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止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几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至30%;而1974年以来,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已占到70%至80%。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还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低龄化的趋势。据几个城市的抽样调查证明,六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是17至21岁,从1979年开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前移到14至17岁,其中犯罪的高峰年龄男性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犯罪绝对人数上升;初犯者比例增大;犯罪年龄低龄化,人员团体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元化;侵财性最为突出,暴力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犯罪者大多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自觉进入犯罪状态,因受教唆而犯罪的比例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和各种消极因素在部分青少年中的综合反映。近几年来,在我国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为:暴力犯罪增多,团伙犯罪突出,犯罪年龄低化,犯罪手段凶残,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人数上升等。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些发展趋向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共  相似文献   

4.
陈强 《人民公安》2005,(18):14-19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里,青少年犯罪只是小偷小摸、打架耍流氓的水平。但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后,人们发现青少年犯罪的恶性程度已经触目惊心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青少年(11~25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治安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及家庭,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研究尤其是对策研究,不单纯地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司法统计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不仅人多量大,而且性质愈加复杂。1993~1997年,判处的青少年罪犯分别占罪犯总数的31%、38%、41%、52%和60%,由于“严打”斗争的开展,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曲线状态、犯罪人数呈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据某市统计,1995年青少年犯罪占总犯罪人数的50%左右,到1997年达到68.2%。因此,有效地开展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的犯罪的综合治理,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青少年犯罪率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犯罪的性质、成员组成、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盗窃案件多。盗窃案件在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在香港日益严重,犯罪率越来越高。据香港灭罪委员会介绍,每100宗犯罪案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35宗。诸如参加黑社会、贩毒吸毒、嗜赌成性、少年逼女友卖淫、少女自甘堕落…… 青少年加入黑社会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突出问题。据统计,香港21岁以下青少年因触犯非法社团罪行而被捕的人数有上升趋势,1994年上半年比1993年下半  相似文献   

8.
在1984年,被警察称为刑事犯罪并给予“指导”的日本犯罪青少年的人数总数184,900多人,触犯专门法律的青少年犯的人数是35,000多人,触犯刑法,但年龄在14岁以下的人有67,900多人,其它被押交慈善机构或者受到正式警告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有4,900多人。  相似文献   

9.
声音     
《北京观察》2014,(6):5-5
正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的《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简称"白皮书"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又引发关注。白皮书称,过去五年,北京少年法庭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其中在校生犯罪率却一直超过未  相似文献   

10.
一是犯罪率高,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美国青少年犯罪率高达5%,西欧国家为3—4%,日本也在1.3%以上。在阿拉伯国家犯罪人数中,青少年占50%以上。二是犯罪率增长快。联合国秘书处收到46个国家的报告,有36个国家反映犯罪率明显增加,只有1O个国家目称犯罪率有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罪犯占全国刑事罪犯的70%以上,后来一直徘徊在30%-40%以较高水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出现大幅增加,2003年达7万多,比上一年猛增12.7%。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反映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对底层青少年教育和保护体系的欠缺,特别是那些处于无助境况下成长的未成年群体的救助、保护和教育体系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无论人数还是作案数都呈上升趋势,且作案人日益低龄化。为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制度,实现犯罪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在法律、政策和实践各层面采取具体措施,推进专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实施,较好地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减少了青少年犯罪。各地中小学校邀请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志到校作专题讲座,组织模拟法庭,开辟法制宣传栏目,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青少年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四五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呈现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80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有一句凄厉的呼喊:“救救孩子!”今天,这四个字依然那样让人惊心动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校园暴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已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有关司法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上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2004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达到70086人,比10年前增加了82.6%,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比例10年间由7%上升到10%。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的发展趋势。犯罪类型集中…  相似文献   

16.
1988年3月,在台北市青少年问题与对等研讨会上:“中央警官学校警政研究所”所长蔡德辉提出报告说,台湾地区12岁至18岁的少年犯罪升居世界首位。其比率是每10万少年有787人犯罪,超出联合国所统计的开发中国家少年犯罪21倍(每10万少年有37人犯罪),比已开发国家超出5.9倍,(每10万少年有134人犯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开发中国家与高度开发国家的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以1982年为例,英国10岁至未满17岁少年犯罪人数,约占该年数度犯罪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西德青少年20岁以下犯罪总人数为539,978人(其中8至13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至30%,到80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自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与亚文化关系的剖析,阐述了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指出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是青少年犯罪的传感器,亚文化决定着当今中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其中在校生、流失生占有很大比例,这一现象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最近,笔者通过调查,对射阳县中小学在校生、流失生违法犯罪情况作一粗浅分析。一、在校生、流失生违法犯罪的特点从调查情况看,射阳县中小学在校生、流失生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和在全部犯罪成员中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增多的趋势。1986年16名,占6.7%;1987年19名,占7.3%;1988年23名,占8.1%;1989年31名,占9.4%;1990年47名,占12.6%。1991年1—3月份,就查获41名(其  相似文献   

20.
刑法通过刑罚手段介入对青少年犯罪规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而不是要惩罚犯罪的青少年.这一主要目的必然决定了刑罚对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威慑和教育功能将占主要地位.死刑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刑法不应当完全废止死刑对青少年犯罪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