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9.11"事件后,对恐怖主义融资加大刑事打击使美国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界开展金融反恐的参照样本。美国反恐融资执法机构的重组、刑事立法的及时跟进、加大刑事措施的力度和权限以及具体的办案经验,为我国刑事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提供了经验,并对我国反恐融资刑事立法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恐不仅指防范恐怖分子对网络发动的恐怖袭击,而且还指阻止恐怖分子对网络的利用,以网络为战场反击恐怖主义。恐怖分子为了隐蔽地进行恐怖活动,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普及等特性,隐身其中,将网络开辟为其“第二战场”。为了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反恐,应重视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网络反恐立法,打击恐怖主义网站,同时利用恐怖主义网站搜集有用的反恐信息,瓦解恐怖组织,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对恐怖主义融资加大刑事打击使美国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界开展金融反恐的参照样本。美国的反恐融资执法机构重组、刑事立法及时跟进、加大刑事措施力度和权限,以及具体的办案经验,以期为我国的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刑事对策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反恐怖主义法》是我国针对目前恐怖主义所呈现出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为了靶向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维护国家安全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其在立法中强调各部门协同形成最大合力来打击恐怖主义,既借鉴了国际有益经验,也立足于我国反恐的现实状况。《反恐怖主义法》着眼于构建一种在国家反恐怖主义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指挥下的,由具有反恐功能的各部门形成协同作战的综合反恐机制,这种机制的建成使我国反恐工作具有了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协调各部门职责,从而有效地应对恐怖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面前,各国纷纷进行专门反恐立法,加大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的力度。但是,概念界定、人权保障和越境打击都是反恐立法中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我国应当加快反恐立法的进程,在充分汲取外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立法之路。为此,我国应科学界定基础概念,在强化国家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达成平衡,并充分考虑反恐法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在打击以埃塔为代表的恐怖组织过程中,运用刑事和行政立法、刑事司法及执行、设立反恐法庭、建立反恐部队、完善受害者赔偿制度、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等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应当参考西班牙的反恐政策,在完善我国反恐立法的前提下,依法打击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势力;建立反恐武装力量,加大反恐信息工作的收集力度;注重涉恐罪犯的改造工作和人权保障;在武力打击、情报收集、经济金融等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反恐合作,同时寻求国际社会对我国反恐事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对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反恐斗争的严峻形势 ,我们应认清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 ,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完善刑事立法执法体系 ,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恐怖主义犯罪的重灾区,其完备的反恐立法、全面的反恐措施、艰辛的反恐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反恐样本。与之相比,我国要加强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尚需要制定统一的反恐法,建立完善的反恐危机管理机制,实施“堵”、“控”策略,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英国《反恐法案2006》在历经迂回曲折的立法博弈后将间接煽动恐怖主义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且制定了相对详细的限制性条件和救济条款。虽然该法案是在伦敦爆炸案发生后仓促制定,其在关键问题上用语之模糊、对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侵犯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非确定性遭到了诸多批评,但仍对完善我国煽动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应当通过出台相关的解释或指导性意见,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同时,应当区分以“发布言论”和“传播出版物”实施的煽动或宣扬行为,增加对涉嫌煽动恐怖主义的言论和出版物认定的限制性条件,并在程序上考虑增加一些保障性的措施,以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防止过度及不必要地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地区安全的极大威胁,各国应致力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联合国制定的反恐诸公约中,越来越强调预防和打击恐怖犯罪的各项合作,我国已经加入了其中的绝大多数。我国也是深受恐怖主义危害的国家,非常重视反恐的国际合作。应当完善立法,特别是应当尽快设立反恐怖犯罪的专门法典,以更好地应对恐怖犯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恐立法在刑事实体、刑事程序以及反恐法律制定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进步仍显得比较迟缓。从反恐立法整体层面看,已开创了反恐立法的新格局,但尚存不足,需要调整与完善;从法制与法治建设框架下分析,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基本理念、定位上还不够明晰,推进方向、目标不够明确;从我国治理犯罪宏观背景透视,已开启了治理恐怖主义的立法思路,但需要加以完善与探索。展望反恐法律体系整体发展前景:以预防为主导的反恐治理的立法思路向前推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法制化与法治化的方向逐渐明确,凸显保障人权与被害人权益的立法精神;突出区域、国际合作反恐的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讯监控因其搜集反恐情报、预警恐怖活动、获取与保全恐怖犯罪证据的功能,成为各国反恐立法与实践的一把"利器"。这项措施在发挥其反恐最大效能的同时,也隐藏着对公民通信自由权和隐私权等利益的巨大威胁,因此各国立法均对其进行立法规制。我国立法对通讯监控规定还较为粗疏,为我国立法建言,有必要通过比较分析对国外通讯监控立法进行研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铁喜 《工会论坛》2010,16(2):18-20
