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推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文化企业负责人、基金公司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长围绕打造贵州文化品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精彩发言,限于版面,这里只能选辑部分观点予以发表(按发言顺序)。  相似文献   

2.
丰莉 《当代贵州》2009,(1):40-41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作出了不断提高贵州文化软实力、推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为贵州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传承、娱乐和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贵州文化软实力,把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贵州谋求新跨越的题中应有之义。贵州文化资源丰富,誉称"文化千岛",但却长期面临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实力整体弱小、文化形象缺失的困境。从文化资源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历史的选择。近年来,贵州围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十三五"时期将是推进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场主导、多元整合、特色突出、创新驱动"的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在更高层面的融合发展,为推进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建成"国家公园省,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提供支撑。一、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一)融合路径选择"十三五"时期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仍然应当以资源融合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应超越狭义的文化工作思维和部门限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大文化理念推动贵州文化做强做大,强化文化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的大作为大担当。找准文化定位当代贵州:去年11月,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对于这一文化发展新定位,你是如何理解的?徐静: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一方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贵州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选择,事关贵州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谱写好  相似文献   

6.
吕林 《当代贵州》2012,(9):38-39
贵州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多彩贵州文化"走出去",以文生财、以文富民、以文兴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传播工程,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贵州文化影响力"。用文化建设上的"贵州现象"塑造全新  相似文献   

7.
读到《当代贵州》2013年第16期"文化贵州·毕节专辑",由《当代贵州》编辑部精心策划、组织执行的大型文化系列宣传报道"文化贵州"终于圆满完成。从2012年第10期首推《文化贵阳》以后,《当代贵州》陆续推出了《美美与共》、《桃源铜仁》、《黔中三原色》、《红色遵义》、《水墨金州》、《写意六盘水》、《地球绿宝石》,最后以毕节专辑《乌蒙长歌》落盘。每一期专辑,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田俊 《理论与当代》2008,(11):47-49
自2005年以来我省举全省之力推出“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挖掘和传承厚重的民族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我省精神风貌,打造了我省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的任务。充分发挥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喻丹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23):10-11
将遵义建设成为文化强市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了文化兴国的战略,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义在推动全市文化发展与繁荣方面的目标是什么?廖少华: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凸显,不管是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还是从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和实现历史性跨越来认识,我们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的跨越发展。具体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遵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  相似文献   

1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5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为《当代贵州》带来了绝好的发展契机;5年来,贵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当代贵州》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年来,省领导的关心、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2,(5):30-31
贵州建省前的文化史记 贵州文化源远流长。贵州的史前文化,就以数十处旧石器文化遗迹而闻名中外。在春秋战国时代,贵州高原就产生了夜郎文化。夜郎文化受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滇文化的直接影响,不断吸取外来文化而发展。大量夜郎时期制作的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夜郎人的手工业已从农业中独立出来,青铜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大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项目为载体,依靠项目集聚发展要素,通过整合资源,着力培育"贵州制造"的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3,(4):36-37
国发2号文件颁布实施一年来,全省各级政法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平安贵州"建设卓有成效,执法工作深入推进,"余庆经验"、"铜仁经验"、"瓮安经验"全国推广,"阳光工程"获得国际关注与好评。当代贵州杂志社特此组织十大政法新闻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遴选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一年回顾·贵州十大政法新闻"。  相似文献   

14.
张羽琼 《当代贵州》2013,(17):62-63
自中原文化进入贵州以后,以儒学为核心内容的形式化教育与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就一直成为贵州教育发展的主线。贵州建省六百年来,中原大传统文化与区域小传统文化碰撞交融,儒学教育与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并行发展,构成了贵州教育多元发展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凸显公信力提升传播力扩展影响力"2013·当代贵州改革发展十大亮点"于3月6日正式对外发布。本次"十大亮点"征集活动由中共贵州省委机关刊《当代贵州》杂志、当代先锋网发起,采访征集了全省九市州和贵安新区、省直部门、系统等43个行业单位500余个改革发展亮点,由省委、省政府智囊机构、研究机构、中央和贵州主要新闻媒体领导专家评审后首次发布。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4日至25日,2016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炫舞贵州·时尚金秋"时尚文化表演赛(以下简称"表演赛")在贵阳市筑城广场举行。表演赛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体育局、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当代先锋网、当代贵州客户端、贵州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承办,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贵州银行、贵州融合思维策划公司等协办。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体现。贵州是晚开发地区,文化种类和深度虽然逊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独特的文化却是价值非凡的文化。贵州的土司制度是最早的民族自治。奢香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仡佬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原生文化。刘伯温写下了  相似文献   

18.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6,(14):20-20
贵州人文精神是贵州地域文化的灵魂,如同任何地域人文精神一样,必然经历过历史上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凝聚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这个日子不仅仅是对贵州,对这个行业腾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日,北京阳光明媚,对于已发布橙色预警、持续一周雾霾天气的首都而言,空气格外清新。"不知道是贵州赵书记、陈省长让贵州的天气把‘云’带过来,净化了北京的空气;还是北京市云计算的结果把北京的空气变得可控可稳?"当日下午,在位于海淀公园旁边的中关村科技创新展示中心,一场"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正吸引着IT界以及全国各地媒体的目光。发言席上,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一语双关的幽默,赢得了会场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5)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多维、多元的交流,"多彩贵州"是对贵州文化的审美诠释,已成为贵州的文化名片和形象符号。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将多彩贵州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数据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构建丰富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态,推进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