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2,(33):49-49
元末年,朱元璋参加了推翻元朝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首领。“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他心里有了想当皇帝的想法。知易行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要想当皇帝,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朱元璋很想找一个“诸葛亮”来给自己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  相似文献   

3.
皇帝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读书学习。皇帝一般早上5点便起床,早读前先拉弓,然后到宏德殿早读,严寒酷暑都不辍。为保持先祖的传统,皇帝需要学习满、蒙、汉三种语言。历代皇帝都十分注重学习,还令学识渊博的大臣每日进行讲解,并记录他的一言一行。康熙帝的知识面十分广,在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社会里,能进朝廷做官,是光宗耀祖、福荫后代的一大幸事。可幸运指数高的职业风险系数也高,稍有不慎,打屁股是小事,降职、罢官、坐牢、流放等亦属正常,掉脑袋也不稀奇,所谓“伴君如伴虎”。因此,在皇帝身边混饭吃,须揣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有敢同皇帝开玩笑的人。  相似文献   

5.
古弼,北魏秘书、大臣。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  相似文献   

6.
田野 《政府法制》2013,(29):27-27
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定都平江,分封百官。张士诚当了小皇帝,私欲便膨胀起来了。他把朝廷的事全部交给丞相张士信,自己日日笙歌艳舞,夜夜通宵狂欢。  相似文献   

7.
官能荣人,这一点很好理解。一个人当上官之后,能够光宗耀祖,门庭生辉,千人吹捧,万人仰慕.刘邦当皇帝后就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那种志得意满、洋洋得意的情态溢于言表。唐代诗人孟郊中了进士。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欣欣然赋诗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似文献   

8.
“好皇帝,坏奸臣。”这鬼话,欺骗人。奸臣好比是毒瓜, 皇帝就是大毒根。毒瓜摘下还会长, 要得不长刨掉根。这首民间历史歌谣,流传在沭阳县东北一带地方。我在家乡——沭阳县吴集公社多次听到贫下中农传唱过。从这首民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看,它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封建社会压迫、剥削人民的最大吸血鬼,一切反动官吏的总后台——皇帝,并且主张刨掉根——推翻以皇帝  相似文献   

9.
赵德印 《政府法制》2014,(14):52-52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进京,要过陈桥门,守卫陈桥门的两位卒长不让通过。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好绕道走远一点的封丘门进入京城。封丘的守将看到赵匡胤大军到来,早早就开门等候。赵匡胤顺利进入京城,赵匡胤即位当上了皇帝,大肆封赏群臣。其中,重赏陈桥门的两位守将,而杀掉封丘的守将。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皇帝深居深寓,与外部世界长期处在隔绝的状态。而皇帝首先要了解国家,才能治理围家。皇帝要想不被架空权力,就必须得到臣子的回应,这就要求下臣们时刻了解国家大事、百姓动向,然后上报皇帝,等待皇帝作出相应的施政方针。  相似文献   

11.
小东 《政府法制》2013,(5):34-35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2.
辽东 《政府法制》2008,(4):52-52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用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3.
一根烟管     
何进 《江淮法治》2012,(2):37-37
翁同徘是晚晴年间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历任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他力主维新,支持光绪帝变法,得罪了慈禧太后.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罢官.贬回老家常熟。少为人知的是,作为晚晴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的翁同徘,其实也非常善于断案,  相似文献   

14.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5.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敬业的皇帝     
王国华 《政府法制》2010,(16):37-37
一般人心目中,皇帝大多不成器,只知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工作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像嘉靖皇帝,在位45年,大半时间躲在后宫。其实,历史上敬业的皇帝颇有一些,清朝中前期的几位皇帝都算得上够格,其中尤以乾隆为最。  相似文献   

17.
画钟馗的人     
华华 《检察风云》2012,(2):84-87
钟馗这个人物,既非释又非道,既入不了寺又进不了观,从古至今泱泱大国也只有那么几个规模很小的庙和一两个宫。这倒不是人们不敬重他,庙和宫是神待的地方,可见人们是将钟馗当神看的。有的书把钟馗同财神、灶王、八仙、门神等一道叫做民神的。除传说唐宋皇帝除夕会送钟馗像给大臣,历来帝王不会在正式的仪式上祭拜钟馗,这倒使钟馗更加与社会下层劳苦大众贴近。对钟馗百姓用不着去烧高香、捐款捐物以示虔诚。  相似文献   

18.
安子 《政府法制》2012,(18):22-23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生他时刚刚当上皇后,高宗李治给他起名“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怕老婆,更没出息。李显的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的母亲也是皇帝。在这样一个超级强大的阵容中,李显是最普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讲,守业皇帝都比创业皇帝的胆量要小。这是因为创业皇帝的天下大部分是马上天下,南征北战,东伐西决,一寸一寸的疆土都是靠体力和智慧赢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