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座古老的寺院里,住着一位年轻的方丈,他用自己的智总和信念,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也许在常人眼里看来,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在这位年轻方丈的身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却和谐统一。他用现代理念正在构建一座园林式的寺院,使古老的寺院焕发出勃勃  相似文献   

2.
刘倩 《传承》2014,(11):144-145
高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化精神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高校德育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更好地实现非物质遗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在当代社会的快速进程中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将传统艺术归于学校传承总体上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发展,但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同于传统艺术的自然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环境中,更需要研究艺术品种的文化特点,确定遗产保护的形式,继而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最后还要兼顾文化市场的培育,以实现艺术遗产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的健康传承。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与现代的纠葛中,基于参与主体的理解和诉求,人们对饮食文化进行着多维解读,其中"遗产化"成为饮食文化应对全球化挑战最聚焦的一种解读。过桥米线作为在传承农耕文明、体现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承载族群集体记忆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遗产化"的多目标博弈和现代化的转型,其在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精神世界以及民族交融中的生发状态,不仅以味觉记忆和文化认同强化了饮食文化"嵌入"式传承的内在规律,而且面对"地方性"与"真实性"的难题,提出了饮食文化在当下传承发展的创新要求。因此,以实现传统饮食文化多元价值创造性转化为目标的精品化思路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创意化重构和体验化提升,成为精品化思路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杜献宁  王一伟 《前沿》2012,(4):142-144
作为具有特征明显的地域文化及文化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河北文化特色鲜明。在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勃兴的今天,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利用的精神财富。河北要发展,必须植根于河北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传承和利用,使之得到当代社会的认同,实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及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不仅是北京中轴线遗产本体,包括中轴线周边的环境,都应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加强保护监管。公众广泛参与是实现现代化、走向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是体现遗产属于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了解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公众感知的意义,在于了解公众的感知和认可度,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决策和施策提供一些基础和参考,有利于推动让品味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强化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作为首都,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建设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的历史任务,如何保护好古都风貌,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做到城市风貌古老和现代交相辉映,是近些年来北京市面对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课题。"十二五"期间将是北京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将更加凸显,建设和保护的矛盾将更加尖锐,转变发展思路,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关系,事关北京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顾红亮 《探索与争鸣》2023,(10):10-13+177
<正>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包含着对于“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思考,内在隐含着一般意义的方法论原则,例如,前提、结果和过程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主体性和世界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实践检验与逻辑论证相统一等。这些方法论原则不仅对于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极有裨益,而且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传承发展各自的传统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忽视,文化出现断裂的危机.高等教育特别是现代大学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应该发挥其作用.本文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进行考察,探究代表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中教育价值的实现,这对丰富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然遗产管理的“非营利”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遗产是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体,对自然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就是对这三种价值的统一发挥。遗产管理应该实行非营利制度,这是由遗产的价值和特性所决定的。在开发自然时,要在坚持遗产保护第一性的同时,坚持遗产资源的公益性、共享性,使遗产的利用开发为遗产地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服务。本文最后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为例,对遗产管理的"非营利"路径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传承主体的实践,而时下的遗产保护却侧重于外部给予,从而造成活态遗产形态的丢失.因而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特别强调"家园生态"的维持与重建,以及地方文化持有者的重要作用.笔者以"畲族小说歌"为倒,试图阐述"家园遗产"理念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10日至19日,全国台联青年台胞千人夏令营在北京和湖南两地举行。来自海外、岛内、在京台生、台籍大学生共百余名青年台胞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爬长城、游故宫、颐和园;走进湘西,探访凤凰古城,领略了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感悟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明,深深为北京的古老与现代而感叹,为祖国秀美的山川所动容,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饮用茶叶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文化遗产。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关注度的增强,以及我国旅游市场内容的不断丰富,特别是对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成为社会普遍的关注点。然而南京市茶文化研究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遗产挖掘、文化普及、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白录英 《台声》2008,(8):51-52
7月10日至19日,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北京分营在北京和湖南两地举行。海外,岛内和在京台生,台籍大学生共百余名青年台胞参加了此次活动。近10天的时间里,大家爬长城、游故宫,颐和园;走进湘西,探访凤凰古城,领略了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感悟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深深为祖国的古老与现代而感叹。  相似文献   

15.
晓沙  王萌  刘洪宽 《台声》2008,(10):70-85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华夏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古建筑保护也已经完成了特殊历史阶段的修缮。奥运会的北京,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穿梭于古老的皇家园林和灵动的长城之上,探秘于沧桑的胡同和古朴的四合院之间。大修后重新崭露辉煌风貌的处处古建筑遗产,为市民不断带来新惊喜的同时,也正成为北京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校园是普及和传承文化的主阵地,只有积极落实戏曲进校园的政策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戏曲的传承与发扬。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教委开展"高参小项目"活动,众多青少年已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议在正源守本的前提下重视现代传播手段,大胆利用VR动漫技术吸引学生关注中国戏曲,让古老的艺术年轻化、时尚化,吸引学生关注中国戏曲,学习传统文化。可利用VR/AR技术将京剧教育游戏化,培育戏  相似文献   

17.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春华 《求索》2011,(7):118-120
诗禅相通是中国诗歌历史的古老传统。近代以来,随着白话诗的兴起和欧美诗歌的翻译传入,古诗词的精神文化传承似乎已经中断。但往后发展,在新月派、九月诗人、台湾现代派诗人中又有接续传统诗歌精神的迹象。中国诗禅文化的现代转型主要包括生存体验、语言形式和精神形态三个方面。这种转型对于提高当代诗作品格和在大众文化时代重返心灵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振兴戏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古老的戏曲艺术面临着观众流失、人才断档、剧种失传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振兴戏曲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至今仍然传承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壮、瑶等民族的铜鼓艺术、蛙神崇拜以及民间歌咏习俗,具有重要的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价值,很有必要将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体现区域族群生存智慧和文化理想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建构之中,让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新的衍生载体中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