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进党自2008年在野以来,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2012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尝败绩后,党内的务实派政治力量开始集结,这对于推进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变化以及政策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2008年以来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以及2016年台湾选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3.
李鹏 《台湾研究》2006,(6):13-17
长期以来,民进党在台湾一直以所谓的“清廉”形象自居。随着岛内涉及到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弊案不断爆出,陈水扁的主要亲信、家人、亲戚和民进党高官涉及弊案的消息层出不穷,引发台湾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政坛动荡,陈水扁和民进党在台湾的形象也因此跌人谷底。民进党何以在上台后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滋生如此严重的贪腐现象,本文将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中的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三个面向,剖析民进党当局产生贪腐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王大鹏 《南风窗》2013,(18):20-22
谢长廷的登陆及举办的香港会谈、陈菊的再次登陆、民进党举办的"华山会议",等等,让民众看到民进党内部似乎正在发生调整与改变,但随着陈水扁的重新入党,民进党再一次重陷泥潭。8月份,台湾两位政治人物的举动引起了热议。这两位都与民进党有关,一位是高雄市长陈菊再次登陆,访问了天津、深圳、厦门和福州。陈菊宣称,"作为民进党元老",自己这次大陆之行,是以善意创造"更多友善"。越来越多的"绿营"政治人物访问大陆、香港,让人们对民进党和大陆的关系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间。另一位就让人有点"纠结"了,他  相似文献   

5.
简评民进党的“中国政策研讨会”杨立宪许钟萍今年2月13至15日,民进党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赢得大胜后,举办了党内首次“中国政策研讨会”。此举对于一贯标榜“台独自决”、历来被外界认为“没有大陆政策”的民进党来说,自不同寻常,因而引起岛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在因果上并非导致一个政党转变其政策,但它至少是构成政党政策的一部分。若不了解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便难掌握一个政党政策的全貌,亦难以了解到政党政策转变的动力与宿命。是此,意识形态在其政策体系中作用和影响值得关注。民进党依其意识形态不仅有别于岛内其他政党,并落实在其政策上,以寻求选民的认同支持。但其政策在现实中遭遇了矛盾,为了胜选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调整其政党意识形态主轴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从广义上讲,民进党政策的体系,它应包括所有的政策,是由民进党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所组成的体系。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要从这一角度研究民进党政策体系是相当困难的。但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些关键性的或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其执政以来的与其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两岸政策,它们对民进党的发展与作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去研究民进党政策,或可称为狭义的民进党政策体系。所要探讨的就是民进党政策体系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因素、相互的逻辑衍生关系及民进党政策调整与意识形态论述转型的互动变迁。  相似文献   

8.
陈星 《台湾研究》2008,(6):29-34
民进党以制造冲突为主要手段进行动员的政治行为模式根深蒂固,在没有上台以前就表现得极为明显。2000年民进党取得执政权,“对立——冲突”的政治行为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2008年民进党在台湾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惨败之后,这种政治行为模式依然是该党政治行为的主流选择,这对民进党未来的路线检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执政马上就要三周年了,作为一个老民进党人,你怎样评价民进党这三年的政绩?” “不敢说,应该是很差,经济搞成这个样子!我经常往来大陆、香港,人家说香港差,可是现在台湾还不如香港呢,更不要说同大陆相比了。” “这三年民进党似乎一直在转型,比如‘总统’兼任党主席、打击黑金政治等等。” “可是这里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党国不分,过去我们指责国  相似文献   

10.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谢长廷以“宪法”为主轴的有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既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局限。其值得肯定之处主要表现在:是民进党阵营中相对务实、理性的政治主张;是他长期以来深度思考的心得汇整;是试图打开民共僵局的积极尝试;是化解台湾内部蓝绿对抗的有益探索;是摆脱绿营“逢中必反”思维的建设性主张。其问题与局限主要表现在:并未接受“一中”框架;并未放弃“台独”立场;带有折衷主义和模糊主义的双重色彩;论述逻辑有欠严谨和规范。今后谢长廷先生有待于从内容和逻辑两个方面对其论述加以进一步修正或完善,使其论述早日成为一个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所裨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李登辉上台之初.蒋经国留给台湾社会的是追求国家统一、开放两岸探亲、开启政治改革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下台后,留给台湾社会的是“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台独”活动猖獗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是指李登辉当政时期以分裂为指向的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及两岸经贸关系前景评析刘映仙80年代后半期,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和政治关系趋于缓和,台湾当局开始调整其僵硬的大陆经贸政策,逐渐放宽了两岸经贸交流。进入90年代,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整和“政策立法”。目前,...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民进党的发展陷入内外困境之中,特别在历经一系列选举,更是连尝败绩,未能扩大1997年县市长胜选的战果,其强盛的发展势头和勃勃执政雄心受到重创;岛内外局势的演变,引爆民进党内各派系在大陆政策、“台独党纲”等议题上的激烈辩论;党内权力斗争继续发...  相似文献   

15.
袁伟 《台湾研究》2005,(4):54-59
从图书分类学讲,民进党类图书基本是指以民进党为题材和对象的书。10多年来,在台湾地区,民进党类图书的“出书热”,经久不衰,一直是台湾学术界、政治界和出版界的工作重心。相关民进党的“出书热”,反映出台湾特有的政治文化和出版文化,是“政治热”带动“出书热”,“炒作热”带动“看书热”。“四热”之下,出过一批学术、理论水准较高的专著,提高了关于民进党研究的水平。不过,不少以民进党为题材的书籍的写作、出版周期超出一般出书规律,缺少研究问题、撰写专著和出版新书的必要的时间上、思考上的沉淀,影响了此类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阳 《南风窗》2011,(3):30-32
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民进党人或者绿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关心两岸局势的大陆民众会冠之以"台独分子"的称号,这让曾经在台执政8年、如今又是岛内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在人们眼里显得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8.
决策是政治行为中的核心环节,研究民进党当局决策体系,对我们了解当前台当局的政治运作、政策走向等都有所裨益。本文运用现代政治学中相关的决策理论,对民进党当局的决策体系、决策过程、决策模式进行剖析,以厘清民进党人的决策特征与决策思维,把握民进党当局政治决策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表明,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政治运动中常具有某种先行性。“台独”最先也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因为在现实政治中难有其立足之地,于是先寄身于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像文学这样可将其理念隐隐约约地寄托在形象描写中的载体。这正是最早的“台独”分子经常是作家或文学作者的原因。不过,当条件成熟时.它就会从意识形态领域向现实政治领域扩张。于是我们看到民进党执政8年时,将“台独”意识形态转化为“去中国化”的种种“政策”。2008年“大选”民进党失利,  相似文献   

20.
潘飞 《台湾研究》2014,(3):62-69
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来,持续透过访美、恢复驻美代表处、在两岸政策和对美政策上积极迎合美国等做法,修补与美国的互信关系,为其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对美示好的做好虽得到美方善意回应,但因民进党拒绝放弃“台独”立场,无法提出令美放心的两岸政策新主张,因此双方互信提升程度有限,美始终对民进党重新执政充满疑虑。因受美国对台战略考虑、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制约,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