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研究在梳理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现状及污染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总体来讲,以面源污染为主的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通过面源污染途径排放到环境中的氮资源总量约为每年无机氮肥施用量的1.27倍;施肥类型、方式及时间等会对面源污染的排放产生很大的影响,受地理、气象因素的影响,面源污染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我国南方的农业种植大区,尤其是长江流域,降雨充沛、水系发达,面源污染流失量大;由于氮、磷等累积的特性,导致面源污染在影响上具有长远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中应实行基础摸底工作与科技创新并重,在治理过程中应抓主要矛盾,分类分区、因地制宜,更应着手当前、放眼长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国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公害”。“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的警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十分复杂,除了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全球每年进入土壤的镉总量为66万公斤左右,其中经施用化肥进入的比例高达55%左右。  相似文献   

3.
借鉴方向性距离函数(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估算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实证考察了重庆直辖以来4类农业面源污染指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动态变动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环境质量的提高、污染排放的减少也起着推动作用。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面源污染指数在预测方差方面起主要作用,然而农业面源污染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水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下,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实践及其进步主要表现在城市,在城市水环境不断受到重视和改善的同时,农村生态资源破坏和水环境污染加剧,城乡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在工业和城市,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设施,村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农村内部问题与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问题同在的状况趋重,农  相似文献   

5.
农村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对农村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足。农村面临着面源污染、污染从城市向乡村转移和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等三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导致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在于经济发展初期的粗放式经营,更重要的是由于城乡不平等的二元结构和现在项目式的环境治理模式。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治理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农村环境问题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然改善。因此,改善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即实现城乡统筹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汽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及加入 WTO对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就我国汽车工业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面源污染存在着独有的特征。在应对农村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中,很多学者对于水权制度的适用寄予厚望,我们详细探讨水权制度在应对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作用,发现其存在着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境。我们既要寻求应对面源污染的环境法途径,还要全面寻求面源污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央“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把工业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云南得益于气候、光热、地理等天然优势,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云南省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发展生态农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矿区周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了主要农产品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农业发展受到了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业融入了世界经济和农业的范畴,农业受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条件已经成熟。此外,随着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矛盾的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结构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90年代初期,当前进行的是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是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加入WTO新环境下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以迎接国内市场变化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本又试图通过分析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前正…  相似文献   

12.
城市餐饮业油烟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管理的热点,我国现行的油烟污染防治立法不能适应复杂的城市餐饮业油烟污染现状,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具有着监管职责不明、联动机制缺位,缺乏合理规划、治理难度大,法律规定僵化、不能适应实践,检测技术手段单一等缺点,结合苏州等城市在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领域的实践和经验,可以通过建立监管部门联动机制、规划先行、分类管理、丰富监测手段等措施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村环境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其中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甚至直接威胁着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与此同时,农村、农业的面源污染也有增无减,水土流失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坚持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农村水污染防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产业儿乎全部都分布在县域经济范畴之下,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新泰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认为县域农业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目前更为重要的是三次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削减污染负荷,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发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洛杉矾市对光化学污染的认识和治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污染的治理中,洛杉矶市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回顾总结这些经验能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借鉴,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特别是农村地区,除了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外,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污染更加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导致的危害,以及隐藏在污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引人深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为了重塑美丽乡村,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环保立法工作,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积极推动环保进村.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保发展史上有过三次污染企业大转移,其中我国改革开放后发生污染企业自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城市向农村转移,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理论上的误导和立法上的缺陷,我国污染企业转移大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正本清源,完善制度建设和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环境问题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津冀地区全年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恶化已经3年多了,环保部门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至今没有明显改观,其复杂性在于各种生存发展问题、利益博弈、体制机制问题纠缠其中.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要实施,但一部法律的修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理念、整体法治环境的提高—和谐发展观、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环境资源法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期发表的5篇文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碳交易市场、农业污染侵权、环境刑罚沿革、环境执法、流域管理等5个主题.发表这组文章表达了本刊一直关注环境问题,支持环境法学研究,希望为我国的环境法治贡献一份力量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环境问题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津冀地区全年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恶化已经3年多了,环保部门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至今没有明显改观,其复杂性在于各种生存发展问题、利益博弈、体制机制问题纠缠其中.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要实施,但一部法律的修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理念、整体法治环境的提高—和谐发展观、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环境资源法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期发表的5篇文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碳交易市场、农业污染侵权、环境刑罚沿革、环境执法、流域管理等5个主题.发表这组文章表达了本刊一直关注环境问题,支持环境法学研究,希望为我国的环境法治贡献一份力量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