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美国生活十几年了,有了自己的家,逐渐一切都习惯了,心里头就很少想家了。唯有放不下的就是家乡的老母亲。记得十几年前的一天,决定要到美国定居了,我心里很高兴,但又怕母亲担忧阻拦,就没敢告诉她老人家实情。回到家里我只告诉母亲这次要去很远的地方,母亲听后笑着说:"去吧!去吧!飞得越远越好。一路注意安全,过年就回家,妈给你做好吃的等你!"在我背着行囊准备出家门时,我再次告诉母亲:"这  相似文献   

2.
爱的声音     
刘蕊 《工会博览》2005,(24):77-77
我的朋友很早以前就有手机。在家庭电话还没普及,呼机还是奢侈品的时候,家庭并不富裕的她已经用上手机了。我时常会埋怨她不会过日子,但在我目睹了她用手机以后我便不再说那些话了。 那是一个繁忙的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5,(25)
<正>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约有50万元律师费,一年的工算白打了。"律师A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告诉他说,"你就和B打官司嘛。"朋友说,"打不得,因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2)
正他们生于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和他们的家长"造就"了这样的他们,他们却还要被社会误解,被家长误会,硬要被打上某种标签,甚至还要为家长的种种问题埋单。5月26日中午,接到好友电话,听她向我吐槽自己的熊孩子。前一天的家长开放日,她去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听课,看到自己儿子歪歪扭扭地坐在教室中央,脚还翘在桌子上,不听老师安排也不跟  相似文献   

5.
家庭和睦就是我的幸福 燕京信息中心 史亿民 昨天,我的大学同学——宿舍老大来电话告诉我,她已平安产下九斤的儿子,"我很幸福,也希望你们都幸福",她哽咽地对我说.挂了电话我反问自己"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我的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家人身体都健康.所以我现在拥有自己最最朴实的幸福,我希望所有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也同我一样拥有这份朴实的幸福.要说我现在的梦想,那就是父母身体能更好一些,女儿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健康且快乐地长大,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一句话,希望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6.
刘兴 《工会博览》2005,(18):77-77
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此前她已经住过两次院了。母亲去世前的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们忙,先回去吧。"我当时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我到家两个小时后,母亲竟然去世了,最后一刻我没有在母亲身边,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下班后,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说她这次又想买件新衣服,接着又叮嘱了一些和衣服款式有关的话。我一听,顿觉有些无奈。老妈年近五十了,可老当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喜欢穿适合年轻人穿的衣服。我在城里工作,每个月都会回去一趟。以前,我会打电话问老妈需要什么,可她总说什么都不缺。没办法,我只好随便  相似文献   

8.
残酷的慰问     
《南风窗》2016,(4)
正前些日子,正在云南采访时,我一天就接到了家里的3个电话,主题是:赶紧回广西老家探望、慰问堂嫂。早上,先是我母亲来电说,堂嫂病得很严重,全身浮肿,情况危急,让我赶紧回老家探望。说着,电话那头,母亲开始念叨起堂嫂的好,比如帮我们家种甘蔗、插秧、挑水等。似乎堂嫂的生命,即将结束。中午,我哥也来电说,"堂嫂的情况很不好",暗示我速回。晚上,我姐又给我来电说,她和姐夫将连夜从南宁赶回看堂嫂,怕错过了,有遗憾。完了,她不忘补充一句:堂嫂对我们家不错,帮过很多忙。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告诉我的一个真实故事。 刘美琳是县医药公司的副总经理。不仅十分敬业,而且还被本公司的职工们公认为成功的母亲。一天,她正在公司下属的一个门市部检查工作。突然接到派出所给她打来的电话,通知她立即去派出所把自己的儿子强强领回家。当时,她听完电话,犹如五雷轰顶,差点儿晕倒。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我很少生病,但不知怎么,身上和头上老是喜欢生恶疮,弄得我痛苦不堪。医生说,吃苦瓜能解身体毒素,多吃苦瓜,恶疮就会好。所以每到夏天,母亲总是种上好几架苦瓜,威逼利诱让我吃。可是我不喜欢苦瓜的味道,一放进嘴里马上吐掉,看都不想看那盘苦瓜一眼。母亲夹一筷子放进嘴里,"一点也不苦呀!你再试一下。"可我拒绝再试,把头扭一边。这时,母亲便会一个劲地唠叨:"苦瓜苦,苦瓜吃了能解毒。你吃了苦瓜,疮自然会少,没有疮了,人也自然变漂亮了呢。哪个丫头像你一样,满身都是疮呢?"听母亲唠叨多了,我也渐渐懂得苦瓜能治我身上的疮,知道再怎么  相似文献   

