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智慧     
说到“传承”,总让人想到盛世年华、千秋百代。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传承的过程。传就是传授、传递,五千年文化无疑需要传承;同样,我们的企业、家业、其实不然,“传承”本身无处不在,人类发承就是继承、领纳。所以,我们泱泱大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也需要传承。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够创造文化.人类创造的文化通过什么方式传承与发展?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回答,但社会学的答案非常简单:"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统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问题,是一切文明国家历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人类文明史的总体过程看,传统通常要比变革具有更为强大的历史力量。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员由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有社会...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鲤波 《思想战线》2007,33(3):42-47
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主义者所提倡的静态保护不同,它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也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村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旅游经济、通向现代性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雷 《传承》2012,(13):78-79
受传统二分思维的影响,科学与人文“二元文化的对立”一向被视为学界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从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辨证发展理论看,这一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只能被看作文化传承与流变过程的一道风景。文化是人的“定在”与“此在”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形态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生活哲学层面上的复写、摄影、反映,它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遗传与变异或可作为文化传承与流变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 总结人类文化形成的过程、若将人类的最初与现在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人类所实现的文明和进步,深刻地体现着世世代代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体现着不断创造、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文化还是文明,都不是指具体事物,而是指人类创造这些具体事物的总体成就和不同的样态。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程度,是人类借助知识、科学等手段改造世界,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历史标高。比如,农业文明较之游牧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工业文明较之农业文明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袁旭东 《人民论坛》2012,(11):154-155
文化传承与价值传承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文化传承是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价值传承受到了巨大冲击,文化导师与价值导师相分离甚至错位。该文在反思传统价值传承方式的基础上,从文化反哺的视角探讨了价值传承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段伟 《传承》2013,(4):108-109
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开封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从开封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让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及其元素动起来、活起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变成现代城市竞争所必需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硬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树泉 《群众》2008,(12):81-83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狭义上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大学文化是高等学校在社会影响下,通过自身努力,在对知识的传承、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在培养人才的办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总结、提炼而拥有的一种校园文化的精神表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4.
艾霞  吕青 《人民论坛》2012,(23):218-219
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传承创新民间艺术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源流和传承状况,力图探究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汉字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1):35-37
文字是人类由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各大古代文明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和玛雅图形文字等,但是除了汉字以外,绝大多数古文字后来都没有延续下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古代就已出现、留存至今并被广泛使用的文字。汉字作为文化载体,不仅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本身也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是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处于全球化时代与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我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经历着震荡与碰撞,承受着困惑与撕裂、领悟着交融与整合。修正、完善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观武装自身和引领行动,既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善于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7,(11):14-14
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效明显。 然而,当前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席锁柱 《前沿》2012,(9):157-159
游牧文化凝聚着游牧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游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程不仅是文化工程,而且是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大众传播的发展为游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当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游牧文明能否适应并跟上时代发展,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晓雪  何吉成 《前进》2013,(4):52-54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探寻人类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是助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源。如何用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追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9,(4)
在悠远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绚烂的文化。黎族先民创造的人类繁衍神话、始祖神话和文身传说,与黎族传统的节庆习俗、祖先崇拜和文身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保留和传承着黎族古朴的民俗文化,同时也体现出黎族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