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首相小泉在通过了历史教科书和参拜了靖国神社之后,现在宣称,要在外交上作出努力,争取与亚洲邻国、特别是与中韩两国“修补”被其损害了的国家关系。但日本的“说教”遭到中韩政府的严正拒绝。舆论指出,“中韩让小泉吃了闭门羹”。 乍看起来,这好像是中韩“闭”  相似文献   

2.
▲ 4月14日,韩国民众举行集会,抗议日本审定歪曲史实的历史教科书 4月6日,菲律宾慰安妇在日驻菲律宾使馆前集会,抗议日本的军国主义暴行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掀起的轩然大波令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感到惊愕和愤慨,他们僵硬的态度甚至引发了日本与邻国的外交危机。日本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反反复复甚至是变本加厉的动向不能不令人深思:日本政府为何对右翼势力如此纵容,右翼势力愈发猖獗的原因和社会基础何在?根源是右翼还是民族主义20世纪70年代初,当日本那位醉心于武士道精神、一心要恢复皇国体制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反对,悍然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一错误举动反映了日本政局日益右倾化和右翼势力日益猖獗。 日本右翼势力和团体派系众多,有继承战前谱系的“传统右翼”,有热衷于街头暴力活动的“行动右翼”,有专门从事政治研究和宣传的“思想右翼”等等。  相似文献   

4.
从“8·15”较量看日本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邻国和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使战后第56个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再次成为日本和亚洲邻国以及日本国内和平力量与右翼势力激烈较量的舞台。 战后56年来,日本在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纯一郎并非第一人。围绕参拜事件进行的较量,也不止一、两次。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小泉纯一郎把参拜的日子提前到8月13日,参拜时把三鞠躬改为一鞠躬,并在参拜前发表了对侵略战争表示反省的讲话,8月15日在日本官方举行的全国阵亡者追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23日 ,日本的一伙右翼分子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一场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反华闹剧。他们打着“彻底验证南京大屠杀”的旗号 ,公然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彻底地暴露了他们篡改历史事实 ,美化侵略暴行 ,破坏中日友好的险恶用心。铁的历史事实表明 ,制造“世纪谎言”的不是别人 ,恰恰是这一伙居心叵测的反历史、反和平的右翼分子。“大阪事件”说明了什么日本右翼分子挑起“大阪事件”决非是孤立的事件 ,而是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首先 ,这次事件是近年来在日本政治趋于保守化、右倾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日本外相田中真纪子7月30日说,小泉不应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即使以私人的名义参拜也与禁止国家从事宗教活动的宪法第20条相抵触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小泉无论如何也应取消参拜靖国神社。体会不到邻国人民感情的言行将损害日本在国际社会的信用和本国的国家利益。小泉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以小泉纯一郎为首的日本政要,连续5次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小泉政府的行为值得世人深思和担忧。如果是迫于右翼的压力,这说明日本政治已经发展到了右翼可以左右政局的可怕程度;如果说是出于政要们的政治理念,即他们是自觉自愿去参拜的,则更加可怕,这等于是这些政要们已经同右翼同流合污,成为右翼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参拜靖国神社与教科书问题联系起来,更使人有理由相信,日本政要们的参拜之举是出于自愿,而不是身不由己。  相似文献   

8.
童心 《瞭望》1996,(38)
近来,日本国内右倾势力又重新抬头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8月15日前后,日本首相桥本和一批内阁大臣先后到“靖国神社”参拜。8月18日和9月9日,日本右翼团体到我钓鱼岛上猖狂活动。 这些事件绝非偶然,它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极力向国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妄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之野心的真实写照,是日本统治阶级企图利用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对外炫耀实力,极力扩大国际影响和地区势力范围的又一尝试。这表明,战后50多年来一直浸藏在日本反动势力中的军国主义阴魂久久未散。正因为日本是曾经在历史上给许多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其上述动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忧虑。随着日本经济和  相似文献   

9.
小泉上台以来,一方面大力加强日美同盟,推选亲美外交,另一方面却在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对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采取不买帐的强硬态度,使日本同中国、韩国等亚洲各国的关系越搞越僵。 小泉外交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似乎只要把自己同强大的美国的关系搞好,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与此同时却将日本同中、韩等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放在等而下之的位置。作为日本社会“上下关系文化”的延长,日本在国际上也习惯于“他国不是在自己之上,就是在自  相似文献   