11.
正辛丑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工作在外的"游子"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这让我想起了45年前我的一段经历。1975年,是我下乡插队的第6个年头。当时,由于家人星散各地"接受再教育",已经多年没有团聚了,过年时也只能有谁算谁,反而引人愁绪。思前想后,我决定留在村里过年。我插队的村子在太行山麓上党盆地的边缘,虽然没有大山,却也贫瘠闭塞,300多口人日复一日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入冬以后,地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计了。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相似文献   

12.
东星航空"出事"前的今年1月,收到了朋友兰世立的电话,这次的电话有别于以往的问候和闲聊,谈到了有关是否有意参与东星航空"资本重组和合作"的话题。兰是个个性很强的企业家,不到不得已肯定不会提出这样的想法和意愿。我很惊讶也觉得"东星"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变数。  相似文献   

13.
正2月6日,中建二局二公司宁夏臻园项目建筑工地现场,杨天宇趁着休息间隙,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手机收到了吗?用着还习惯不?大年三十晚上,咱们开着视频,一起守岁。"为坚决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自治区、银川市纷纷倡议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中建二局二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由企业领导带头在银川留守过年,并引导和鼓励项目职工及工友留银过年。  相似文献   

14.
女儿小美最近从小朋友那里学来一句口头禅——"不公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便活学活用,随时放之于生活中.比如见到爸爸拿着手机在玩游戏,而她在做作业,她会大喊不公平;见到妈妈在喝豆浆而她必须喝牛奶,她会大叫不公平;见到外婆在看相亲节目,而她不能看少儿节目,她也会大叫不公平.总之一句话,只要不符合她心意的事情,她都会大叫不公平. 老实说,对孩子的公平意识,我是很在意的.但是,如何让她懂得什么是公平,使她不至于成为一个把"不公平"当口头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愤"的人.我一直认为,很多人过得不快乐,与心里随时都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状态有关.于是,我决定和她聊聊关于公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朋友的妻子阻止了一件事—— 朋友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手机促销商打着一家电讯运营商的旗号打来的,里面甜美的声音说,预缴电话费几百元,就能得到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朋友很是心动.他的手机用3年了,大屏智能的那种.“400元,每月返还到话费里?行啊,我订一个吧.”在他身边的妻子问“什么事?”他说了.妻子说,先不订,她知道有一种“更好的手机.” 他回答对方“我再考虑一下.”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16.
看过电影《建党伟业》的人,或许不会忘记"侠妓"小凤仙吧?小凤仙何许人也?蔡锷死后,小凤仙到何处去了?此人的后半生是怎样度过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结识蔡锷 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相似文献   

17.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18.
和董的认识,起初是因为稿子。我是她的作者,她写信告诉我稿子用了,以后多多联系之类的电话,一副对待文学青年的模样,成了特铁的朋友,却是始于电话。有一天她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边缘情感的素材,叫  相似文献   

19.
我呆住了,想起她路过校门口时的微笑,那微笑一定是在喊:"爸." 那时,我在镇上一所小学任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我去过她家,是一座低矮且昏暗的黄泥屋,她的父亲总不在家,问起她的母亲,她的眼圈立即红了.她的成绩一般,上课不声不响,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周末又再次来到她家,她总有个监护人吧,我决定耐心地等.  相似文献   

20.
正过年,总算放假了,心情格外地舒畅,可以回娘家看望母亲了。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天气有些清冷,但很晴朗,收拾一下我平时买的东西,帽子、新衣服、健身锤、保键球、各种吃食等,数了一下有十几种。"家有一老,犹有一宝。"想着这些东西父母亲能用上,心里就格外高兴,心也飞到了乡下的家了。我从门缝隙间,看到母亲坐在暖融融的阳光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