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行政双重合理性的基本涵义及其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的发展经历了忽视形式合理性,到单纯强调形式合理性,再到突出公共性,促进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契合等几个阶段。对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契合要件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是新公共行政和强势民主理论强调的重要主张之一。它具有契合民主理念、确保决策品质、分担政府职能,培育公民自主与合作精神的优势,对目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创建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把公民参与引入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还需要从提供基础条件、扩大参与形式和防范负面影响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论官僚制的实践困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韦伯在总结官僚制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官僚制的合理性设计问题.但是,这个具有合理性的官僚制体制所体现出来的却是片面的形式合理性.所以,存在着理论上的悖论,而这一理论上的悖论又必然导致官僚制在公共行政实践上的困境.在20世纪官僚制的实践中,集权与授权、效率与责任、科学与价值的冲突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特别是官僚主义的问题引致了政府结构及其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以致于政府及其公共行政经常性地陷入困境.因此,自7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的运动提出了告别官僚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公共理性视域中的我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关键取决于现代服务犁执政党的构建.而执政党"全能主义"治国模式是我国通过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实现现代国家的最大障碍.构建现代服务型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积极培育公共精神和公民能力.在以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推进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构建现代服务型的地方党组织是地方治理现代化,即走向现代公共治理的当务之急.公共理性视域中的现代服务型执政党建设与我国现代国家的构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5)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自身执行力的积极性与信念;在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同时朝着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前进。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而,必须加快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步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培育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动力,使得这两者产生一个良性的互动,最后能够在政府执行力完善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仅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而且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塑造"以民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确立"有限政府"的政府发展目标;坚持"依法行政"的政府服务准则;构建"顾客导向"的政府服务模式;建立"违法必究"的政府问责机制等方面探讨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型政府、公正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分权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切实解决传统行政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建设包含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转型与政策工具创新等三个层面。目前服务型政府研究呈现出了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沿袭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探讨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体系;二是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讨论服务型政府的本质与职能;三是受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讨论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已有研究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资源,并试图回答服务型政府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但存在着理论规整性欠缺、囿于行政改革范畴、规范的制度分析较多而实际的政府过程分析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行政伦理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务中 《理论导刊》2008,2(3):48-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公共行政伦理,因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和谐的诸多问题都与公共行政伦理的缺失有关.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是权责平衡,权责平衡有其质、量、度三个基本方面.对于当前中国的转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政府及其官员既行使较大权力又承担较大责任的"高高模式"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治理"理论强调的治理主体多元性、合作互动性与服务型政府要求在建立有限政府、注重社会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在价值追求上有契合点。从治理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内涵和特征的界定,探讨现阶段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如下:要保证政府在整个治理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促使公民社会的壮大,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打好基础;促进信息透明,加强法制建设,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治理过程是公共行政领域价值导向的转换过程,传统行政经过新公共管理运动到服务型政府的塑造,围绕着政府治理什么和政府如何治理而展开。政府治理是各种相关主体的互动过程,其工具的选择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与改革决策和制度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行政道德责任:理论定位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责任是政府责任的一种具体责任形式。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伦理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道德责任,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要保证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必须构建相应的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构建服务型政府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被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且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正在从事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实现政府权力的深层次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型权力。这种新型权力需改变高高在上的刚性权力形态,向低姿态、柔性化方向转变,以更好地履行执政为民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柔性领导力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服务型政府新型权力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与以往统治型和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是建立在“公共利益”核 心价值基础之上。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以政治制度化作保障;政府建设植入新公共服务理念;培 育伦理性的公共行政文化;构建共同治理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朱纪华 《党政论坛》2009,(13):14-16
自伍德罗·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研究》一文至今,公共行政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公共行政理论在反思中变迁,在批判中超越。认真梳理这一理论演进的内在脉络,对于新时期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被又一次推向历史前台。本文从韦伯的"合理性"判断出发,探讨了理性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理性作为一个多向度的概念,道德曾经是"实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合理性的膨胀,理性逐渐流于形式而疏远于道德,其内涵缩小为以利己为中心的经济理性。这一转变导致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道德沦丧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壮大的"道德技术"却使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对治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多元共治的简单表述。在确立了合作治理的基本方向之后,还必须关注如何促进合作和怎么合作的问题。从公共行政的本质出发,民主行政是承载公共利益、行动网络和公共精神的统一框架,因而治理的核心是民主治理;而民主治理的基本规范是协商民主,由此提出协商治理的模式;协商治理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优先性、保障性和提升作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将公共协商的制度建设纳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系当中,发展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商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举,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则是改革的大趋势.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进行了理论概括,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基本思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特点及特色案例、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五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学界关于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场涉及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它离不开现代行政民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让公众更充分表达公共需求和选择公共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众参与有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必须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与制度创新,引导公众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过程中来,从而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和西方行政改革的目标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由于国体及现实国情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重大差别。中国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的服务性质与服务形式的统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国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