10.
徐锋 《瞭望》2005,(32)
8月2日的日本国内可以用浊流滚滚来形容。在这一天,日本政府通过了2005年版防卫白皮书,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极力渲染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日本众议院以多数票通过了一项“战后60周年决议”,对历史反省的态度又倒退了一大步;355名日本议员怂恿小泉首相在8月15日“用一种庄重的方式”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企图给历史翻案早不是新闻,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聒噪声之大前所未有,而防卫白皮书之险恶用心就更让人不得不防。  相似文献   

11.
东京专电 曾遭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破坏的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已修葺一新,依然矗立在京都岚山龟山公园内,游人格外珍爱,表明中日友好不容破坏。 今年6月25日,一伙右翼暴徒趁天色未明,四周无人之际,破坏了岚山内的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并在诗碑前后撒下80多张印有“粉碎日中政府成员会议”、“中国不要在光华寮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相似文献   

12.
4月26日,小泉纯一郎接替辞职的森喜朗出任日本首相。经济萧条中的日本“向右转”态势愈发明显,歪曲历史的历史教科书粉墨登场,小泉首相等政界要人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趁美国打击阿富汗之机实现政治自我解禁,向海外派兵范围无限扩大,其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开局之初,中日政治关系似乎仍在“政冷”的延长线上徘徊。日本政府无视事实,就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官员自杀事件继续刻意诋毁中国形象;日本首相小泉扬言仍要参拜靖国神社,并要曾爱日本侵略的国家对他的参拜表示理解,不要“说三道四”;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一而再,再而三地妄称台湾为“国家”;今年日本将继续推动日美军事一体化,中日安全互信将继续处于低迷……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使中日政治关系直逼悬崖边缘。可在中日政治关系仍处于低谷之时,日本对华投资却呈“V”形逆转。  相似文献   

14.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17日在东京召开第七十四届大会,通过了今年的“运动方针”。其中有两点令人关切。一是宣称新一年工作重点是致力于修改日本宪法,二是号召党员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比照近来日本与邻国关系的新趋势,自民党的这个方针显然是在开倒车。  相似文献   

15.
新右翼是近年来西方社会在极端民族主义意识支配下的一种政治思潮,其主体是青年。作为社会秩序中的无组织力量,新右翼青年在当前的盲目暴力主义行为正在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特别是在德日这两个具有法西斯历史传统的国家,青年的极右政治取向更使其政治前景令人堪忧。在此,本文试以新右翼青年的暴力主义行为特质为着眼点,对这一问题做一概要的分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16.
神道教是日本的国教,日本全 国1.2亿人口中,有80%的 信徒,神社是日本人平时祭祀、许愿、过节的必往之地。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对靖国神社的特殊功能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关注。一层意思是,没有特别的喜欢;另一层意思是,也没有特别的反感。至于首相和国会议员来参拜、右翼分子的演讲、二战老兵的游行,他们说那虽然很隆重,但不是老百姓参加的事情。“不过他们穿上军服还像当年一样神气。”他们语气之轻松,如同安慰家中渐老的男人。这种态度,是日本人对政治整体不敏感的表现,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这个是非之地在大是大非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5)
日首相就战败50周年表示反省日本首相村山富市8月15日在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说,日本过去“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他承认这段“无可怀疑的历史”,再次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日一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8月15日,现任日本村山内阁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等8名自民党内阁成员参拜了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作为“昭和殉国者”也被奉祀在此.  相似文献   

18.
孙兴杰 《党政论坛》2013,(20):40-40
从根本而言,靖国神社问题不仅仅在于供奉着甲级战犯,而且能反映出日本的精神迷失。尤其是在安倍的外交与经济政策的强势姿态下,靖国神社折射出日本心无所安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2月1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国会答辩时放言,他对靖国神社内供奉的甲级战犯“没有抵触感”,而且他“对于甲级战犯的问题根本不想说长道短”,虽然“周边国家一直要我这样做或那样做,但我不打算改变我一贯的想法”,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参拜。在其后会见日本记者时,小泉再次重复了他的这一态度,并务必请邻国“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东京专电 海湾战争早已宣告结束,但此间各界人士仍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议论这场战争对今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日本外交战略的影响。记者也就此问题采访了日本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菊地昌典先生。他说:“海湾战争结束了。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在向全世界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