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泽全 《传承》2013,(8):96-98
在当代中国,如何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适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达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意义重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科学的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基石和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把这种信仰真正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民生问题凸显,信仰问题不断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当前新形势下国民的精神民生状态做必要的考察,以文化民生新理念在全社会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付蓓  韦怀远 《人民论坛》2011,(9):212-213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民生问题凸显,信仰问题不断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当前新形势下国民的"精神民生"状态做必要的考察,以"文化民生"新理念在全社会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李红霞 《人民论坛》2011,(10):50-51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仰困境表现为同一主体的多重信仰、有神论信仰向无神论信仰的消极转变、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冲突以及民间信仰的选择混乱。引发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重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是摆脱信仰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仰困境表现为同一主体的多重信仰、有神论信仰向无神论信仰的消极转变、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冲突以及民间信仰的选择混乱。引发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重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是摆脱信仰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魏庆东 《前沿》2012,(21):36-39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种种遭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挖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价值,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大众化,大众化的出路是我们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政治信仰最高发展阶段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个人与社会、理想和现实、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但在斯大林时期,由于信仰建设问题上的失误致使共产主义信仰遭到了严重扭曲,内在地包含了信仰危机的可能性。斯大林的后继者们没有化解这一可能性,致使信仰危机由可能变为现实,逐步走向深化,最后导致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8.
信仰三要素与信仰危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种信仰关系的确立与维持,离不开信仰主体、信仰对象与信仰方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各自的状况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信仰的建立与维持;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关的信仰状态。因此,分析并明确是某个要素单独起作用还是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后果,就成为研究、评价及探索信仰危机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轮功"现象产生原因之一是人的信仰危机.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期人的旧的信仰体系破碎,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建立;二是国民性格的影响;三是道德教育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重铸信仰应把信仰培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和人生信仰教育,同时还应对宗教信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注理由:河南省周口市从2012年年中开始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坟复耕"运动。儒家学者群体围绕这一事件,两度连署请愿,并撰写相关文章。儒家群体的连署请愿,既是从信仰的维度维护民间信仰,又是从仁政和民本政治的角度反对地方乱政。核心观点:新儒家是指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新动向:儒家文化在民间社会和知识界一直处在复兴之中,并呈加速趋势。复兴的趋势,由早期以儿童为对象,以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演变为以成年人为主的读经修行活动。  相似文献   

11.
张连 《前沿》2010,(1):13-17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激荡,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当代中国,如何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适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达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意义重要。基于信仰的特点,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两种属性,即彻底的人道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通过信仰的培育、人性的不断改造而走向自由的进程。一个国家必有其灵魂与躯壳,灵魂者,信仰也;躯壳者,经济物质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是单纯的经济转型.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即“经济一政治一文化一社会一生态”五元结构模式的转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信仰,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或文化重塑的核心问题,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最高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3.
多元化语境下的“信仰危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前提下,一元的社会信仰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挑战,这种现象并不能简单理解成信仰危机。社会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无序,也不一定会否定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多元化语境下的信仰重建必须在个体信仰的确定性与宽容性建设,社会信仰的价值性与真理性建设这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信仰应该被认为是我国通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然而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法律运行的不健全却给法治信仰的建设带来诸多困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消除法治信仰危机,走出法治信仰困境,着力构建社会民众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5.
王健 《人民论坛》2010,(4):150-151
信仰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核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自我教育、道德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学生信仰教育,是使他们形成科学信仰、化解信仰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徐俊  刘魁 《岭南学刊》2009,(4):121-124
随着全球化与高科技的发展,信仰危机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信仰类型与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根源、解决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对策等方面。应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方法、解决信仰危机的途径以及研究视角等方面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荆学民 《前进》2003,(8):36-37
早在1922年,梁启超就说过这样的话:“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根是没有信仰,因而,改革“最要紧的是确立信仰”。历史在进步,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但就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这一点而言,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的,这就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信仰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极为关注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形下,我们有理由认为,信仰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民间问题”,不仅仅是理论或学术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精神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整个社会、整个…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0.
信仰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人们的信仰观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时代要求我们应该对信仰正确分析和理解,形成科学的信仰观。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现状,有效地进行信仰观教育,大力加强信仰建设是当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