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8,(1):63-63
沈琪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认为,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包括涵摄和等置两种不尽相同的思维模式。在犯罪构成要件含义明确的案件中,凭借经验就可以判断出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这是涵摄的思维模式;但在构成要件含义不明确的案件中,必须通过比较事实要件与构成要件的典型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同一性来判断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这是等置的思维模式。责任编辑吴一青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玉林 《人权》2011,(4):53-55
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目前获得认可最为广泛的人权规范,是在国际社会展开人权保护与促进活动的行动准则与价值基础。《宣言》是由来自58个国家的代表协同议定,中国代表张彭春^①担任起草委员会副主席。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之间难免存在差异甚至冲突,最终形成该宣言在价值基础的确立上存有表达模糊的不足或特征。  相似文献   

3.
声音     
《蜗居》代表把物质等同成功的压力;《蚁族》代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潜伏》代表复杂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1,(3):54-54
王新华、柴勇在《长白学刊》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即使在民主时代,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为其划定合理的界限,实现政府舆论控制权与社会公众舆论表达权的平衡。政府网络舆论干预应该体现合法、合理、适度的原则,既能保证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网络舆论及传播进行协调和控制,又能保证公众的独立性与自制性,使公众网络舆论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4,(9):94-94
杨丽莉在《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撰文认为,媒体监督一方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透明公正;另一方面,影响司法独立,公民的部分权利受到侵犯。媒体监督与司法活动之间会发生冲突,其原因在于:法律事实有别于新闻事实;司法独立排斥媒体监督;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与司法活动的程序性相矛盾;媒体的感性与司法的理性存在对立。媒体机构与司法机关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应通过法治途径,扩大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提高媒体和司法的自律。  相似文献   

6.
老莫 《民主与法制》2014,(31):53-53
近期《民主与法制》杂志刊载的《“审辩冲突”为何越来越多》一文,认为“审辩冲突”核心是“控辩”冲突的中国式反映。有些法官不敢得罪检察官,造成了“审辩冲突”愈演愈烈。对此,笔者认为“审辩冲突”的根源还在于庭审三方的“观念冲突”。  相似文献   

7.
张涅 《理论月刊》2001,(7):18-20
本文认为老、庄思想有本质区别。《老子》侧重于政治哲学范畴,表现出经验独断的思维形式,与兵家理性有渊源关系。《庄子》则从孔子儒家传统走出来,侧重于人生哲学范畴,表现出开放、流动的思维形式。从“黄老”到“老庄”的演变乃基于对《老子》的误读,《庄子》涵盖了《老子》。老、庄都没有形而上的自觉建构,“道”依附于经验层面,并非思想核心,因此现代学者据此把老、庄作为一个思想学派没有把握本质。汉以来的“九家”说已经不适合现代思想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武俊先生《刘涌改判案折射司法与传媒的冲突》 (《民主与科学》第5期 )一文 ,分析了司法公正性与审判独立性和舆论工具之监督权、知情权之间的正确关系 ,读了使人受益不少。但个人以为这样讲还是太过于原则化 ,难以反映两造矛盾之原因。必须看到 ,司法审判所依据的法律本身很难十全十美 ,甚至于在立法原则上、刑罚尺度上也很难完全作到毫无争论。如果法律本是能够作到情理法的高度统一 ,而审判又十分公正 ,那么除去个别人恶意歪曲误导舆论的个别情况以外 ,审判与舆论之间一般不大会有太大分歧或矛盾。但在现实中 ,司法公正性及全面性仍显…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10):92-93
耿焰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私有化运动打破了公法私法之间的藩篱,在传统行政法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法律关系——一公私伙伴关系。基于公私伙伴关系产生的根源、性质和特点,对其规制应采取一种新的思维进路,即打破公私法二元框架的思维模式,从公私伙伴关系产生的程序、契约方面进行规制。其中在公私伙伴关系产生的程序上,应...  相似文献   

