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孙凤仪 《理论学刊》2006,3(12):28-31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未来归宿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分歧的根源是方法论: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传统方法论是制度个体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而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方法看,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存在着几组重要的划分关系,其中,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划分是总纲,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也是马克思经济学区别于迄今为止所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的理论特色。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从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划分出发,经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劳动与劳动力的划分等逻辑环节最后达到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划分的。这几组划分关系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逻辑主线,建构起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主体框架,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路标,也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产权定义的诠释--马克思产权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凤 《理论学刊》2003,4(2):49-50
为了更好地理解产权 ,本文将立足于比较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定义 ,分析产权在经济学意义上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并试图创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与现实经济生活最贴近的、能够对我国体制转轨中的财产制度及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有指导意义的产权定义。一、马克思对产权定义的解释早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之前 10 0多年 ,马克思就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产权理论。对马克思在产权理论方面的功绩 ,一些尊重客观事实的西方学者也是承认的。马克思对产权定义作了科学的解释。1.在马克思看来 ,产权即财产权 ,它是一种法权 ,是生产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从根本上来讲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与当今十分时髦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体系 ,不仅使用的概念不同 ,而且在方法论、理论基础和一些基本观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方法论上的区别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的。坚持的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相统一的方法。他把人既看作一个自然的人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人 ,一个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成是一个自然发展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既阐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变迁 ,揭示了制度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新 《求实》2005,2(2):4-6
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制度经济学家。相比于新老制度经济学家 ,马克思对制度涵义的揭示更全面、更深刻。马克思认为 ,制度变迁的动因源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人 ,制度变迁的途径应通过革命的手段来进行 ,马克思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理论对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学依附于西方经济学,新中国成立后,又依附于苏联学人解释的马克思经济学.从198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卷土重来,中国经济学人特别是中青年,越来越依附于西方经济学.进入21世纪,马克思经济学有被边缘化的迹象,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号称主流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已陷入危机.中国经济学人开始思考,欲摆脱20世纪百年依附地位,独立门户,开创中国经济学.其思路是:结合中国现实,开创新的原理.西方经济学以经济人说为出场基点,马克思经济学以阶级人说为出场基点,而中国经济学为什么不能吸收二者的合理内核,克服其局限性,以两类人说为出场基点呢?这样,两类人说很可能就会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一大核心理论,中国经济学也会因此而彻底摆脱对其他经济学的依附,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待马克思经济学不是简单地否定和肯定的问题,而是如何借鉴和发展的问题。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就要辩证地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集中关注其中的局限而非经院式的注释,从逻辑前提及逻辑推理的角度剖析马克思经济学的时代性和局限性,超越纯粹批判层次而注重理论构建。要通过对假设的拓宽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使其更具开放性,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方法论、核心思想等方面对马克思与科斯的法经济学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以及方法论上的差异,尽管双方都重视产权制度与权利安排在经济中的作用,但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入手强调经济与法律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注重经济对法律的决定作用,科斯则从交易成本的视角指出法律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历史作用上,科斯开创了现代法经济学,马克思虽然没有创建法经济学科,但不乏法经济学思想,因而马克思无疑是法经济学的伟大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经济学科学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论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论和理论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归结为规范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归结为实证经济学,是缺乏关于经济学科学性正确认识的狭隘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的研究中所阐发的有关经济学科学性的理论主张,揭示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实质,由此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经济学个人主义和证伪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并不局限于整体主义方法论,还存在建立在经济学科学性认识基础上的层次性研究方法.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整体主义方法论和层次性方法论的结合,既具有规范研究的要求,表明其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又要求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这是发展和拓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不能进行数学化,显而易见,存在诸多争议.这些争议也触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的理论旨趣."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罗默,要求一种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化实践.然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系统阐述并不是通过数学化模型来进行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思想难以数学化.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数学化是一贯的,那么罗默恐怕就得放弃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而放弃马克思的历史科学的追求恐怕正是他特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白立强 《求实》2007,1(2):4-8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有三个命题:“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制度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集体主义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制度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集体主义因素樊锐于艳制度经济学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分析手段,目的是为制度变迁寻求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分支。这里讨论的方法论是指其基本方法论,包括哲学意义上的人格假设和思维方式。我们将注重事实上是怎么样,而不管制度经...  相似文献   

14.
范式之于经济学的内恰性,使其成为框范经济理论系统化、稳定化和科学性的标尺。经济学范式内嵌的基本理念、分析框架、研究工具支撑着经济学思想演绎和理论成长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范式转换与研究纲领成长的过程,经济危机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催化剂。当经济金融危机"反常"现象无法适溶入既有经济学范式,范式危机和新旧范式转换随之发生。后危机时代,不仅要从经济学自身理论深化和逻辑扩展角度来把握经济学发展方向,而且要顺应历史时代的思潮变化与整体范式转换要求来探寻经济学变革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度变迁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动力是制度变迁的原动力,外动力是制度变迁的条件。在对制度变迁动力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者与新制度经济学派存在较大差异。从经济学视角对马克思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马克思从内外动力两个层面揭示了制度变迁,解释力是充分的;诺斯从外动力方面对制度变迁进行分析,仅仅局限在制度变迁的微观方面,而对宏观方面的制度变迁的解释力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时,对同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这种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既与不同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选择的立场有关,也与不同体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秉持的研究方法有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这两个体系对于经济研究中人性的认识和概括的不同,其核心差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意识形态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宝成 《新视野》2001,(3):37-39
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阐述主要是由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诺思来完成的。本文将以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背景,在对制度、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剖析意识形态产生的内在逻辑,探讨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概念的辨析:制度、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离不开市场秩序的支持,市场秩序的生成和维护则与制度和规则密不可分。“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科学立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科学立场是从资本主义客观经济关系的事实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规律的实证科学的研究立场。现当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从人性自私假设原则还是从永恒正义原则出发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就其研究问题的根本立场来说,它们都是把原则作为研究出发点,是错误的非科学的研究立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事实出发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品格。以马克思为榜样,把自己的理论表现为事实的结果,而不是让事实去迁就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分析了制度转型的内涵和本质 ,政府在制度转型中的作用以及制度转型的方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转型的过程 ,因此系统地分析和透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岁末,上海《社会科学报》发起了“中国经济学寻根”的讨论后,各地学者踊跃参与研讨,发表了一些有创见的见解,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渊源问题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学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者的次序是依据已经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排列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反映较少,但它对中国当代经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经济演变的土壤,对当时和现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政府的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