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资集体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的维权方式.充分认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依法履行工会维护的基本职责、建立并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4,(9):32-32
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工会抓住工资收入这一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在原有集体合同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初步建立了员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了员工工资收入增长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统一。一、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自1992年开始已连续签订9轮集体合同,就工资制度、支付办法等薪酬问题作为重点内容予以约定。  相似文献   

3.
广羽 《工友》2014,(6):14-15
正2011年,《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出炉,被誉为工资集体协商"武汉样本"。协商工作开展四年来,餐饮行业职工得到最大实惠,全市餐饮企业一线服务员平均工资从2010年10月的1173元提高到2014年2月的1856元,涨幅达58.2%。武汉市餐饮行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做法,打破了只在企业内部签订集体合同的惯例,将整个行业纳入其中,这是一种劳资协商机制的突破与创新。但是,作为个案的成功有其特殊性,工资集体协商还应建立长效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13,(7):30-31
党的十八提出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这给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工会按照全总"两个普遍"工作要求,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大力推进全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签订工资集体合同8.46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确实履行工会双维护职能,福田汽车集团工会通过召开领导干部专题会议,成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小组,明确协商步骤,健全企业劳动制度等,为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思想保障、组织保障、程序保障、制度保障.工资集体协商,提升了职工薪酬水平,彰显了工会作为,促进了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2010年4月至9月底,经过调研、协商:再调研、再协商,山西省吕梁市总工会与市煤炭行业终于签订了“1+×”式的工资专项协议、集体合同、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集体合同、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我们的做法是:依托工资协商指导员和职工协商代表两个主体,把好合同起草、协商谈判、签约备案和履约落实四道关口,在全行业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09,(2):28-30
江苏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是最先将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合同立法和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的省份之一。我部组成调研组于2008年7月1日至8日对当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特别是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工资集体协商是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劳动合同法》在第五章特别规定中,把集体合同放在了首位。在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工会应当把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作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内容,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行业内职工工资差别较大、集体劳动争议现象频发的问题,2011年下半年,大连市总工会联合劳动关系三方、经信委及民政局等7个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意见》,即在原有开展的区市县以下小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市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示范点建设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市机械重工工会与市机械行业协会终于签订了《大连市机械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相似文献   

10.
工资集体协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重大突破和进一步深化,也是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按照市总工会有关工作部署,我区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区共有158户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占企业总数的16.7%;其中,国有企业15户,私营企业143户。覆盖职工11205人,占职工总数的21%。已签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3个,覆盖企业18户,覆盖职工1147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协商,协商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协商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协商过程中财务信息的运用。研究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涉及的若干会计问题,目的是引导协商主体,充分利用财务信息,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企业的调查,从员工自制力、企业管理力、工会协商力、政府指 导力和非政府组织监督力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劳动关系协调力对雇员和谐感受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 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力与雇员和谐感受之间的路径系数。研究表明,员工自制力、企业管理力、政府指导力和非 政府组织监督力对雇员和谐感受具有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它们的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政府组织监督力、 政府指导力、员工自制力、企业管理力。工会协商力对雇员和谐感受虽然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构建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健全“五力联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其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企业工会的使命和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增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维权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过程中,政府角色定位及作用发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公共政策的实施会影响集体协商的格局和发展。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完善宏观调控、制定法律法规、执行监督和争议处理、构建社会共识、效率与公平兼顾。  相似文献   

14.
台湾劳资关系是观测台湾基层社会关系状况的重要指标,集中反映了台湾基层社会矛盾和集体 行动的发展动向和态势。近年台湾劳工阶层普遍处于“长工时、低薪酬、少休假”的低水平劳权状态,在民进 党上台后推行的“一例一休”修法改革激化下,劳资关系调节的劳动法律调节机制、劳资谈判机制和政党调节 机制三个层面都出现了“失灵”现象,反映了劳工阶层不满台湾当下经济发展困境的阶层意识,又映射了台湾 资本主义在复杂变迁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发展局限,同时也为台湾劳工阶层从政治赋权、集体博弈和青年劳工 群体整合等层面来改善自身权利与命运带来了机遇和制度出路。  相似文献   

15.
工会在代表职工、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群体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对此有不同认知。研究探讨具有不公平感知的员工是否对工会职能有更高的正向认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个体就业特征后,社会不公平感知并没有对员工的工会职能认知产生显著影响;一般的职场不公平感知不会显著影响员工的工会职能认知,只有严重的职场不公平感知才会显著提升员工对工会职能的正向认知。这一结果说明对中国工会职能的认知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持续的制度建构,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参与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但是,当 前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事件的多发,说明在制度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职工参与还需要提高参与质量。 广东工会经验表明,通过创新执行机制强化职工参与是新时代工会改革能有所突破的关键,而加强基层工会建 设发挥企业工会的主体性参与作用,培育职工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及通过集体协商发展劳资协商民主,是提 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质量、化解劳资矛盾与冲突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 C 超市员工为样本,探讨全面薪酬满意度的测量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员工敬业度的 中介作用和全面薪酬沟通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零售企业全面薪酬满意度由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绩效认可、 工作 - 生活平衡和福利满意度五个维度组成;其中,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满意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 影响,而薪酬、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满意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全面薪酬满意度五个维度对员工 敬业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满意度又通过员工敬业度,对工作绩效产生了影响。 再者,全面薪酬沟通正向调节了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和福利满意度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也正向调节了 员工敬业度在绩效认可、工作 - 生活平衡、福利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即全面薪酬沟通程度越高, 员工敬业度的中介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各级工会不断努力探索,构建工会创新工作新棋式,包括基层工会活力建设“3+×”工作模式 区域性与行业性叠加式工资集体协商模式、普遍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接民主选举模式。这些创新模式中的很多探索性 做法,比如设立自选项目、以职工满意度为标准、提高规范化程度以及建设量化评估体系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全国工会创新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工会创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还面临着诸如制度落地困难、代表性组织 缺失、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认识不够和相关制度衔接等制约性因素。对辽宁省工会创新工作模式的经验和制约性因素的 解析能够给全国工会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去产能过程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将发生密集的劳动关系调整,并可能产生劳资矛盾。针对74家企业1657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去产能企业群体性劳资冲突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可能发生。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缺乏技能和手艺的职工和非正式工通常采取激烈维权方式,发生劳动关系风险的概率较高。在评估去产能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水平的基础上,研究从外部环境、政府行为、企业应对三个角度提出了劳动关系风险发生的诱发性因素和抑制性因素,并提出了治理化解过剩产能中劳动关系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维护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中公平和效率的规制问题。本研究认为:政府规制是劳动力市场自由、高效运行的保障;劳动力市场失灵是企业存在和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政府规制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中的效率,并解决其存在的公平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规制效率,本研究建议: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消除市场分割;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工资形成机制;建立适应中国灵活性用工的劳动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