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时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息,立时震动了整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人民银行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为2%。  相似文献   

2.
央行发言人近日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人民币汇率均衡的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考虑汇率制度不稳定性与调整成本的名义汇率均衡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在1994年初至2005年底期间处于稳定水平的原因;这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深化以及汇率政策制订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到周边国家施压及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缺陷和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增长的影响,经过长期的酝酿,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重大改革。这次改革对我国进口、出口、资本流动、居民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05,(9):57-57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公告。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0,(14):19-20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6月19日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相似文献   

7.
陈嘉丽 《世纪桥》2005,(3):92-93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为了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作了分析,并依次探讨了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建立了一个均衡汇率的决定模型,确定了均衡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国内外相对货币供给量、相对国民收入和相对利率,并引入了净外国资产和开放度两类控制变量.文章进一步选取1994年1季度至2012年4季度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失调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样本期内呈现高估和低估交替,且具有一定的修复调节机制,总体未显著偏离均衡水平,不存在大幅低估.因此,我国应继续坚持“自主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祺 《探索》2006,(1):81-85
基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本文构建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模型并用实证分析等多种经济计量方法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贸易条件、开放度等基本经济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显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错位自我修正能力较强,参考一篮子货币能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幅度和出台时机适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应平稳释放。从微观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基本处于市场主体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许多企业事先采取了远期结售汇、贸易融资、外汇资产负债管理等防范措施,基本消化了汇率升值的影响。人民银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多数企业选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和“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应对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1.
培育、发展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后管理汇率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汇率形成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作用。今后应积极开展对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规律的研究,通过放松对即期外汇交易的限制,尝试开展外汇间衍生产品交易,逐步发展中国的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推动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表面上看这一改革仅仅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的小幅调整,实际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意义却远非如此。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币与美元的脱钩,参考一篮子货币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具有独立性,同时,汇率改革机制推出后,两个重要文件也相继推出,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改革配合要求,此次的汇率改革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标志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核心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向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二是汇率浮动的区间更趋合理;三是初始的汇率水平的调整是对美元升值2%.改革的消息一经发布,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这次汇率制度改革前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16):4-17
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美双方在经历了谷歌事件、对台军售等一系列对抗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又高调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之间似有全面“开战”的迹象。与此同时,日本、欧盟也要求人民币尽快升值,而中国政府则坚持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需选择适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军 《唯实》2008,(1):45-48
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快速升值,易导致压低出口企业利润,加大就业压力,显然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大量热钱的涌进,抬高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易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外部经济和政治力量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加的压力,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张军果 《唯实》2010,(12):67-69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自2003年迄今已有7年多的历史了,期间几起几落,尔今又成为中关较量的焦点。那么,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其深层根源何在?我们要应对和摆脱这种没完没了的争端,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与狼共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国一直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开放金融市场。这一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实质上是中美两国基于国家利益所展开的一场大国博弈。在美国对华汇率外交历程中,利益集团一直是其幕后的政策推动者。美国对华汇率外交依据利益集团的参与以及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美国制造业利益集团、金融利益集团是美国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利益集团将自己的集团利益上升为美国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之争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国际政治的角逐."坚持人民币不升值"是目前学界与政界主流的看法,但中国为此也付出不菲代价.本文用博弈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之争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既存在现实可能性,也有其客观必要性.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至少存在短期与长期两方面的好处,我们应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07,(4):47-47
人民币汇率创新高2月7日,1美元对人民币7.7496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意味着进入2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相继突破了7.77、7.76和7.75三大关口,“加速跑”态势显露无遗。这也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第12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相似文献   

20.
亚洲国家汇率制度变革的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人民币汇率能否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保持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能否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否提高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之所以作出这一现实选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在不具备人民币升值的基本条件。尽管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总体上不具备使人民币升值的雄厚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货币的升值要在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后再作出决定,切不可从考虑经济以外的因素来让本国货币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