文章以国际立法为视角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定义和危害,通过与国际立法的比较找出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与国际立法的差距,并提出了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设立专门机构、完善行政和法律救济机制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立法法》的修改是完善法律体系和立法体制的关键环节。全国人大法工委提请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立法工作的经验教训,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科学民主立法,回应了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比现行《立法法》有很大进步。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者在对现行《立法法》和《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立法法编列章节为序,对相关内容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修改建议及理由。  相似文献   

15.
“局部代孕”之法律禁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禁止代孕的规定只停留在政府部门规章层面,实际作用有限。面对日益频繁的非法买卖卵子、出租子宫代孕等公开或地下交易活动,亟待通过立法从源头上进行遏制。文章以“局部代孕”的法律监控为视角,从分析代孕活动现状和“局部代孕”基本特征与性质等问题入手,简要分析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立法经验,并对我国代孕问题的立法现状和主要学术观点进行梳理,提出运用法律规制势在必行,立法应当禁止“局部代孕”的主张,并论证了所提主张的法理依据,最终提出了规制“局部代孕”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全球化与完善反恐怖主义国际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反映,它主要表现为:国际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日趋明显;国际社会在法律领域的合作国际化、全球化;各主权国家法律法规及法律制度的趋同化;国际法日益内化为国内法和国内法日益外化为国际法。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严重的国际犯罪,是全球法律打击的重点。而实现反恐怖主义立法全球化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反恐怖主义国际斗争需要的理想选择。这就要求实现反恐怖主义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趋同化,使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协调一致,从而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军队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我军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时间较晚,目前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应坚持立法理论先行。军队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根植于军队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实践,深入思考、研究和解决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具体的制度内容设计。同时应坚持自下而上,先专门后综合的立法模式,注意处理好立法数量与立法质量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彰显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视以及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和改造的方针。然而在立法理念尚须进一步推敲与配套制度缺失等诸多司法环境限制因素的影响下,新刑诉中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仍有未尽之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立法原则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立法体例相对集中,具有“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以及“犯罪记录封存”三大创新性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地方立法存在缺乏必要性、具体性、越权严重、冲突广泛、操作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大量立法资源被浪费,不利于法的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法律作用的实现,法律适用无所适从、地方保护主义合法化。地方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立法目的不当、立法主体立法技术的欠缺、地方立法主体观念滞后、立法依据不明、相应的国家机关怠于履行立法监督职责。解决地方立法问题的出路在于端正立法目的、更新立法观念、实行立法专业化、明确地方立法依据、强化立法监督责任,建立地方立法“良法”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虽然异种器官移植使一些不治之症得以根治和濒死的患者绝处逢生,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和延长人的寿命,但是它也伴随着尖锐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目前我国有关器官移植的统一立法是2006年3月16日卫生部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未对异种器官移植加以调整,也就是说异种器官移植目前立法处于空白。为了规范异种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及其他合法权益,笔者在本文中对异种器官移植立法的目的、原则进行探讨,设计相应的制度和责任来达到立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