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五种模式。而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机构又是政府的载体。因此,敢府机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与公民社会的和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去没有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此点。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快公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使两者关系和谐,这也许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在杭州正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西班牙文化中体现的看似松弛而大师辈出,表面个性却暗含着某些文化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即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包含的市民眼光和谐统一;传统文化外在躯壳和现代文化实际活动和谐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和谐”统一,平和的生活追求与人的多样发展和谐统一等文化印象,特别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3.
行政忠诚:行政和谐的必备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忠诚可以体现行政和谐的重要价值取向,并能务实行政的合法性基础.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抑制行政腐败。它有利于政府与环境、政府之间、政府内部、政府行为、政府文化的和谐,是强有力的内在约束机制。可以说,行政忠诚是行政和谐的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凯教授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由此可见,政府在和谐的社会构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体现着政府的负责任程度和管理的有效性。领导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定性、决策、组织、指挥和善后处理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处理的成效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提升领导干部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树立各级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的不和谐现象日益增多,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不难看出,社会的诸多不和谐现象以及许多深层次矛盾都与政府公正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推动社会实现公正,从而真正建成和谐社会。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中,对政府公正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把公正贯穿于政府行政之中,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金瑞 《学习论坛》2005,21(6):40-43
和谐的政企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府的伦理行为是政府执政水平的反映,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基础,更是政企和谐关系的保证。当前我国政企关系中存在的政府与企业的功能边界不清、一些政府权力货币化和为不法企业充当保护伞等非伦理行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加强政府的伦理作为。  相似文献   

8.
“钓鱼执法”: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政府应该成为社会矛盾的化解者,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捍卫者,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有利的助手,而不是社会矛盾的制造者。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方式与执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规范政府行为,约束公共权力,防止公共权力滥用的过程。发生在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显现了我国某些领域公共权力的滥用,反映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诸如利益分配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些不和谐现象背后无不与政府治理的不和谐有关。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看,公民参与对实现政府治理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实中我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的缺陷,当务之急就是要探寻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医院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医疗救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肩负着很大责任和义务。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履行好救死扶伤的职责,构建和谐医院,是新时期医院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民政部门肩负着社会建设、服务和管理的重要职责,是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管理的重要工作部门。政风、行风、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政府的声誉和群众的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加大政风行风作风建设工作力度,才能保持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中的地位,提升民政部门“民政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近几年工作经验,笔着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刘振清 《世纪桥》2008,(8):58-58,60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政府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成为政府的未来目标。加快政府职能管理创新机制,就必须坚持讲全局、讲长远、讲公平、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权力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构建一支人民满意的,公正廉洁的、高效和谐的创新政府。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但当前医患关系呈现出的紧张状态已成为我国社会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作者首先论证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然后从政府、医务、患者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制度、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医者要先行;全社会要懂医重医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社区理念是“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社会参与”,其在充分满足居民需求,促进国家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引领者;各级工会组织要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推动者;企业要成为"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6.
左珉 《共产党人》2006,(10):15-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而敏感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构成政治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具体地讲就是党与党之间的和谐关系;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和谐关系;执政党内部中央和地方的和谐关系;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和谐关系;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军队与地方的和谐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关系;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等。这些关系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正确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绩效评估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臧乃康 《探索》2005,(4):69-73
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一般主要在于:顾客至上的价值、公共责任的价值、投入产出的价值。由于政府的目标价值具有多样性,政府绩效评估价值一般必须以忠实公共利益为前提,才能实现绩效评估的协调与和谐。我国政府绩效价值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扭曲变形的问题:经济价值泛化;公众作为评估主体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超于公共利益之上。政府绩效评估价值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契合必须:构建和谐的行政文化;将和谐社会的要求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协调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成果,其理念、制度和管理方式直接体现和促进着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信任来源于政治文明的成果,也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谐的政府信任关系也为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中间阶层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社会的价值取向上,中间阶层与社会主体部分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的结构构成上,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社会基础。政府应发挥中间阶层的作用,以保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建先  程宇 《探索》2005,(5):53-55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四个方面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以政府行为框架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府作为,可分为:善治的政府作为行为、善治的政府不作为行为、恶治的政府作为行为和恶治的政府不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