10.
《人大建设》2010,(8):54-55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近期刊登周天勇的文章认为,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舒远招 《湖湘论坛》2009,22(4):34-37,55
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申,马克思是以人这一特殊存在者为“主体”来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他所论述的,是人的思维与人的存在的问题。他把人的存在(Sein)归结为人的生活(Leben),而把与人的存在相对应的人的思维(Denken),理解为人的意愿(Wollen)和意识(Bewu β tsein)。他认为人的思维与人的存在既彼此有别,又统一在一起。他不仅强调了人的思维是对人的存在的复现,而且强调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同意识不能割裂的自为的存在。马克思对人的思维与人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包含许多富有启迪价值的洞见,一直到今天对于许多流行的见解仍然有巨大的思想冲击力。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1,(10):38-38
李长城在《法学))2011年第8期上载文《法治视野下的事件通报》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时公权力的失范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扩大。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警民冲突或官民冲突的事件,并可能伴随着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由于事件发生之后引起舆论的关注。因此总有官方出面对发生的事件进行通报。但长期以来,有相当多的行政机关领导认为信息披露是他们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经常会对事件通报权力进行不当的行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宜峻 《人民政坛》2011,(10):46-46
《人民政坛》编辑部:不少人大代表在处理执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工作之间游刃有余,让人钦佩。我却常常因执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工作产生时间安排上的冲突,继而难以兼顾。请问,如何正确处理执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 佚名 2011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4.
伦理与法律: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宁 《求索》2010,(3):112-114
网络舆论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社会伦理和媒体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网络舆论与以司法独立为基础、捍卫司法公正为目标、维护司法权威为己任的法院审判之间的种种冲突。但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之间仍存在很多契合点,也使得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法官职业素养的提高、网络媒体的自律与他律、网络舆论多元立体监督模式以及司法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都为达到两者的理想平衡状态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03,(5):44-45
按摩女和其他经营者一样有收,符合收税标准,应向她们征税;但因按摩女违法行为可能性比较大,所以这个话题就变得敏感了。政府发放安全套和清洁针具行为,是为了防止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人们为此而产生的道德担心,反映了原则性思维和现实性思维之间的冲突。当前政府面对的是实际问题,而不是道德难题。原则应该是多重的,不同的原则在现实面前可能发生冲突,这需要人们面对现实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1,(10):63-63
梅文娟在《法学》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一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则不论罪,反之要论罪,这就是亲亲相隐原则。亲亲相隐原则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缓和了法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同时保证了法的可行性。我国应该借鉴历史和其他各国相关立法和实践,以亲亲相隐原则为视角完善包庇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2,(11):44-44
丁国强在2012年9月5日《法制日报》撰文《法官的司法良知与司法公正》认为,司法良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法官理性认识和思维方式。没有司法良知的法官,其内心空白很容易被欲望和利益所填补。司法良知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磨练中精心培育。首先,司法良知是司法公正的人性基础。法官的职业良知是人文关怀和司法责任感的内心体现。决定着法官对待司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3,(7):93-93
郑鹏、敖宓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第21期撰文认为,舆论影响司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社区、论坛、微博的出现,使舆论的力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舆论对司法的影响也突破了应有的限度,有形成“舆论审判”的趋势,从而加重了司法信任危机,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危机公关作为危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处理舆论与司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建立司法危机公关机制来规避舆论对司法的不良影响,同时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发挥舆论对司法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德斌 《探索与争鸣》2023,(11):5-9+192
<正>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及1996年出版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是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他被认为是“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不管他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顶“桂冠”,“文明的冲突”早已经与亨廷顿的大名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2,(8):12-12
王云霞在《长白学刊》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基于三个逻辑根据:第一,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怀疑思维与存在是否统一,而是直接承诺思维与存在是统一的;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阐释思维与存在是如何统一的;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以反思思维的出现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