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构建中,公共政策的有效选择应该把和谐理念贯穿于公共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全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和谐性;追求合乎社会价值的公共政策取向标准,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提升公共政策设计、分析与执行能力,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畅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渠道,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开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时常因为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而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发生偏离的情况.治理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对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整合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素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季建林 《探索》2008,(1):60-64
问题确认是执政成本投入的起点;议程建立则是执政成本成为公共政策的过程;依据一定理论制定公共政策--这构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三个步骤.相应的,明确问题确认的方法;把握议程建立的程序;科学地确立制定依据--就构成执政成本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三个环节.执政党的执政成本投入必须转化成公共政策,这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公共政策可为行政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对其具有引导功能、强制功能,可促进行政文化的创新;良好的行政文化有利于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实现减少阻力,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制定公共政策方法、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的利益导向关乎大众百姓的切身利益。实践中,不良公共政策利益导向严重危害公共政策系统,加剧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导致社会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公权力发生异化、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社会价值观发生扭曲等因素所致。因此,应建立合理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加强对权力异化的遏制;规范法律法规,增加政策透明度,强化对公共政策的监管,进而使我国公共政策利益导向集聚更多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政策的双重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春福 《求实》2005,(2):61-63
公平和效率构成了公共政策的双重价值取向 ,效率取向追求的是公共政策对其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公平取向关注的是公共政策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合理性。建立一种整合机制 ,把公共政策的双重价值取向统一起来 ,有效地发挥公共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参与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和理性化.公民参与必须具有自愿性、有效性,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还存在着任意性、非透明性以及公民参与的不平衡性等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公共政策的公示制度和有效的反方机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形成"善治"的社会治理理念,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它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现象,为解决公共政策执行不力问题,由企业“执行力”概念演绎而来的“政府执行力”概念在公共政策执行领域的拓展.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过程”概念,而且公共政策执行与制定并不是截然两分的,公共政策执行也不再仅仅表现为“等级结构”的特征,而更多表现为“网络结构”的特征.因此,公共政策执行是多个层级、多个组织内部和多个组织间的多个行动者之间的集体行动过程,公共政策执行力应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效能,与政府执行力不同;政策内容、体制、承诺、能力、干预对象和行动联盟五大重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公共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的通用框架.  相似文献   

9.
全球公共政策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主要途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中,协商民主与全球公共政策过程民主化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方式,协商民主致力于维护全球公共政策的正义性,提高全球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增强全球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然而,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利益的张力下,全球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运行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因此,需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理念,构建全球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协商机制,消解协商主体话语权力的不平等性;优化全球公共政策制定的信息公开机制,防止决策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完善全球公共政策执行的问责机制,克服协商结果落实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10.
卓晓宁 《唯实》2011,(12):42-44
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共政策体制的影响;二是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影响;三是对公共政策主体的影响。政治文化具有认同、沟通功能,并以影响决策和政策执行,形成政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发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场是新的历史坐标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培育和发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场还面临如政府政策咨询意识淡薄、智库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政策实效保障机制缺失等困境。实践中,完善公共政策思想市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增强政策咨询意识,夯实公共政策思想市场的存在基础;打造市场竞争格局,把握公共政策思想市场的兴衰关键;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筑牢公共政策思想市场的稳定屏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转型时期,而这一时期,市民社会(主要标志是第三部门)的成长发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民通过其自治组织"第三部门"参与影响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市民社会可以保证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市民社会为公共政策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并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公民社会促使公共政策实施者和执行者准确把握公共政策的自由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防止过犹不及;公民社会可以减少政策冲突和政策震荡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全面转型的推进,利益群体诉求日益多元化,民生问题凸显,并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造成巨大压力.新型民生观要求公共政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民主的价值导向.为保障公共政策价值的实现,必须对价值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消解:第一,用制度的善限制权力的恶;第二,用法律规范强势利益集团培育壮大公民社会;第三,扩大公共政策形成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其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最直接的来源,因此,公共政策合法性强弱系于党的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和干预的核心工具,其合法性强弱,将影响政府行政合法性,进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其他思想库,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培训对象本身就是政策的制定者或者执行者,因而成为沟通学术和政治的最佳桥梁,在政策循环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影响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咨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产品;影响决策的舆论氛围,为社会提供深度的政策分析;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搭建凝聚共识、密切合作的思想平台;影响公共政策的评估,提供政策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全面转型,公共政策制定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政策制定系统逐步完善,但其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公共政策制定场域日臻优良,但制定程序仍不够严谨;现代的政策制定手段和方式广泛采用,但经验决策方式仍较普遍;政策制定者的素质显著提高,但离科学决策的素质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做了较全面地分析,认为公共政策难以执行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政策主体的问题、公共政策对象的问题、公共政策自身的问题、公共政策环境、资源的问题以及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晨 《学习论坛》2007,23(8):55-57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完善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必须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提高公民的参与技能。  相似文献   

19.
论改进与优化我国公共决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决策系统是政策产出的策源地,科学的公共决策系统是优质政策的重要保证。我国政策制定系统尚不健全,这是影响我国公共政策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我国公共政策质量,要着眼于改进与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一是健全公共决策信息系统;二是完善公共决策咨询参谋系统;三是改进公共决策中枢系统;四是强化公共决策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象征性地执行公共政策、截留公共政策、附加公共政策、曲解公共政策、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等问题。通过对公共政策本身、利益因素、制度因素、人为因素、政策环境等几个层面的分析,说明整合和兼顾各种利益、改善公共政策的供给质量、推动制度创新、实施政策创新、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