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北部,属于多灾易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加强避灾点建设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南靖县已建成避灾点237个,其中县级避灾点3个,镇级避灾点24个,村级避灾点210个。在建好避灾点的基础上,南靖县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防灾,科学应对""上下衔接,逐级细化""分年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加强避灾示范点的建设,在完成省、市政府布置的建设8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2,(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3):1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全县幅员1468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辖22个乡镇、236个村(社区)。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多数民居依山而建,受海洋性大气流气候影响,自然灾害频发,是省市重点灾区之一。为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减灾工作,永春县积极探索防灾抗灾救灾的新途径,对避灾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3):19-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5):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截至2011年底,已在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10157个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建立了村级灾害信息员14431名,对10992名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为5932名村级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防灾减灾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肩负着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避灾工程建设是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避灾工程建设主要做法、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该区为开展避灾工程建设,提升综合减灾能力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杭政办函[2014]6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4月25日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推进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始终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1月28日—12月1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一行5人,在福建调研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等情况。调研组在福州、泉州、厦门召开了三场座谈会,与省市应急办、发改、民政、国土、农业、防汛办、气象、地震等部门负责同志和社区代表、高校专家学者座谈,实地考察了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闽清县灾后重建点、惠安县崇武镇自然灾害避灾点,走访了泉州鲤城区清正社区等全国综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是自然灾害的重灾、多灾省份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提高灾害救助物资保障水平,是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救灾职责的重要任务,事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事关灾区社会安全和谐稳定。2016年起,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福建省5个项目纳入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支持补助范围,补助金额合计1169万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在利川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容易受气候影响,利川的农业是一个弱质农业。"靠天吃饭"、"望天收"是利川农业的真实写照。发展避灾农业,提高利川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相似文献   

14.
黎健 《今日浙江》2010,(18):33-33
近年来,超强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频光顾,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气象在应对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应对资源短缺的基础性科技支撑作用,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科学抗灾、有效减灾避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04,(2):6-7
福建省为规范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的使用,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福建省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并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下发通知,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6.
正名流社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再加上山地众多,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这里常有出现。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平安,名流社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夯实基础,广泛动员全社区协同联动,共同参与到社区减灾的行动中来。经过多年努力,社区不仅显著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还使居民得到了归属感与平安幸福的获得感。"社区减灾工作做得好,安装防灾减灾宣传栏、设置紧急避灾场所、配备应急物资……感觉我们社区的安全真正有了保障。"福建  相似文献   

17.
肖帅 《中国减灾》2012,(15):47-48
福建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尤以洪涝、台风等灾害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给全省经济建设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省情,福建省不断探索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投入机制和监督审核机制的创新,着力提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浦城县民政局五措并举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各乡镇(街道)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主题,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入户,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二是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演练。各乡镇(街道)组织力量对避灾点的建筑围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3):27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在"桑美"、"莫拉克"、"海葵"等台风袭击时发挥了突出作用。"避灾工程"建设项目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  相似文献   

20.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