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张秋喜 《前沿》2011,(18):69-71
驳回起诉涉及对原告诉权一定条件下的剥夺。在立审分立原则下,无论案件是否进入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开庭审理"阶段,驳回起诉的裁定均应当是由负责审理该案的审判员在召集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证据谨慎核对的基础上,经过必要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审查后作出,才具有程序上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对行政诉讼起诉资格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理论的研究,都是行政行为加权益的思路,但会出现冲突, 进行概念整合,使用起诉资格的提法。可实现司法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受理制度由于缺乏初次送达程序的支撑仍旧保持着法院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内核,体现的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双边的审判法律关系。现行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构造两造之间对抗性程序、筛选和分流案件等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前后矛盾,不仅使得起诉条件中"被告的条件"的认定标准变动不居,也使得民事初次送达程序与起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易变性的特质。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两造之间诉讼风险分配上体现的是"以原告为本位"的立法体例,有违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诉讼现象的复杂,民事实体法律规范体系的逐步系统化,旧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然呼唤新的起诉条件以适应形势发展。本文从代位权的规定,旧起诉条件的缺陷几个方面,论证了修改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某些存疑不起诉案件中,虽然定罪证据不足,但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是充足的。依据现有法律,公诉机关就案件的刑事部分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必然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程序也随之终止,被害人及其家属向加害人提出民事赔偿的诉求也就不能得到公诉机关的支持而不得不转入自诉程序。这种诉讼结局既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侦查机关已取得的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也加重了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讼难度和经济负担,还会导致被害人与公诉机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缠访缠诉。因此。最为合理的作法是对此类案件应当由公诉机关代理被害人及其家属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6.
唐启迪 《求索》2012,(2):170-172
在刑事诉讼中,暂缓起诉制度体现了并和主义刑罚目的论和起诉便宜主义理念,是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以避免短期自由刑弊端的制度。当我国人大没有将暂缓起诉制度纳入到刑事诉讼法典之中,尚无这方面的具体规定。文章首先探讨暂缓起诉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对比研究德日两国暂缓起诉的具体运作,然后深入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的正当性,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构建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具体方案,力求对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规定是造成当事人“起诉难”的直接原因。以解决当事人“起诉难”为初衷的“立审分立”,反而加剧了“起诉难”。究其实质,在于我国民事起诉制度中诉权理念的缺乏。重构我国民事起诉制度应以保障当事人诉权为基点,将起诉条件变更为诉讼要件,赋予当事人程序参与权。  相似文献   

8.
实践中一些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缺乏理论支持,在法律上也缺乏明确依据,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也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与民事诉讼私法自治的精神及处分原则相违背,亦与市场经济中的平等理念不相符。检察机关应开辟合法、合理的保护国有资产之途径,督促起诉与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才是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权的一种延伸,是检察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必然要求。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是起诉便宜主义、恢复性司法和刑罚个别化思想。它符合国际上"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趋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使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以贯彻,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完善。目前,附条件不起诉存在着法律依据缺失,司法标准各异,考察机制缺失等问题,有必要构建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刘文莉 《求索》2010,(3):153-155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关的由法律特别规定或认可的公诉机关对起诉与否的选择权。本文探讨了不起诉裁量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不起诉裁量权具体运作的比较研究,重点阐述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应如何正确定位及其在司法实务中的实施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暂缓起诉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检察机关行使起诉自由裁量权的方式之一。我国检察机关也在试行暂缓起诉,这不仅符合建设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司法理念,也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要选择。我们需要在借鉴域外关于暂缓起诉的立法和司法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取消了免予起诉权,在公诉制度中吸取起诉便宜主义,设立不起诉制度,是顺应刑事诉讼发展潮流,也是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发现立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罗启钊 《传承》2008,(22):130-131
撤回公诉制度作为起诉自由裁量权制度的自然延伸,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也是诉讼价值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撤回公诉制度规定在立法上存在缺陷,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的操作比较混乱。应从立法上完善相关规定,并出台配套的司法实务操作规定,规范撤回起诉的适用,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保证司法的严肃性及公正性,实现惩治犯罪及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撤回公诉制度作为起诉自由裁量权制度的自然延伸,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也是诉讼价值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撤回公诉制度规定在立法上存在缺陷,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的操作比较混乱.应从立法上完善相关规定,并出台配套的司法实务操作规定,规范撤回起诉的适用,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保证司法的严肃性及公正性.实现惩治犯罪及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起诉制度是刑罚理论由惩罚论到目的论转化的产物,是刑事起诉便宜主义的具体体现。1996年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定罪免刑"的免于起诉制度,通过规定酌定不起诉保留了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自由裁量权,增设证据不足不起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安机关由于证据不足超期羁押的现象。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司法实践,我国不起诉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法定不起诉立法范围过窄、相对不起诉的自由裁量空间有限、证据不足的可以不起诉违反了疑罪从无的精神。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就要通过扩大法定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范围来发挥其便宜主义的功能、实行暂缓起诉制度在被害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不起诉形式,本文对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法定条件和法律效力作了系统的阐述,以求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7.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一种起诉裁量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发展的结果。该制度的适用对节约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矫正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一些基层检察院正在试行该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因此,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发达法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语境下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8.
谌宏伟 《前沿》2006,(1):94-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对支持起诉进行了规定,支持起诉虽不能成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但仍有其存在的理论根基和现实需要,为此必须将支持起诉作为一项具体制度加以确立并对其进行规则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金宏武 《湖湘论坛》2004,17(3):70-71
所谓民事公诉,学界一般认为,是指针对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涉及侵害国家重大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有关群体或个人重要权利的行为,在无人起诉或当事人不愿、不敢、不能或怠于起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以国家公诉人或原告的身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动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以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民事公诉在我国司法领域属于一种新生事物。绝大多数民事公诉案件是检察机关为挽回国家资产的流失而提起的。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利益主体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无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存在,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20.
奇涛 《民主与法制》2010,(11):68-68
一般而言,作为“打响”官司这场“战争”的原告,总是认为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才选择到法院起诉。不过,在现实中却时常发生原告不是被法院驳回起诉,就是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的事情。对此,杨培国律师向笔者分析了原告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