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官当慎好     
凡人于事业之外,大都有点个人爱好,达到异乎常人的程度则称之为嗜好。诸如嗜字画、嗜酒肉、嗜集邮,不一而足。尽管这里有高雅之分、优劣之别,但除去好赌、好色之外,一般的皆属于个人行为,无可厚非。然而,一旦为官,手中有职有权或居于要害部门,就应当注意了。大量...  相似文献   

2.
“嗜好”乱弹申太运人生在世,必有所"嗜","嗜"者爱好也。孟子曰:"见人必问所欲,求所嗜。"历史上有个冯谖,想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孟尝君问他:"客所好?"答曰:"无好也。"又问:"客何能?"答曰:"无能也。"其实他并非无嗜,更非无能,不久便叹"食无鱼...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美美众生,无论贫富贵贱,文野雅俗.总有一二嗜"好",由嗜而成癖者.也不在少数.譬如好花鸟虫鱼,好古玩字画,好垂钓品茗,好收藏集邮,好远足旅游,好跳舞唱歌.好酒贪杯等等,不一而无.只要不设正率以至于玩物丧志.别人就无权说三道四。然而.一旦为官.特别是掌管一方或要害部门的权高位重者.个人所好,就应慎之有慎了,这倒不是说为官之好就格外有损身心健康.而是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往往会有宵小之徒,利用官之嗜好做文章,投其所好,拉官下水,其倒举不胜举。南宋权臣贾似道以好斗蟋蟀而闻名,于是和他斗蟋蟀…  相似文献   

4.
个人偏好也叫个人嗜好、爱好,通常指个人心理或行为中的鲜明倾向性。由于这些偏好通常表现在人们的个性化行为过程中,故又称作偏好行为。从哲学上说,个人偏好乃是人的个性中能够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个性作为某事物所独有的性质,乃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作为人的个性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表征,个人偏好体现着人们在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耕读人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平生无嗜好。最爱是读书。对我来说,生活的全部不是读书。可读书已成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日不读书。似乎六神无主,心里空得慌,这是真话,我不骗自己。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他不仅是一位实业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精通颐养的养生大家。他在1944年总结出来的八条养生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1吃的东西要清淡,不宜食油荤及辛辣刺激之物。每餐多吃小菜及水果。2.吃东西要固定而按时,使之易于消化,那样排泄也按时而轻快。3.自己应培养一种嗜好,借此促进生活兴趣,使身心有所寄托。而最优嗜好,莫过于屋外轻微运动。  相似文献   

7.
王春潮  方铭志  张伟东 《人民政坛》2014,(8):F0003-F0003
清晨,随着人们晨练的开始,保洁员已把村里的垃圾拉到“垃圾驿站”让转运车运走;白天,送孩子们上学后,人们或进城务工.或到田里耕作.或抓紧修建村里的生态公园;晚上,人们或三五成群吹拉弹唱,或点击石埔IPTV小电视了解村情村务……石埔村村民每天的生活,充实而美好,让人羡慕.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大》2009,(3):1-1
伴随改革和经济发展而生的“物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已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它在带给人们惬意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公共区域内的停车位被物业或租或售,川、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变成私人房产,已被辞退的物业公司“赶也赶不走”等。  相似文献   

9.
冲突管理     
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或在个人之间,或在小团体之间,或在大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10.
嗜好是一把双刃剑。客观辨证地看待嗜好,坚定地给自己的不良嗜好戴上“笼头”,自觉地将嗜好升华为对崇高目标的不懈追求,理智地把握住了嗜好,也就扼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  相似文献   

11.
从1912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其间,曾在北京绍兴会馆、新街口公用库八道湾11号、西四砖塔胡同61号和阜成门三条21号居住过。绍兴会馆 鲁迅是随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迁到北京的,一时找不到住处,便借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鲁迅独自—人住在会馆西侧的僻静的“补树书屋”。 鲁迅在教育部的同僚,大多沉湎于各自的嗜好,或嫖或赌,或把玩古玩或摆弄书画。鲁迅生性俭朴,  相似文献   

12.
一、二者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则是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或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第二,性质及所属范畴不同。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是可以制定、修改或加以废除白勺。第三,存在领域不同。规律既存在于自赳领域,又存在于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并可按其范围划分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规则只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是人们正常生活的需要过统治阶级意志的反…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年逾古稀的离休干部,读书看报是我惟一的嗜好。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滨海县男子刘某与邻县一女子小牟谈恋爱,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很快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不久后,小牟发现刘某嗜赌如命,于是便不辞而别离开了刘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有从国家、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莫宗旨在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由于国家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来,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客观需求,就必须依勇社会的力量来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而社区眼务这种以满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的社…  相似文献   

16.
软肋,嗜好也。谁都有嗜好,因此人人都有软肋,官员也不可能例外。而官员由于有着一定的权力,如果把握不好,意志不坚,很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攻击的目标,当然软肋乃是其首选。因此,官员要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的软肋。官员的软肋,固然有其内在的因素,是其"潜意识"使然或故意所为,但  相似文献   

17.
寇占文 《今日广西》2007,(10):71-71
平生第一次检查身体,便被医生上了一堂课:“人身体上的许多疾病,都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初闻并不以为然,细品才恍然大悟。的确,自己才是健康的敌人。人在生活中有许多不良的嗜好,正是这些嗜好糟蹋了自己的身体,年轻时放肆透支,到老了秋后算账。所谓不良嗜好,犹以懒、占、贪、馋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06,(2):63-63
“吾有雅室,何以饰之”?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品味和精神生活需求层次也在攀升。以往那种追求现代化的电器、或用些书籍来点缀自己爱家的风潮已逐渐过时。现在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何用既古朴自然又高雅别致,且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器物来装饰爱家。  相似文献   

19.
李云龙 《人权》2009,(6):12-14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贫困的生活状态剥夺了人应有的价值,使人们无法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贫穷是对最基本人权的一种剥夺,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的现代人,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但现在看来,这种生活状态只能是一种奢想或内心的祈祷,因为大家都被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迷失自己。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把人们折磨得精疲力竭。人格商品化带来的虚伪、利欲,导致精神的贫乏、失落。人们迫切希望寻求生活的真谛,为心灵与精神辟出一片净土,寻觅一处赖以生存的宁静港湾。向往过一种简单且快乐的生活:真诚、和谐、悠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