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我们党第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之后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主要标志,表现为若干个“第一次”: 一、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马恩列斯毛都没有用过“本质”这个词来概括社会主义。马恩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和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要求而创造物质基础。但他们也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要根据今后的实践来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制度,又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则是在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使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为当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应该说,这是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及其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1.首称“邓小平理论” 在中央文献中,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十三大报告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 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再到“邓小平理论”,表明我们党对这一理论、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的认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忠杰 《求是》2005,(13):23-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它的提出以及有关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而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崭新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发展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改革开放20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最大特点是把社会主义重新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的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已经有70多年。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处于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在上一个世纪即被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开创的任务就留给了后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成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博大的境界和丰富的内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的预见和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预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他们把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建立起来的新社会,统称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马恩设想的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现在改革主要有三大难;第一是传统的理论观念要大转变。比如,我们需要搞清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封建主义。首先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真正分清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带有封建色彩的社会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清楚这几个社会主义的同时,还要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以便把它创造的一切好东西,有用的东西都拿过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服务。还有一个封建主义的问题,我们消灭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是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广泛宣传这一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让这一科学论断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从而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坚定性,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和谐是经久不变的主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内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与创新的高度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基本特征、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十四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不仅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是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今天需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上认识这个理论体系主题。它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世纪性课题演化而来的,也是整个20世纪不断提出又不断予以回答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用成功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这世纪性课题。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我们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第二次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他所说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即向"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标志着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总结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春风 《前线》2016,(8):91-94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问题。他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个理论,使我们科学地认识了国情,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提供了客观根据;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明了我国社会的性质:(一)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制度,是个社会主义社会;(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是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阶段,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刚刚从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的世界眼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 《求是》2003,(10)
“与时俱进”不应只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更不应当作标签乱贴,我们的任务是认真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从各个角度深入研究和阐发它。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首先确立一种世界眼光,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它的特性、变化和前进的大趋势。对此,我试作以下三点分析。一、人类社会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时代党的十六大党章一如既往地昭告全世界———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求共产党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正是从人类社会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伟大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论断,无论从旗帜的角度看,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看,都深刻地反映出了我们党对其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而且具有里程碑意义。1·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旗帜从理论形态提升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统一。党的十七大在大会主题问题上,将党的十六大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时又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地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现实任务、实践要求的新认识,形成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王武 《湘潮》2016,(1):22-23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鼓吹共产主义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想,试图以此来唱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过时论"思潮对当今中国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它在当代中国不但没有过时,在多个领域仍然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