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在新疆"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崭新理念。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昌乐园社区作为嵌入式社区的试点,开展的一系列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探讨昌乐园社区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建设模式,提出必须统筹规划、勇于创新、刚柔并济、注重实效,逐步实现各民族相互嵌入、美美与共的社会环境,夯实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视野下,我国多民族社会的整合与制度建构,不仅需要应对制度变迁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来自基层社会的实践推动。本研究立足于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建构与探索,聚焦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要构建一个文化多元并存、相互融通、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城市社区,应从宣传和确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城市社区建设的系统观;建立和完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城市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城市社区主流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建构。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各族同胞的共同家园,相互嵌入式的社区建设有助于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以致亲密无间交往、畅通无阻交流、自然而然交融。互嵌式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单位,既关系各族群众居住场所的融合构建,也关系各族群众内心精神家园的融合构筑。建设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实现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深入探究影响互嵌型社区建设的因素,梳理各方面问题及其根源,可以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街道多民族社区为范本,梳理总结其成功经验,查摆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从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完善各治理主体职能,减少政府行政管制,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共治的社区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为转型期的新疆多民族社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区中的应用,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从社会认知、政策制度、队伍建设方面分析新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建设新疆本土化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民族工作特别是城市民族工作新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在构建民族嵌入式社区时要遵循"树立中华民族理念、坚持尊重差别但不强化特殊、坚持因地制宜、因族制宜"的原则,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推动建立民族嵌入式社区,做好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空前活跃新趋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民族工作重要战略部署,内地城市需要做好人口承接工作,对公安机关而言,首要的即是要做好社区警务。北京海淀龚村多民族社区警务模式,从多民族社区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融合"的内在要求出发,将"民族工作"寓于"警务工作"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多民族社区特色,包括指导思想、工作战略、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在内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民族工作"和"警务工作"双重发展良好效果,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社区警务工作做出了示范。龚村社区警务成功的启示主要是,应从政治高度认识多民族社区警务,正确把握多民族社区警务"民族工作"与"警务工作"双重属性,要在心理上深度融和,实现感情和心理上的"互嵌",应构建以社区警务站为中心的多方聚合的工作机制。此外,深化对消除狭隘民族观念、宗教去极端化等问题的理论认识,对于做好民族社区警务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农村社区建设是个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研究课题。解析"嵌入式"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基本构成即解析"嵌入体""嵌入物""嵌入力"三者关系,指出文化反恐视角下的"嵌入式村区"建设分核心技术和要件技术。建设技术创新要在保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矢志不渝政治立场的前提下,坚持强化大局意识等原则规范,完整量化目标管理等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社区园林绿化具有直观性,是社区居住环境水准的"窗口",是社区"绿色名片".其发展思路应围绕南宁创建"中国绿城"目标,结合实施"九个"系统工程,合理规划社区绿化布局,使社区绿化从一般建设向生态建设过渡,与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促使越来越多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城乡少数民族,伴随着人口流动的步伐进入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社区,使得一些城市社区的民族成分和文化种类迅速增加,客观上出现了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社区.这种多民族社区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社区“,在内涵、外延以及类型上都有较大差别,给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和谐文化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涉外型社区和谐构建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头上来讲,涉外型社区和谐构建主要应从社区抓起,重点是对境外人员相对集中的涉外型社区加强管理。具体措施应围绕"人"字,加强外管队伍建设;着眼"控"字,强化日常管理;讲究"情"字,寓管理于服务中。为境外人员营造良好的居住和投资"软环境",促进了涉外型社区的平安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创建"无毒社区"应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齐抓共管、预防为主、分类指导为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及方法是: (一)开展无毒社区的建设。 "社区"是指一定范围的社会区域。具体讲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依法促进社区自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城市广大群众生活、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门,依法促进社区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建设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就实现社区的充分自治,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如理论依据的欠缺、实践工作的脱节。本文指出了实现和促进社区依法自治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供实践工作者加以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推动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结构业已成为我国促进民族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而且是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创建作为一种有利于各民族"共居、共事、共融、共乐"的居住方式而备受各个城市的关注。辽宁是多民族共处的省份,也是城市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创建多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对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社区建设既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代社区管理机制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要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和体制,搞好社区的平安建设。另外,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实现社区和谐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社区动员是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推动策略。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方向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趋势发展,社区动员模式经历了由"控制型社区动员"到"管理型社区动员"再到"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的逻辑演变。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范式,"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居民需求、制度支撑、能力建设、社会组织、社区文化、资源支持六个方面。"互动治理社区动员"机制包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上下联动动员机制;以系统培训为载体,构建动员能力提升体系;以建构社区文化为文本,激发社区居民情感认同;以积极开发与利用为手段,建立资源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整合社区资源,培育和发展社区枢纽组织,构建社区多元资源配置网络,成为当前政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内容。近几年,政府主导型社区基金会成为政府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整合与配置社区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基金会建设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无论其内部组织建设,还是外部环境协调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H区的社区基金会进行调研发现,政府"越位"、"缺位"与社会要素支持不足是制约政府主导型社区基金会发展的主要困境。加强政策引导与行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社区支持体系、提高组织自治能力是当前政府主导型社区基金会进一步优化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8.
社区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市民社会、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巩固社会主义民主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区建设还存在基层政权建设倾向明显、工作人员选择性应付社区工作、公共活动空间还未真正形成等问题,今后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方针,重塑社区精神、培育社区意识、加强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社区建设既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管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新课题,社区管理机制创新成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社区管理机制创新,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和体制,搞好社区的平安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实现社区和谐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0.
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在本身嵌入式分布在和田各个地区的基础上,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又通过汉族团场与少数民族团场互相转移劳动力、接管墨玉县两个民族村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