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3.
潘雨 《台湾研究》2010,(6):30-34,55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获得执政权,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平发展、共创双赢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流。“台独”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同时,失去政权的民进党尤其是其高层和精英层也逐渐显露出转型的迹象。鉴于此.本文试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民进党群体思维方式,以探讨未来民进党转型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5.
历史经验表明,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政治运动中常具有某种先行性。“台独”最先也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因为在现实政治中难有其立足之地,于是先寄身于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像文学这样可将其理念隐隐约约地寄托在形象描写中的载体。这正是最早的“台独”分子经常是作家或文学作者的原因。不过,当条件成熟时.它就会从意识形态领域向现实政治领域扩张。于是我们看到民进党执政8年时,将“台独”意识形态转化为“去中国化”的种种“政策”。2008年“大选”民进党失利,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台独”转型“五阶段论”——回顾与前瞻徐博东*1997年底县市长选举获胜后,民进党在岛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政权的第一执政党。然而,客观而言,民进党欲夺取“中央政权”,取代国民党而走上“全面执政”,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进党近几年来着力...  相似文献   

7.
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执政长达8年,不但未能兑现“勤政清廉”的选前承诺,反而变本加厉推行政商勾结的“黑金政治”,结果在官司缠身、众叛亲离的境况下黯然下台。在这期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关系频生危机,就连民进党当局当初颇为自得的美台关系,也因其执意推行“渐进台独”路线,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民进党人士郭正亮在10年前出版《民进党的转型之痛》一书时,也许没有料到民进党在执政后所遇到的难题和阵痛,远较先前的“转型之痛”为剧,更没想到当年戮力推动政党转型的施明德、许信良等领导人,会因党内斗争的惨烈而被迫出走。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路线转型是"台湾化"与"中国化"两股力量和趋势较量的产物和缩影,伴随着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两大变革工程的演进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转型是必然的、自然的,也是渐进的、有限的,不同的阶段会呈现相同的反复。在大的环境结构没有质变的背景下,民进党仍然摆脱不了"台独"神主牌,但从发展趋势和应对2016年"大选"的需要考虑,民进党路线转型势在必行,其调整的时机、内容和幅度,将取决于党内"大选"参选人的意愿与意志。蔡英文一旦拿到"大选"入场券,在转型问题上不能不迈步也不可能迈大步,会探索一条"新型台独"之路,更加注重策略和包装技巧。届时外界将会看到一个"姿态百变、本质不变"的蔡氏"笑脸台独"。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破坏了两岸授权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使原拟于1999年秋天成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下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流产,两岸关系继李登辉1995年访美之后再次陷入僵局。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为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由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和陈本人的“台独”主张,两岸的政治僵局不但进一步恶化,而且浮现出严重危机。尽管如此,祖国大陆出于对台湾问题外在环境的研判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两年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内部因素与美国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三方互动而演进的。由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的政策方向,而且正向“法理台独”的极限挑战,因此,“台独”的挑战与反对、遏制“台独”的斗争,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轴。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记得加年代初,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结束他对中国为时一周的历史性访问后,评价他自己对中国的一周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而毛泽东的评价却是:尼克松说他改变了世界,我看是世界改变了他!看完新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后,不禁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大潮正在改变民进党。 首先,“台独党纲”在民进党内正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党内从老到少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这个历史形成的“台独纲领”已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障碍,也极大地束缚了民进党的施政空间和手脚。中年一代当权者正切实感受着它带给自己的施政压力,压力不仅来自岛内民众和在野党,甚至那些过去长期支持民进党的财团,也开始同台独保持距离,同陈水扁当局拉开了距离。一句话,压力开始来自自已的盟友了。而年轻一代的政治精英们也看出:这个“党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严安林  陆笑炎 《台湾研究》2001,(3):38-43,51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任,建党仅十余年的民进党终于实现了其“政党轮替”的执政目标。仓促上台的民进党政权由于执政准备不足、执政经验几无、执政人才匮乏,且党内主流派系固守“台独”政治理念,使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走势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但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及其结果,改变不了台湾是中  相似文献   

15.
“台独”分子炮制种种谬论而建构起了一套“台独”话语体系,通过不断推广和强化这套理念,掌握了岛内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并对岛内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民进党虽然始终不放弃“台独”主张,但随着“台独”话语权的强弱而不断调整两岸论述;国民党在“台独”话语权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进行“本土化”论述。“台独”话语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形态,对公共权力的运行产生强力的制约作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民主秩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18.
简评民进党的“中国政策研讨会”杨立宪许钟萍今年2月13至15日,民进党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赢得大胜后,举办了党内首次“中国政策研讨会”。此举对于一贯标榜“台独自决”、历来被外界认为“没有大陆政策”的民进党来说,自不同寻常,因而引起岛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始,陈水扁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尤其是,随着陈水扁及其亲信家人涉嫌重大贪腐弊案的曝光,台湾社会“反扁”声浪四起,“倒扁”运动风起云涌,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持续下跌难有起色,大大加深了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危机。为转移焦点、缓解压力、鼓励泛绿支持者士气,2006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社会的分裂活动变本加厉,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挖空心思制造麻烦,谋求所谓“外交突破”以塑造利于“台独”的国际环境。但是,在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迭遭挫败、举步维艰。总体来看,2006年国际环境继续朝有利于遏制“台独”冒险方向发展、“台独外交”的“国际活动空间”正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内容的“政党转型”过程中,民进党对其“中国政策”①作了相应调整,使之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拟对民进党近期大陆政策调整及其原因、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趋势。民进党整个大陆政策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定位;其二是政策与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前者为政治理论基础,是决定性的;后者为政策实践,是从属性的。该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也是从上述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