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世刚 《工会论坛》2006,12(1):99-100
法治社会呼唤司法公正,回避制度对保障司法公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消除当事人疑虑,《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均作了若干规定。但从立法及司法实践来看,回避制度依然有待完善。本文从回避的方式、理由、主体及法律责任等四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求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个追求司法公正和现代化,以实现社会治理理性化的社会中,审判独立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已经相当明确地指出,中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法律的生命。刑事诉讼中量刑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公诉意见改革的深入,国内一些基层检察院纷纷开始试行量刑建议制度,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当前在我国建立量刑建议制度,以促进量刑公开和透明,实现量刑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健全我国回避制度体系,在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作出回避规定的基础上,人民警察法也引入了回避制度,但其在回避对象、回避事由、回避程序、回避规则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分析,结合公安执法实践,针对我国人民警察回避制度的相关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以达到防治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回避权益,健全法制之效.  相似文献   

6.
在法律价值范畴中 ,对民事诉讼司法公正的涵义 ,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认识 :结果公正、以程序实现司法公正和依程序实现司法公正。结果公正是指单纯的裁判结果公正 ,即认为只要查清事实 ,适用法律正确 ,便实现了司法公正 ,这种观点完全否认程序规范的价值 ,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支持了。以程序实现司法公正的观点是指通过程序的规范作用实现裁判结果上的公正 ,实质是将程序作为实现裁判结果公正的工具 ,这种观点将程序规范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工具 ,因此又称“程序工具主义”。依程序实现司法公正是指无论司法过程还是司法结果 ,司法公正都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回避制度的含义及确立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重要意义,而后主要从其回避的方式、回避的亲属范围、回避的适用对象三个方面就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显分析,以期完善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不仅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而且司法公正本身也体现着一个国家依法治国的程度如何。司法公正的标准应当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因为诉讼公正与否,直接关系着公正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首要价值取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法治现状的重要标志.实现司法公正,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化司法改革,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和创新.公正廉洁司法是实现社会公正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和最后一道关口.司法能否公正,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司法公正廉洁作为目标与价值所在,需要我们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明确的回避主体是具体办案的个人,并未要求具体办案机关整体的回避。确立办案机关的整体回避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的客观需要,更具有保证实现司法公正的正当性。应将行使刑事司法权的办案机关纳入刑事回避的主体范围,对刑事诉讼活动中办案机关的整体回避予以适当规制。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是困扰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并久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程序公正缺失,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上表现为部分执法人员的程序公正理念缺失,客观上表现为程序公正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因补充侦查而造成超期羁押的现象。这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正确适用补充侦查措施,避免由此而造成超期羁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宏伟目标的确立,我国刑事立法上的那种不作区分,原则处罚犯罪预备的立法已显得不合时宜,且与法治理念中的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司法公正原则相冲突。预备行为是否入罪,不仅仅是制度设计问题,深藏在其后面的是对法律价值的认识问题。重新建构我国犯罪预备立法,使其与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相适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的表征有:金融刑事立法积极扩张,而司法适用谨小慎微,立法含混而司法解释有僭越刑事立法之嫌,司法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以及刑罚预防效果甚微等。主要原因有:刑事立法理念的导向、刑事立法新旧罪名衔接断层、司法系统金融专业素质薄弱以及金融犯罪刑罚配置不合理等。革新金融刑事立法理念,提高刑事立法的逻辑性和协调性,提升司法队伍的金融专业素质以及完善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将有利于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的矫正。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法律的独创,但其在立法和执法上的种种弊端是对《宪法》精神和《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违背,更有悖法治精神,影响司法公正。本文从劳动教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入手,对劳教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将其与《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等相关法律相比较,探讨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体例,进而提出与我国刑法相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欺诈客户的定义,并针对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提出将其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立法建议,最后概述欺诈客户的几种行为方式,希望能为立法机关完善刑法、司法机关认定欺诈客户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导致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和羁押率始终居高不下。如何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做到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外来未成年人平等保护,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取保候审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调查前置程序以及审查逮捕阶段“适当成年人”参与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和羁押率,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刑事政策是刑法的核心和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控制犯罪目标的有效实现。职务犯罪中的刑事司法政策根植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总体框架之中。基于对我国职务犯罪形势的基本判断,在相当时期内职务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应“以严为主,辅之以宽”,且应避免从严过度、不依法从严和无节制擅法宽大的错误倾向,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高效执法,努力实现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控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任何法律制度的设计及其应用都以实现一定的法律价值作为基本点和归宿 ,刑事诉讼也不例外。刑事诉讼效益原则应是其追求的目标。从刑事诉讼效益原则的内容、阻滞因素及其实现看 ,其效益原则就是怎样平衡刑事诉讼公平与刑事诉讼效率之间的关系 ,使它们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刑法基本原则属于法律规范范畴,它仅是指导和制约刑事司法工作的原则,而不是指导和制约刑法立法工作的原则.罪刑法定主义等刑法基本主义属于理论范畴,刑法基本主义才是指导刑法立法工作的理论规则.刑法基本原则并非都应不折不扣地绝对执行,而存在着例外规定."贯穿于全部刑法"不应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之一.建议在立法上完善刑法基本原则体系,增加刑法基本原则的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