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3):68-73
建立在自由法治国家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行政法学方法论随着国家理论、法治理念的变迁,时代局限性凸显,新型行政法学方法论兴起。公私合作背景下,受公私合作国家理念影响,行政活动形式发生变迁,行政法学方法论也发生了流变。多元行政法学方法论成为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的定义是行政法研究的逻辑起点,是行政法学所有范畴的基础。给行政法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不仅关系到科学的行政法学体系能否建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实践能否键康发展的问题。出于这种考虑,结合法学界对行政法的定义研究现状,笔者拟对其进...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薛扬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我国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期货市场,是一个国家建立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市场之一。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期货市场,为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服务,是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我国价格改革应坚持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导向企业的原则。除少数重要稀缺资源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由国家定价外,绝大多数产品价格要尽量放开由市场定价,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九十年代我国价格改革应主要完成以下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2016年,行政法学界围绕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程序立法等问题,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促进行政法学理论发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016年行政法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选题紧密结合法治实践,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明显增多,反映出大数据时代行政法学研究方法的变化.第三,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促进了理论创新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华 《学理论》2009,(31):134-135
高效、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这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理念对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由于行政执法涵义理解的偏差而产生的问题行政执法频频发生,不胜枚举。为此对行政执法涵义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最后分别从行政管理学角度、行政法学角度和行政管理实践角度对行政执法概念做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李冬俐 《理论探索》2007,4(2):50-54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社会主义是在发达国家而不是在落后国家建立的。但在实践中,落后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首先面临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才是目的。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平等的追求,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体理论是整个行政法学体系的一块基石,是构建行政法学其他理论的基础。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起步较晚,且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浓厚的中国特色,与国外理论严重脱节,不免有"闭门造车"之嫌。但无论是在行政法学研究还是在行政诉讼实践中,行政主体理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亦从未停止。随着第三部门的勃兴、行政体制改革的呼声日强以及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的引入,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遭受了猛烈的冲击。行政主体理论究竟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强化对策研究,以实现依法治国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20,(1):5-12,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产生和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后,有学者称其为"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其实,二者在逻辑上不属于同一层次,不能混为一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属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宜将其与"四个现代化"并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化"的观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表述不符,严重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在于它实现了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从具体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重大提升,找到了统筹、协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标志着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12.
刘书祥 《求知》2011,(4):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提出到实现的历史,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探索、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提出法律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同志。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任务。请您谈谈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刘永富:国家要改革,要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稳定了,改革才能顺利进…  相似文献   

14.
阚珂 《瞭望》2001,(10)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加强法制建设,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此前,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里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涵义是一致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不仅仅是指有关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而是指我国所有的法律构成的体系,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的诸多论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治理思想同样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找到理论支持。从人民当权的治理思想、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原则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探析马克思主义与治理思想相关联部分,论证我国治理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可见法律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哲学依据。立足于我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环境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研究总结法的时代产生和发展规律,并以此来探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的意义,希望可以为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学理论》2011,(13):3-5
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本质上说,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和自身利益的反映。任何阶级、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中,都总是努力形成和不断巩固其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起指导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整个社会文化具有支配作用,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育的程度有多大,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的程度就有多大。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是同一过程的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治的核心是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法治政府必然要求规范、限制警察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权。随着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当前警察权力结构体系中与建设法治政府目标不协调的方面日益凸显。因此,从对警察权的规制入手,探讨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目的、以市场经济要求为导向的警察权的重新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法制健全不代表着法治国家建立起来,法制教育是现代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又是这个基础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和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开展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