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区分所有住宅物业管理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物、居住小区的大量出现,物业管理行业发生了许多具有影响性的事件,如小区内业主伤亡、公共设施权益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等,都对物业管理立法提出了挑战。本文将在剖析物业管理合同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对物业管理法律关系进行理论与司法实践上的解析,期望能够对物业管理的行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业管理纠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常见的物业管理纠纷出发,在法律和物业管理制度上分析了发生纠纷的原因,提出了减少纠纷发生的措施。并就当前环境下如何减少物业管理纠纷提出完善合同,细化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益灯  谭泽林 《时代法学》2004,2(6):115-118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国际消费纠纷日益纷繁复杂,国际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也随之产生。作者从阐释国际消费合同自体法的内涵入手,讨论其在国际消费纠纷中法律选择的自由和效力,并通过考察网络时代对国际消费者保护的挑战,探讨了国际消费合同自体法的一般适用及其在网络消费纠纷等特殊问题上的适用。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红 《法学杂志》2007,28(2):157-160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法律性质的不同认定会影响到对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解释和判断、解决合同纠纷时的实体和程序法律适用等。从价值衡量和纠纷解决之便利与效率的角度考虑,对具有双重性质的出让合同产生的纠纷,在实体法律适用上应区分不同属性部分的内容分别适用民法规则和行政法规则,在程序法律适用上则应将合同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适用民法规则。  相似文献   

5.
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特征及相关案件的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升温,物业管理迅速发展,起诉到人民法院的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不断增多。本文从管理体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此类纠纷的产生原因,并从物业管理合同的性质和法律特征入手,对审理此类案件必然涉及的诉讼管辖、诉讼主体的确认、法律适用、合同效力的认定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审判实践中常见的几类物业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阴阳合同”现象在建设工程纠纷中日显突出,本文从对“阴阳合同”进行定义出发,揭示其典型情形及成因,进而通过对“阴合同”、“阳合同”效力认定来分析该现象,并结合现有的法律及法规、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来分析这一现象,试图为解决该问题带来的复杂的纠纷提供一些有益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免不了会签定各式各样的合同,也往往容易发生纠纷,所以企业必须对合同的法律风险给于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法律实务分析、总结了合同常见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期望对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价值的日益凸显,签订技术合同已成为技术商品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合同在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常常隐含着特殊法律风险,为将来可能产生的纠纷埋下隐患.技术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对技术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价值的日益凸显,签订技术合同已成为技术商品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合同在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常常隐含着特殊法律风险,为将来可能产生的纠纷埋下隐患。技术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对技术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衍生合同     
《北方法学》2022,(4):34-50
衍生合同是指从母合同中分离出部分内容而形成的子合同,其因体现母子合同之间的衍生关系而得名。既有合同法理论与金融衍生品法律研究均忽视了衍生合同。合同衍生有别于合同演绎、合同合成等传统合同生成方式,不同于无名合同类型中的混合合同,也不同于演绎一般合同而得到的特殊合同。它可能将母合同的次要或附随义务上升为其主义务,并可能重新组织权利义务网络,这可能会减少交易成本、产生新的交易风险并打破权利义务的均衡状态。从合同衍生、合同演绎、合同合成三方面可理清合同“族谱”的脉络,借助合同衍生的规律可探索法律规则的生成规律。合同衍生中所蕴含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可在金融衍生品合约、无名合同等纠纷裁判中为“最相类似合同”的认定及其参照适用等提供初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劳动者的跨境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我国涉外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由于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在确定我国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争议的焦点是当事人能否依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适用法律。涉外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潘爱国 《行政与法》2014,(10):91-96
行政合同兼有行政性与合意性的特征,其拓展了行政管理手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行政目的及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具有控制行政权力、减少和避免行政纠纷的功能.因此,行政合同既要适用行政法,又要适用民法.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对行政合同适用不同的救济方式.在我国,行政诉讼救济途径是行政合同救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信用证上面的条款着手,在不损害信用证独特性质的前提下,利用合同法的理论,通过将体现开证行和受益人合意的、单据性要求的条款称为信用证“单据条款”来界定其反面——信用证非单据性条款;分析了相关的法律对于信用证非单据性条款的规定,以厘清法律对于这种条款的意见;通过比较分析两个相似的信用证非单据条款判决来分析司法实务界的看法,指出法院在处理非单据条款的时候会突破UCP500第13条(C)的规定而适用合同法。最后对如何处理这种条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颁布后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在分析当前相关立法、船员劳务关系现状以及一字之差的“劳务”与“劳动”合同对保护船员权益存在本质不同的基础上,认为船员不仅应当得到“契约”的保护,还应当基于劳动者“身份”得到劳动法的特殊保护.进而,针对船员劳务合同相比一般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从合同关系、主体、内容、责任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出司法如何予以应对的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15.
