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儿 《政府法制》2014,(11):39-39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诗经》中就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后来也引申为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责者也……民,众萌也。”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14,(11):10-10
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被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提出。在中国,早在《易经·乾卦》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唐朝的孔颖达对此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彼时对文明的解释,主要是“文治教化”之意,与现代含义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古老的学术史,恐怕要算《庄子》之“天下”篇了。此篇文章对当时百家之学各有褒贬,指出诸家缺陷均是“得一察焉以自好”,其原因则在于“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如此自然不能看到“天地之美”、“神明之容”了。  相似文献   

4.
光明 《政府法制》2013,(17):18-18
为了做到司法公正,古人很强调司法官的作用。唐代白居易说:“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行善,不亦难乎?”宋代王安石也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清代王夫之在批评单纯的任法或者任人都不足为治之后,得出结论:“择人而授之以法,使之遵焉。”古人所谓的治法,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2,(24):11-11
《人民日报》2012年7月27日刊登李拯的文章:“经”者.恒久之道也;“权”者,应变之策也。以原则维护根本、指引方向,用应变照顾当下、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有“经”有“权”,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有“经”无“权”,过分拘泥于抽象的概念原则而缺少现实关怀,这其实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如果不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政策就可能沦为悬浮于现实之上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周媌 《政府法制》2014,(23):16-17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表了《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认为“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而“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报刊是国之耳目喉舌,若无耳目喉舌便是“废疾”,“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他看到了现代报刊对民间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晋藩 《政府法制》2014,(27):62-63
自古就讲“致中和” 中国古代文献用“中”,也就是“不偏不倚”来比喻司法公正.孔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百姓手足无措,必然招致社会的动荡.司法之所以“不中”,孔子认为是由于礼乐不兴的缘故.相反,礼乐兴则刑罚中,这就要求司法者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刑罚得中之后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即所谓“中和”,古书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后世关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明刑弼教的种种议论,都是兴礼乐、致中和的进一步衍发.  相似文献   

8.
李如君 《中国监察》2011,(18):53-53
“小金库”概念的界定是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内容。只有解决了概念界定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小金库”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判定“小金库”的“是”与“非”,决定“罚”与“非罚”。  相似文献   

9.
周小凡 《法学》2024,(1):35-46
概念法学为“科学的”法典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路径。一方面,其法典化立法结果影响到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私法学的成长,另一方面,其法典化实践经验也为此后的法典编纂与法律实施提供了优化思路。在概念法学之“科学的”法典化路径上,18、19世纪理性自然法思潮至历史法学派对科学体系的追求成为法典化科学方法之滥觞;萨维尼、普赫塔、耶林和温德沙伊德等传统“概念法学”者完成的潘德克顿法学建构成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创新之本。法典化并非静止的立法过程,其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所引发的针对概念法学的激烈学术争论提供了法典化成效的评价依据。梳理论证概念法学“科学的”法典化历程,提炼其对于建构和谐的法典结构体系、孕育法律进化理念以及充分发挥法学家建构功用之经验,有利于发挥概念法学关注体系性、融贯性等天然优势,为我国稳健的法典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位卑未敢忘忧国”,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以此明志。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都有一大批人始终不易怀抱天下、心系苍生之念。家国天下。国计民生,从来都不仅是从政者的日常课程,也切实牵动着每一个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市井小民。  相似文献   

11.
小议品德     
杜红霞 《中国监察》2009,(23):61-61
品德是什么?品德即道德品质,也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德行。其基本内涵是讲诚信、有爱心、知荣辱、守规矩。品德也有“公”和“私”之分。所谓“公德”就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与他人、集体、社会、民族或国家有关的道德,  相似文献   

12.
田夫 《新法规月刊》2013,(6):152-158
“八二宪法”对检察院的宪法地位与性质进行了“双重界定”,即将检察院的宪法地位界定为检察机关,将检察院的性质界定为法律监督机关。学界对“双重界定”及其意义并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以致产生了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等在检察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影响深远的错误认识。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制度层面证成与厘清“双重界定”。这一工作的意义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厘清“检察机关”与“法律监督机关”不同的概念功能,唯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检察权的规范性来源,相应地,法律监督权概念既不存在于宪法文本中,又不源于对宪法的正确理解,因而是一个伪概念;第二,洞察“法律监督机关”对“检察机关”的意义支撑,唯有如此,才能透彻理解检察院享有独立宪法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内”的释评系统中,法家的“法治”思想这个“故物”,没有得到新的阐述与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法治思想这个“洋货”成为重新解读“故物”的利器。但梁启超与萧公权同样用“洋货”观照“故物”,却得出了法家“法治”思想之“真”与“伪”的不同结论。用“洋货”观照“故物”,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思想学术路向,但也应克服其 “强为比附”的结习。  相似文献   

14.
实用性要件自专利制度之滥觞之日发轫,在欧洲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循着异样路径发展,亦不约而同展现专利制度之现实性亦即契合“商业世界”之品格。新技术及产业蓬勃,“思想王国”日益为“商业世界”所侵蚀,以致相异之实用性概念殊途同归。由此专利制度及其实用性似乎去传统日见其远,反顾与思量重在探究专利制度之服务商业世界与兼顾公众利益之衡平,兼及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事实是“是”,但价值不只是“应当”,价值也是一种事实,也是“是”。而且,价值作为“应当”,也不只是指“应如何”之类的规范,它也是指应有、应然、超越性意义上的观念地存在着的价值预期。价值是“是”与包含上述不同涵义的“应当”的统一,它有多层涵义、多种意指。确立价值是“是”与“应当”之统一的观念,无论是对我们正确理解价值论或价值哲学,还是对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的发展,抑或是对其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爱情”是男人们发明的伎俩,这话不无道理.男人们发明了“爱睛”这个概念,不劳而获取了女人芳心,“爱情”成了恋爱之中法定的流通“货币”。“爱情”只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也能当“钱”用?美国华尔街那些金融家们玩“概念”已经玩到很多人倾家荡产了,如果你还不承认“概念”可以充当货币,只能征明你OUT了。  相似文献   

17.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我们该怎样理解孔子》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  相似文献   

18.
牛年说牛     
徐康 《中国监察》2009,(3):64-64
按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相配,并以“十二生肖”与之对应的纪年方式,从农历的正月初一起,便进入了乙丑年,也就是“牛”年。牛年之“牛”,数千年来,不仅与人类亲和、亲切、亲密,而且具备相当丰富的人文、历史、语境内涵,话题宽泛,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犯罪”是两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前者是哲学概念,后者是法律概念,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淡”,无非就是谈它们的之间的哲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敬忠 《中国律师》2001,(12):71-71
“韵”之内涵 韵,在汉语言文字中有许多美好的含义: 韵,首先是一种和谐。它源于音乐,肇于诗歌,形之于人的内心境界。故韵者,见诸于人之言行,则是一种由人的风度、风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美的韵致。古人称之为“风韵”。 风度者,仪容、气度是也。其容止仪表,可为表率;容貌姿态,端庄大方。其“风仪伟长,不轻举止”;其“风姿端雅,容止可观。”;“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风雅者,风流儒雅是也。其仪容姿态有学者风度,温文尔雅,博学详识,态度温和,举止大方,言谈文雅,不疾不厉,不亢不卑。故人有雅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