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4月1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刊载了冬子津《对慈善法的五个提醒》一文。该文指出,慈善法在中国慈善和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不容置疑,有五个方面需要认真对待:业务主管单位继续当婆婆?慈善法第九条虽然没有明确"婆婆"体制,但却承认双重管理体制的继续存在,其法律逻辑体现在以下两项规定中:第一,慈善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终岁尾,一场由8.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等多个国家,截止新年来临的时候, 海啸已吞噬了15万条鲜活的生命。而向受灾国人民捐款, 就成了这个新年里,许多中国人献上的第一份爱心。和谐的社会首先是一个友爱的社会,而年终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中国慈善协会十年收到慈善捐款中,仅有15%的捐款来自国内富豪。在《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的“2004年中国慈善榜”中,人们发现,中国富豪们的捐款只不过是其资产总额的百分之几而已。而十年内,美国的富豪对各类慈善组织的捐款总额超过了2000亿美元。因此,新年伊始,有湖北省人大代表呼吁,尽快出台《慈善法》、《捐款法》,以减免所得税等方式,鼓励富人们积极为慈善捐款。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韩宇瑄 《群众》2024,(1):53-54
<正>慈善是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将慈善融入新时代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公益慈善素养,对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慈善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慈善文化教育内容缺失、慈善教育顶层设计缺位、慈善教育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把慈善教育纳入“大思政课”体系是高质量发展慈善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其基础性和综合性地位不容置疑。认识和理解慈善法产生的背景、过程和需要明晰的问题是学习贯彻慈善法的基础功课,对慈善法的实施意义重大。一、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和意义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由政府主导型慈善向多元化慈善转型是当下中国慈善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诉求。社会视角下的慈善群体结构包括第三部门慈善群体、第三域慈善群体、私域慈善群体三种理想类型。从不同群体自身的行动逻辑,以及社会与国家的互构关系来探讨慈善参与行为,表现为:第三部门群体慈善参与性高但社会中心性不强,具有一般发展预期;第三域群体慈善参与性高,社会中心性强,发展预期好;私域群体慈善参与性一般,社会中心性强,发展预期最好。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经验的宝贵结晶,是我国慈善制度建设最新最大的成果,是对民政系统和有关部门合力推进慈善工作的充分肯定。李立国部长在《求是》杂志2016年第8期上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做好慈善法实施工作》,本期特全文刊登,以飨读者。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经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7.
对公民慈善认知的调查与思考——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深厚的慈善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公众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沟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慈善法,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的落地,是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慈善法所带来的"变化",谈几点认识与体会。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定义,进一步厘清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定,慈善组织是指以面对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慈善组织的属性被界定为非营利性,厘清  相似文献   

9.
武菊芳  李文廷 《人民论坛》2011,(10):162-163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深厚的慈善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公众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沟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营利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慈善文化进企业通过引导企业建立慈善文化,使企业家慈善逐渐向企业慈善发展;以企业为组织载体,慈善文化被员工广泛接受,通过员工影响其家庭成员,进而促进人人慈善。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组织的慈善活动能够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消费者通过企业慈善能够提升对企业的声誉评价和形象评判。企业的慈善行为能够促进企业家的合作,形成新的社会规范,也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我国企业虽然有慈善参与,但是现在的慈善多是企业家的慈善,企业员工被动参与慈善或不参与慈善;企业的慈善行为往往是基于政治考虑而做出的,而不是现代慈善意识催生的纯粹利他行为。《慈善法》的颁布,为包括慈善文化进企业在内的慈善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慈善文化进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通过企业培训、团队建设、成立企业基金会、参与公益创投和创办社会企业等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11.
陈瑜 《求索》2012,(5):223-225
近年来,香港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慈善组织在香港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香港慈善组织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依靠香港政府和各部门对慈善组织有效、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对而言,我国大陆的慈善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慈善组织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本文重点剖析了香港慈善组织的监督机制,提出大陆应借鉴香港慈善组织的一些管理方法,以期加强大陆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慈善动机关系到慈善的行为模式和效率,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从内在动机来看,在经历了长期的利他与利己争论之后,西方富人慈善更多地被看作是通过个人财富表达对公共事务理解的方式,并由此确立了慈善的多元化发展原则和有效慈善模式的标准;之后学术界的关注点逐渐由内在动机转向外在动机,寻找影响动机的外在因素并建构定量化的动机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富人慈善的行为方式。受具体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西方富人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不尽相同,但西方学者对动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探索仍然有可借鉴之处。比较中西方富人慈善动机的差异,对探寻适合本土社会文化背景的慈善模式和慈善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团 《学习与实践》2007,(3):97-105
慈善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传统,在近现代经历了全球性的革命,如果说工业化初期发轫于欧美早发达国家的基金会一类新慈善组织的创立是第一次革命,那么,以慈善也要高效率为目标的慈善家与社会企业家的联盟,标志着第二次慈善革命的来临。目前全球进入了慈善捐赠的黄金时代,未来20年慈善发展将面临巨大机遇。新一代慈善家视自己为社会投资家,视慈善捐赠为社会投资,以慈善投资实现改良社会的愿望和行动。他们正在与社会企业家即公益运营性的NGO负责人结成公益伙伴关系,这是新慈善革命中出现的新的制度性结构。面对新的慈善革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需要做好政策和组织、制度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准行政化——我国慈善组织运作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慈善组织S慈善基金会的调查发现,慈善组织采取的是“准行政化”的实际运作机制,这是由于在制度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对慈善组织存在社会资源获得和社会控制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冲突性制度环境导致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活动效率之间产生矛盾,只有准行政化的运作机制才能够在冲突性的制度约束下同时满足双方矛盾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峰  韦小满 《求索》2012,(10):32-34
慈善捐赠是企业直接实现其内生性需求的一种方式。对访谈材料的分析揭示了企业行动者也通过慈善捐赠投资于社会资本,间接实现其内生性需求。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回顾,确定了企业社会资本的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与之相应的慈善捐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颁布时,社会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和希望,《慈善法》是一个内容非常全面的法律,它包含了慈善组织法、行为法和促进法等很多内容,是慈善领域的一门基础性法律。《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中国民间与政府共同为社会筑底的时代。《慈善法》颁布一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制度和配套措施。促法不足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战略性慈善活动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战略性慈善活动,对企业的作用非常显著。而了解慈善活动创造价值的途径,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崔炜  周悦 《广东民政》2011,(5):12-13
慈善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慈善组织是指以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慈善资源为服务载体,以社会慈善活动为服务内容的公益性、民间性和非营利性的专业团体和组织。慈善组织独立运作但受政府监管,主要包括各类基金会、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008年,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531多家,  相似文献   

19.
人民 《中国减灾》2007,(6):19-19
发达国家的政府很少直接参与慈善事业,而是通过政策的制定,特别是从财税政策入手,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是对企业和社会成员的慈善捐献给予相应的免税待遇,承认慈善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并对有关慈善组织或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是对个人所得征收超额累进税等。  相似文献   

20.
正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整部法共12章、112条,对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制。立法目的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制度设计体现了促进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一、广泛调整与重点规制并重1.法律调整主体多元。将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