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川东南土家与巴国南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二百八十三万(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的结合部一带。其中四川省有土家族近六十万人,主要聚居于川东南涪陵地区的东南沿边数县。目前,在这里已经建立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五个土家族或土家族与苗族联合的自治县。川东南的土家族确乎源远流长,对当地的开发有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巴族的族源与古巴国的南境以及川东南一带的考证,以阐明当地土家族与古代巴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略论重庆土家族教育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辖后的重庆是土家族主要聚居区之一,要探讨重庆土家族今后教育发展的思路,必先对土家族教育的传统性特征有深刻的了解。本文基于文献资料的分析,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重庆土家族教育的历史特点:一、学校教育从上层走向民间的渐进性;二、受汉族文化影响与渗透的深厚性;三、人才辈出的时代性;四、教育发展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张汉武 《今日民族》2011,(10):51-52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100万以上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两省,也有的散居在其他省(市),甘肃酒泉就有土家族居住,当地的土家族礼节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土家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土家族地区与区外产品互补由以贡赐为主导形式向以市场交换为主导形式转替的重要时期。通过转替,土家族地区的产品逐步实践着初级商品化。这种商品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土家族经济社会发生共时性变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清代土家族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友富  李旭 《前沿》2011,(5):177-180
土家族和苗族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不同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折射出两族人民对于爱情和婚姻与众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土家族和苗族的婚姻习俗,从总体上对女性在两族婚姻习俗中的地位进行论述比较。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地的花灯戏种类都非常之多,表演形式又各不相同,特别是花灯戏的台词更能够体现地方的花灯戏表演特色。贵州铜仁土家族花灯戏表演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极富土家族特点,在整个贵州省的花灯戏表演与传承中有着自己特点,主要体现在土家族的花灯戏的灯词上面。  相似文献   

7.
略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这是土家族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它对于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发展文化状况的考察,探讨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希骥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薄弱环节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崇拜白虎,以白虎为图腾,这已为学术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实际上,土家族及其先民对白虎历来就有供敬和打赶的两种截然相悖的并存行为。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索,就教于同仁学者。 一、土家先民的敬白虎与打白虎 土家族的先民,不少学者认为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现在土家族的聚居地——湘鄂川黔边地区,也正是历史上巴人的主要活动地域。从现今接触到的历史文献记载着,土家先民中就有供敬白虎和打杀白虎的两种行为。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的姓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传说和汉文献记载的土家族直系先民的姓名入手 ,粗略勾勒出土家族直系先民至少在唐末五代以前大多使用土家语名字 ,其大部分采用汉式姓名约在明代晚期或稍后的史实。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土家族的族源等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立 《湖湘论坛》2005,18(2):75-76
土家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以发展的和全局的眼光实施土家族传统文化建设 ,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在保护的前提下 ,把经打造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希辉  余平 《前沿》2009,(8):108-11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及其先民积累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生态观:即和谐利用自然的观念、强烈保护自然的意识和适度改造自然的思想。土家族生态观的内在结构,是土家族及其先民认识和改造自然历史的再现,也是土家族及其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归纳、总结与凝练。深入分析和挖掘土家族生态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并利用人口普查资料,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对土家族传统婚姻文化在当代的变迁进行研究。认为,当代土家族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族际通婚和通婚的空间范围有所扩大,近亲婚配在逐步减少;未婚比例大幅度下降,而有配偶率则大幅度上升;早婚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则呈上升趋势;离婚比例有所增长;择偶标准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具时代特征;婚姻仪式简约化;等等。土家族婚姻的变迁带来了家庭的一系列变化,但并未动摇传统家庭的基本结构,传统家庭的相对稳定是土家族社会在当代保持稳定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土家族传统体育休闲化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道教对土家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并以长阳县土家族休闲体育现状为例,指出其开发利用的意义与对策,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休闲体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鱼木寨是鄂西南清江流域的传统土家族村落,其著名景观古碑林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展现了土家族村落对中原汉文化与审美境界的认同,也为土家族村落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湘西题材的电视作品中,土家族整体形象具备以下三种表征: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魅力洋溢的民俗风情以及原生态的地域风貌。大众视野中的土家族形象与学术视野中的形象不同,它因为创作者处于"他者"位置而产生想象特质。土家族形象建构的主要策略是模式化定型、技术化呈现和奇观化展演。这种建构策略也使土家族形象失去原本应该具有的多样性和厚重感,而摆脱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走出"他者"视野而进行"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6.
祭油神习俗是湘西永顺土家族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今还保存在部分土家族传统村落之中。永顺长光村土家族祭油神习俗主要表现在油茶生产的相关禁忌以及仪式两个方面。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是武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是活态传承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祭油神是一种农耕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7.
吴正锋 《求索》2010,(7):204-206
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执着于表现土家族历史变迁和对土家族民族劣根性进行批判,具有深广的民族历史意义和人性深度,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的民族史诗,也可以将之作为一部人类历史寓言来读。与此同时,孙健忠第一次在中国文学中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土家族远古的神话,传说,寓言,原始文化遗存,构筑起神秘魔幻的湘西土家族神魔艺术世界。历史将会重新评价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习惯法文化是土家族长期生产生活积累所成,虽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在民间仍然产生了若干经验性的法治观念,族规家法,民约民规。它对土家族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和观念上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一种重要的法文化本土资源,是支撑土家族习惯法存在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族源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0多年的土家族族源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列出了巴人说、氐羌说、土著先民说、濮人说、江西迁来说、乌蛮说、东夷说、蛮蜒说、人说、毕方兹方说、多元说的主要依据。在对各种学说作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土家族的两大源头是巴人和濮人的观点。文章还就土家族族源研究中应注意的源与流的问题、地缘问题、语言问题、考古资料运用问题、民族调查问题、多元文化的表象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自称“pi ts khal”(华兹卡),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土家族自称“peit kha”(贝锦卡),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南部和贵州东北部四省毗连的大片土地上。土家族历史悠久,有长期为本民族交际和传递信息服务的民族语言。根据1982年7月对土家族语言进行全面普查所得的材料来看,土家族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仅从形容词这一侧面作些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