网络服务合同是确立网络运营商与用户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用户行使及保护其虚拟财产权的重要依托。实务中由于网络服务合同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导致其中存在大量不公平的争议条款,当法律纠纷出现时,严重不利于用户对其虚拟财产权的保护与行使。如何在法律上对网络服务合同进行规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部分争议类型条款的有效性将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重中之重。正基于此,在分析网络服务合同与虚拟财产权保护的主要矛盾,探讨网络服务合同中部分争议类型条款之后,对网络服务合同的法律规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合约法的生疏以及在合约履行方面的漏洞,导致中国船厂在因造船合同争议提起的伦敦仲裁中几乎无一胜诉。为扭转此种不利局面,在介绍造船合同仲裁案件的代表性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船厂处理造船合同争议时应区分不同事由,分别采取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但对旅游合同的研究仍是目前我国法学研究领域相当薄弱的环节。例如,在现行法律中有关旅游关系调整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实践中的旅游纠纷多依靠行政法规和与之相关的部门规章予以解决,并无直接的法律依据可遵循。本文以一则真实案例为出发点,着重从旅游合同履行中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角度来探讨旅游纠纷时的责任承担,从实践方面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孟国碧 《行政与法》2007,(1):100-102
1999年《合同法》的颁布不仅是合同法的重大发展,而且对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具有促进作用。但《合同法》的某些条款存在前后矛盾或自相矛盾之处,主要包括:第10条、第36条关于书面形式的弹性规定之间的矛盾;第25条、第32条、第33条关于合同成立时间的规定之间的矛盾;第34条、第35条关于合同成立地点的规定之间的矛盾;第140条、第25条关于合同生效的规定之间的矛盾及第140条的内在矛盾。上述条款之间的前后不一致或内在矛盾需要通过司法解释或法律修订进一步完善,以减少当事人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合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合同形态,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和减损相对人权益的两面性。因此,必须强化法律对格式合同的规制。但是,民法规制格式合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应对经济法规制格式合同的具体方式进行积极探索,以不断完善经济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人习惯于用合同的方式来解决各种财产纠纷和社会矛盾。禁约合同是古代合同类型之一种,多是同族、同村人等为禁止盗窃、禁止砍伐树木、保护荫木来龙水口等事务,共同立约承诺并议定罚则的合同文书。部分禁约合同,由于请求官府支持,而转化成禁约告示、禁约碑,约束范围扩大、效力上升,已可视为乡规民约。禁约合同本身没有外部约束力,其内部约束力是传统合同"信"价值的表达。禁约合同是私人间由于财产的共有或公有产生一种调和权利纠纷的自发秩序,也是地缘社会维护生活安宁,将一些陋习予以禁止,共同约束自身和抵御外来侵犯的约定。然而,从禁约合同、禁约告示、禁约碑等的整个体系来看,禁约产生和运行是需要外部保证的,这种外部保证就是国家法或官方的支持。据此,禁约合同才能发挥基层社会调和权利纠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