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完善和加强各项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财税政策,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和创新政策机制,支持农村防灾减灾和林业生态建设;全方位推进农村反贫困,促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支持村庄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美好家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强化支农资金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和公共财政的关系以及财政支农机制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确定方向和重点、提高支农资金效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完善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全市三年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发现市县两级财政及涉农部门在资金的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提出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开展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等方面,对四川"十五"期间财政支持破解"三农"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初步总结和评估,梳理和分析了四川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开发和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发动器"功能和对农村资本形成的宏观调控作用,则有赖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的改革。应将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村金融信贷融合,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金融信贷实行价格支持、税收支持和风险转嫁补偿等等,促进社会金融资金投放于"三农"领域。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单靠农村金融不可能满足其需求,财政作为国家公共领域发展的主要资金力量,通过财税政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采取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本源是农民创造的财富中包含着价值。因此,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是农民为社会创造大量建设资金的过程。农民没能在农村积极创造财富和建设资金,是由于农村的货币资金供应严重短缺。必须通过增加农村货币资金供给来实现各类资源在农村的高效配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成为使用支农资金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之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铁 《理论前沿》2008,(19):12-13
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的设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二、发行新农村建设特别国债;三、发售新农村建设彩票;四、建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五、课征新农村建设特种税;六、建立农村土地银行;七、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由案例分析显示2003年前后我国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也有较大的上升。进一步的案例研究表明,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使用与管理方面还欠合理,地方财政收入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农的投入和配套资金的落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体制,减少支农项目审批环节,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扩大取消资金配套的项目范围,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地区差距、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率低下,财政投入不足,农民负担重等因素的制约;只有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入手,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绩效评价对于企业而言是个有待完善的课题,对于财政而言是个全新的课题。针对我国现有的财政管理模式,财政必须从资金分配、流转、使用三环节下重力,才能“理好财,算好帐”,从源头惩治腐败,从根本上转变机关作风。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如制度、机制、层次、指标等,都是财政管理“理念”的创新之措和改革之举,有利于调优公共财政,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理论的引入,引起我国财政体系的大变革.本文从税收基本理论的角度,探析了公共财政对中国税收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公共财政所带来的影响.公共财政理论使得我们对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税权等都要作重新的审视,纳税人的地位从过去的义务本位已上升到了权利本位,纳税人的权利体系也因此而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的鼎力支持,但现实的农村金融存在诸多问题,与新形势发展很不适应。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要做好几方面工作: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投放;加快正规金融机构改革的步伐;规范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多种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开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法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水平较低。基于流转制度的变迁及流转动因进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可以明确从降低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和提高流转后的预期收益角度去探索政府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比较合理的思路。因而应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削弱土地保障功能;加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的力度,为农地规模化流转铺平道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及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分散经营的农户进入市场、体现政府对农业准公共物品治理、以及确保农民获得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其必要性和特殊性。然而,我国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公共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追根溯源,既有政府合作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所引致,也有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滞后的阻碍,还有合作社自身发展缺乏规范影响政策效果。因此,从政府和合作社两方面提出了改革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并未使农业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改革土地制度、明确土地权益关系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土地立法、明确土地制度中的权益关系、规范土地交易、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土地权益证券化等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理清农村产权关系的重要举措,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各种调查显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集中于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信贷以及农产品销售的支持措施等方面。投入不足、金融手段支持不到位、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缺乏稳定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是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资,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尽快确认农民合作组织的地位以及构筑广泛而灵活的信息通道是农业综合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推进的部门预算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法治财政的关键步骤。部门是最基本的预算主体,明确部门财政责任至关重要,这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根本所在。财政责任必须落实到个人才有意义。预算的本质是法律,预算的职责是控制与监督财政活动。预算必须对所有部门及其责任人产生同等的法律效力。部门作为双重利益主体和官员个人谋求利益的场所,必须有完善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