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知识就是力量”,激励着无数的人从事知识生产。到20世纪末,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知识经济”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就是人的品格、道德、理想、信念等诸多要素的集合。人格力量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企业经营者的人格力量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脊梁。 企业经营者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素质,才能改变“单靠法人资格说教”的方式,使“法人”与“主人”心心相连。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5,(12)
继续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是今年全党要做的几件大事中的一件。 调整领导班子,无非一个是进,一个是退。就是说、继续选拔一枇有知识、有开创精神的年轻干部进到领导班子中来,使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年轻化;同时,也有一批老同志从领导班子中退下来。 要把大批有知识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当前最主要的障碍,仍旧是用人上的“左”的思想和旧的观念。例如,“没有知识分子照样干四化”,“知识分子可用不可信,只能团结,不能依靠,更不能重用”,等等。这些论调仍旧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起作用。他们把知识分子当作异己力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使政府不再是对经济活动实行调节的唯一力量 ,作为“第二种力量”主体的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功能得到肯定 ,其调节范围正日益扩大 ,作用不断加强。在政府与市场这两种调节力量开始相互配合、日趋成熟地发挥着调节功能时 ,我们必须重视“第三种力量”———道德力量对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特有价值。一方面 ,无论是政府力量 ,还是市场力量 ,都难以孤立地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往往需要同道德力量结合起来 ,使调节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另一方面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活动中 ,客观上存在着一些政府力量、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从建构主义来看,知识不是客观的,知识是人创造的,并受人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知识具有主观性;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向幼儿的知识传递。学前儿童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一些观点,可以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前提。而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常常需要把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本文拟就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问题谈点看法。关于纵比与横比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人们对问题的分析中,“纵比”与“横比”又是两种基本的方法。有一阵社会上流行一种“老年爱纵比,青年爱横比”的说法。其实,不论纵比还是横比,都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纵比可以使人增强信心。继续前进;也可以使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横比可以使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当下,共识凝聚的力量,才是我们信息时代的人们最需要的力量。所谓共识,是指我们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人群,对同一件事情,通过彼此的沟通与磨合,最后形成的认识。人类迄今所创造的知识,已经呈现出信息大爆炸的趋势。在这个多元化时代里,不同的框架体系之下,有着不同的正确知识,但不同的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才 《理论探讨》2006,42(3):141-144
人类的文化是人的诸种能力演化生成的编码系统。人类文化的基本内容也可分为四大类:本能文化和权能文化、智能文化、类能文化。四种文化所蕴涵的四种能力构成自催化、自合成的超循环运动,使社会具有了“发生即长存”的内在生命力。人类的权能文化是人类文化基因中的控制系统,它是基于权力、货币和知识这三个基本点的转移而历史性地演变的。知识是人类智能的结晶,它不可穷尽,无法独占的本性将使权能与智能达到最本质的统一。在知识力量的冲击下,社会权能结构正在按照知识的本性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旅行,一般被理解为“游览观光”,这是一种狭义的含义。我们也可以对其作广义的解释:旅行是环境的扩大,它由于埸所、领域的变更,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带来更多的信息、知识、体验,它与“交往”、“交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合川区实施“德润工程”,以道德建设为切入点,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其做法值得借鉴。 弘扬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加上情感认同,真理力量加上道义力量,才能行之久远、扎根灵魂。最美人物、平民英雄、凡人善举是社会的道德标杆,用这些身边事身边人,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地开展宣传教育,可以增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使其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  相似文献   

11.
书价越来越贵,出书越来越难,买书的越来越少,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与社科经典,问津者与日俱减。所有这些关于书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忧虑,甚至发出“读书今天不热门”的感慨。书,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结晶。人们仰赖书籍,才能将前人的经验与知识承继下来,从而深化之、发展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此,书籍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说,“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书,可以求知,可以明理,可以解惑。正因为这样,世世代代,一切有成就的人,一切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人,几乎都“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从书籍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浓厚的读书风气,是不能振作的。一个国家,没有浓厚的读书风气,是很难昌盛的。从读书之风,很可以觇见世情,推测将来。所以,“读书今天不热门”,就不是细事一桩,值得认真加以探访。探访所得,形成了下面一组文章。这组文章,角度各不相同,涉猎尚不深广,但也大致勾勒出了当前读书风气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这里议论的笑话,并非《笑林广记》中的那些妙趣横生的笑话,亦非民间流传的那些令人捧腹的笑话。那些笑话虽然可以使人笑得前仰后合,但大约是不致于笑出毛病来的。我所指的是笑话人的“笑话”,也就是嘲笑的同义语。 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现在有些人是很会笑话人的。你艰苦朴素,他笑话你“土气”;你廉洁奉公,他笑话你“死板”;你不会走门子,他笑话你“没本事”;如此等等。有的甚至把你的言行“贬”为“笑话”来加以笑话。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民主》2006,(9):43-43
群众是什么,怎样对待群众?这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但又是个常讲常新与时俱进的问题。《尚书》说:“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说:“百姓是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水。”尼采说:“群众是无数个零。”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相比之下,我以为李瑞环同志在其新著里说的更全面也更深刻:“群众最可敬,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社会的财富靠他们来创造;群众最可爱,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群众最可怜,他们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而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群众最可畏,不管什么人,惹…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1)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全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严重的科学主义倾向,以至形成所谓的“半个人”或者“单面人”教育的现象,提出应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认为应通过传授“整全的知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使学生懂得“何以为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为何而生”,成为德业双收、人格完善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谷顺 《行政论坛》2000,(2):16-18
西方管理界有三句格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 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从这三句格 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管理对人的重视,而从“觉悟”一词,更看出管理中人的因素的着重点又落在对人员的激励上。因为觉悟从何而来呢?还不是我们在人事管理中对人的有效激励。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同样一个人,有时工作积极肯于,干劲冲天;有时心灰意懒,甚至消极怠工。并且在不同的组织也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参加’99全球“财富”论坛的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就讲到了对人的激励在企业中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17.
李芳 《理论导刊》2000,(4):23-24
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 ,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 ,通过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即是把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发展核心” ,把“人”本身作为教育对象 ,摆脱了传统“工具论”的错误观点 ,更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不但重视对受教育者知识和经验的灌输 ,更重要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人翁意识 ,…  相似文献   

18.
看题目不免使人诧异,厕所哪还值得宣传?从来没听说美国的公厕比中国漂亮,还要从公厕论双文明,岂不离谱?一个人头等大事是“吃喝”,求温饱,求生存。那么,“拉撒”就成了人的末等大事了。中国人对吃是很“讲究”的,对“拉撒”却很“将就”;而美国人对“进口”很“将就”,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调动三种基本力量,一是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农民的主体力量,三是市场的推动力量。只有实现三种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持久的合力,“20个字”所描述的新农村图景才能逐步实现。一、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主导力量可以理解为引导力量和领导力量,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展开、发展方向都需要主导力量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法律保护、舆论引领。主导力量的作用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思想重视的程度和思想倾向;二是政策的偏好及其落实的程度;三是财政投入状况。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社会理想 ,表明他决非是拒斥“人的自由”的经济决定论者 ,但也并不因此意味着他是一位“个人本位”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在描述“自由人的联合体”时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指的是个人重新驾驭由于私有制而转化为物的力量的社会关系 ,这样 ,它才构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也因此才需要以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为前提 ,从而使他的自由学说与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并最终实现国家消亡的学说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