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基本实践要求我们赋予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新的时代内涵和意蕴,构建新的矛盾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及和谐社会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思想对唯物史观的论述并非将历史发展的主体与历史发展的规律分开,而是将"人与社会"的矛盾作为其基本框架,将自然界与人和社会形成了"三圆交叉"的并存关系,并围绕"人、社会和自然界"三者的关系,形成了以"生命、生活、生产、生态(自然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主要内容的矛盾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3.
刘振华 《湖湘论坛》2007,20(4):23-25
社会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企业改革改制矛盾、征地拆迁矛盾等突出的社会矛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认真分析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建立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湖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在关键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所谓"拉美现象").我们党继承并发扬了党几代领导人善于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社会矛盾的优良传统,从当前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解决社会发展矛盾的一个总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求大学生放下"知识分子"架子,把自己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参与社会就业竞争,通过竞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让社会接纳自己,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7.
大凡贪官污吏,皆为恃官逞强、巧取豪夺、违法乱纪、损国害民的不义之徒.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王都曾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已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朱元璋称帝后常总结前代赃官贪横无耻以致国家法度松驰、纪纲日坏的惊心教训,加之他本人起自"布衣",由牧童、游僧、乞丐、义军首领进而为帝,深知"民反"多系贪官所逼.故他  相似文献   

8.
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基层派出所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事关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公安机关密切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载体.如何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目前基层派出所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之"主体性"在全方位的生活领域与公共世界中的彰显,是人的主体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产物。通过公民教育来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既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无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村官浩浩荡荡地奔赴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他们带去的除了农民急需的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所赋予的公民意识。重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公民意识普及作用,完善大学和民间的契合机制,是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立 《理论月刊》2008,(6):90-9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这一社会性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本文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三大主要矛盾和困难,提出了六条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途径,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黄正泉 《湖湘论坛》2010,23(6):45-52
社会矛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根据。社会是产生矛盾、化解矛盾走向和谐的历史过程。社会矛盾的不同,社会矛盾论"文本"应不同。传统社会矛盾存在着"斗争性"、"人物化"、"反作用"三大特征。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智能化生产力时代,也是追求和谐的时代。精神技术化与技术化精神改变了社会矛盾构成属性。社会矛盾呈现出快速变化、精神作用、力量平衡的特征。现代社会矛盾论文本应是人性化文本,应是化解矛盾的和谐论文本。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更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社会辩证法。社会矛盾论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段红柳 《湖湘论坛》2007,20(4):98-99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即人们常说的"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并存期.如何提高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始终贯彻这一根本指导方针,正确地运用这一根本方法,是讲好"纲要"课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把"纲要"所要阐述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实际、当代社会实际、大学生群体和教师个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不断地增强课堂的说服力、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学生走上街头,以"我学知识为人民"为主题,兴起了社会服务活动.而后,又出现了以北京大学等高校的155名农村学生利用寒假开展"百村调查"活动为代表的社会调查活动.当时,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想到,10年后,这些会作为史料写入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史册——是他们第一次跨出高等院校的围墙,走向社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迈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一步,从而,在中国大学生中树起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旗帜.历经一代大学生的辛勤耕耘和求索,走出了一条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方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角色塑造的角度看,大学生角色期望超前与角色心理滞后的矛盾乃是其群体深层冲实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期对揭示大学生躁动心理的一个侧面看所裨益。一、角色期望的超前性角色期望,是指社会群体和自身对角色行为的期望。社会正寄希望于青年大学生努力扎实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现代文明变成自身的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预备人才。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起促进作用;并要恰当地寻找自身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7.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关联的三个重大举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矛盾问题后作出的全局性安排,与以往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观点,着眼于推进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统筹经济、政  相似文献   

18.
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和社会现象,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构成主体,成为透视一个国家社会分层以及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标尺。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第一代大学生研究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外学者主要结合家庭资本、社会支持、大学入学前后经历、学业和职业成就、期望和激励、自我认知等主题将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展开横向的比较研究;而国内将第一代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极为匮乏,亟须对国外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式的借鉴和思考。本文基于国内社会现实以及国内外学者围绕第一代大学生开展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教育机会公平的讨论,通过文献评述的学术范式,聚焦第一代大学生群体,围绕再生产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文化不匹配理论、抗逆力理论及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重点揭示第一代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劣势以及其"成功"背后的逻辑推力,并进一步考察国外已有的针对第一代大学生开展的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19.
观察和研究社会.从宏观分析层面区分,主要有系统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研究社会的理论,可以称为社会系统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人们选择理论模式与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相关,革命和战争年代强调矛盾和斗争,以社会冲突理论指导实践无可厚非:和平年代则宜采用系统分析,突出人与人之间和谐合作的一面.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仍然沿用战争思维,因而不适合当今时代的需要.1982年宪法实际上已经废除了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群体是法定年龄已"成年"而经济上还"未成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法定成年人,不应该再依赖父母;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自己挣钱以解决大学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基于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合理安排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资助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贷、减等类型,各有利弊,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