在美国的一个贫穷小村庄里,有两个饥肠辘辘消瘦如材的乞丐。一次,他们饿得快撑不下去时,遇到一位手里拿着一篓活鱼和一根鱼竿的前辈。长者分别恩赐于他俩,其中一人要了一篓活鱼,另一人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各自享用去了。得到鱼的…  相似文献   

5.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7):59-59
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问:一个渔夫有一个鱼竿和一筐鱼,在路上遇到两个人,一个人要了一筐鱼,很快,他就把鱼吃光了,后来就饿死了。另一个人要了鱼竿到海边钓鱼;但是他没有到海边就饿死了。请你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印度的创世传说?故事说上帝先创造了贝壳,然后又创造了鹰。对于人,上帝给他机会,让他们在贝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鹰那激动人心的生活中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7.
胡玥 《人民公安》2007,(13):19-20
每一个留下来的人都想不劳而获地挣大钱,他们做了那条被钓到的鱼儿的同时,也开始用同样的心理和手段去钓更多的鱼。在定西采访这个上千人卷入的传销大案时,记者心里一直有一个问号:为什么这些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园里走出来,走进这个偏僻、  相似文献   

8.
郭芳  孙晓青 《小康》2009,(2):50-55
这是一个过剩的时代。滞销的商品被剩下了,在婚姻情感上滞销的那部分人也被剩下了。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有这么一段假设: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苍茫人世上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相似文献   

9.
捕鱼生意     
在墨西哥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正在度假的美国商人站在幽静的渔村码头上嘹望,这时候一个年轻的渔夫把一只小船停靠到了岸上。小船里面装着几条大个儿的金枪鱼。商人上前称赞渔夫的捕鱼技术高超,然后问:“捕这些鱼你用了多长时间?”“大概两三个小时吧。”“那你为什么不在海上多待会儿捕更多的鱼?”商人问。“这些鱼已经足够满足我的家庭所需了。”  相似文献   

10.
1830年7月,法国的革命者曾经在夜幕降临时唱响一支动人的歌曲:“朝着时间的齿轮射击,让白昼永驻我们身边。” 在推翻了古老的波旁王朝之后,“时间”成为他们要对准的最后一位专制者。 但这个专制者是一个有魅力的、让人对它无限崇拜的家伙。 斯波克的《星际旅行》中有一句话最能说明时间对人的诱惑:“时间是一团我们燃烧其中的火。” 印度教的经典《福音之歌》把神与时间混为一谈,而基督教的《圣经》则让上帝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就是时间。” 1450年,教皇约翰内斯12世利用了时间的威望,他意识到钟表的节奏将在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水滴·大海     
每当我看到那浩浩森森的大海的时候,总被它那波澜壮阔的气魄所感动。它总以那宽阔的胸膛拥抱着万吨巨轮,吞吐那千百江河;令人感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忽然想到这么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久不于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没,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能有几何?怎么会不干呢?弟子们始终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弟子们冥思苦想为什么找不到答案呢?这是因为他们只是从一滴水去考虑,把一滴水孤立起来,把它看成…  相似文献   

12.
左春和 《乡音》2014,(12):46-46
文字隐藏了什么 平时总有人问我,怎么在《金刚经》里找不到佛的奥妙,在《圣经》中见不到上帝?甚至认为这两部经的文字都很平常,从文字、语言中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说那是信仰的人把它们夸大了,对此,我只能告诉他们说,佛和上帝都不在文字上,这两部经中之经的奇妙之处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悟性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古姆·柯林斯是一位知名的管理学专家和畅销书《缔造永恒》的作者之一,他给领导理论的热烈讨论泼了些冷水:“在16世纪,人们把所有不理解的事都归结为上帝。为什么谷物歉收?是上帝。为什么某人去世?是上帝。现在我们的通用解释换成了领导。”柯林斯注意到,当一个公司成功时,人们需要归功于某人。这人常常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样,当一个公司失败时,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自毁形象一天,警察发现一个独自在大街上徘徊的小女孩。她只有三岁半,金发碧眼,长得非常迷人。但她说不出自己叫什么名字,也弄不清住在什么地方。警察无可奈何地开始翻她的衣兜,希望能找到一点线索。小女孩没有反抗,却嫩声嫩气地说:“别害怕,我没带枪!”势利的鱼甲:“100元的鱼竿和500元的鱼竿用起来就是不一样。”乙:“怎么?”甲:“一次我钓鱼,先用100元的,头晕眼花也没钓到一条,后来换了500元的,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乙(良久):“唉,现在鱼也这么势利……”你是这样射击的实弹射击训练场上,教官正声色俱厉地训斥一位士兵…  相似文献   

15.
驿路风铃     
增值 某局长将公用电脑、彩电长期放在自己家里用,群众议论纷纷。局长便在全体大会上解释:“那些东西如果放在办公室里,必然会因姓“公”而短命,而放在我家里这些年还完好无损,等于延长了好几倍的使用寿命,公家没给我一分钱的保管费,有人还对我说三道四,他们的良心哪去了?”(力军辑) 无理的抱怨 两人在吃饭,只有一碟菜:两条鱼,一大一小。其中一位先把大的那条鱼夹了,另外一个脸上露出不悦说:“你吃掉那条大鱼了?” “假如你是我又会怎样?” “我当然夹那条小的。” “那好哇,你抱怨什么呢?那条小鱼还在那儿呢!” (黄…  相似文献   

16.
高潮处结尾     
高潮处结尾张斌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可以想很多事情。但是想来想去总无法超越同一个主题:生死,我很同意史铁生的意见: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  相似文献   

17.
日本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山谷中的每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人的灵魂从自己的树的根.也就是树的根部那里出来.走下山谷钻到刚降生的人身体里去.所以人死的时候只是身体没有了.那灵魂是要返回到树根去的。马上要死的人要是睁开了灵魂之目.他就会知道自己的树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沿河土家风情——过赶年沿河土家人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日)过新年,比客家人提前一天,叫做“过赶年”。土家族提前一天过年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在沿河土家人中普遍流行的说法是:在很远很远的年代,土家人的一个部落,聚居在一个鲜花盛开、果实满枝、牛羊成群的山寨里。一天,官兵来了,要把他们赶走。勇敢的土家人,他们不投降,一场战争打了三年零六个月,到了年关之际,为了抗拒外来的侵略,他们杀猪宰羊,抬来大坛大坛的包谷酒,饱饱地吃了一顿,香香地睡了一觉,提前一天把年过了,准备交战。第二天,是官兵们过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的儿子丹珠负责治理淅川县境内的黑河,累死在工地上。后来,人们便把黑河叫做丹江。这段传说,有淅川县老城镇石门村的丹珠坟为证。千百年来,老城人伴着这条水上交通要道,生生息息,繁衍至今。然而,这座古老的小镇,近年荡起了新歌: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殖保健观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缘于该镇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党委书记当导演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一场由镇计生办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在该镇石门村举行。前来观看的群众把谷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曲剧小品《女儿也是传后人》开演后,会场上一片…  相似文献   

20.
假如农民工都回到他们的村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也许很少有人会想这样的问题,但这确实是理解农民工作用的一个很好的角度。当然.农民工的收入会少很多,农村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就业,城乡差别也会继续扩大。而城市没有了农民工,也将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