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李祎妮 《青年探索》2017,(5):107-112
香港新生代青年是香港社会最敏感、最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21世纪建设香港的历史重任,他们的人心所向和政治理想追求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继续做好香港青年的人心回归工作、进一步壮大和凝聚爱国爱港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概述了香港新生代青年的成长背景、群体特征及成因,分析了当前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对如何加强和促进香港新生代青年的统战工作进行了思考:加强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教育,强化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发挥广东地缘优势,加强粤港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青年交流;重视青年领袖的塑造和培养,建立健全香港青年人才资源库;加强香港青年内地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辟网络统战工作新阵地,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统战阵地"的融合,不断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东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具有毗邻港澳、面向海外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由原来的英国管治地变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一部分,香港回归对广东经济和粤港经贸关系的发展既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面对香港回归这一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广东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将是九七后广东经济迈向新台阶,进一步拓展粤港经贸关系的重要课题。一粤港经贸关系是香港与内地经贸合…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大事件。为了了解这一事件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内地和港澳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座谈。我们发现:香港回归,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关心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 历史进入九七年,青年学生谈论着香港,关心着香港,“香港回归”是青年学生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我们调研组对粤港近千名应届大学生及就业适龄青年进行分类调查,发现广东青年中有过创业意愿的高达73.02%,香港青年也占到56.5%。在被调查者学科性质比例同等的情况下,广东青年中文史哲类具有创业意愿的比例比理工科类高近15%,但在是否选择实际创业的问题上,理工科的比例却比文史哲类学科高20%;同样,香港理工科青年选择实际创业的比例较文史哲类学科高近  相似文献   

5.
香港青年运动近年来有局部极端化和泛政治化倾向。香港非法"占中"事件对香港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消除非法政治事件对香港的影响,关键是要处理当前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方式和路径的不断创新来增强香港青年的身份认同。香港的人心回归以及香港青年一代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香港回归内地母体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长期、繁杂、系统的工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指导方针上坚持"统筹兼顾、创新交流"的指导方针,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方式方法、重视对港研究;在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坚持增强器物粘性、强化制度刚性、凝聚价值共性;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抓住重点、突出实体、深耕项目、引导舆论、重塑史观。只有创新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模式、不断增强他们国家认同,不仅关乎"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实践能否成功,更关乎未来香港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20)
<正>不少从香港到广东创业、就业的成功人士在香港回归20年间既见证了香港的变化、香港与广东的合作,同时也见证着广东的快速发展。他们看到,粤港交流从优势互补到互相合作,两地的交流将继续加深。1997年,当时经常来往香港和深圳的吕志坚一过了深圳罗湖的关口就要赶紧排队坐的士到深圳的办公室,有的时候觉得排队排得太久,宁愿坐公交车更方便。20年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20)
<正>香港回归20年以来,与广东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投资、居民交往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两地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香港与广东的合作经历了回归前的民间合作为主,到回归后两地政府合作机制化的变化。2016年粤港两地人员往来超过2亿人次,日均往来人员超过60万人次。香港与广东山水相连,香港大部分市民的祖籍都在广东,两地之间的民间往来和经济联系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的地位由此而发生变化,所有与之丝缕相联的问题也必然受到牵动.台湾作为我国政府将按“一国两制”方针进行统一的对象,且又长期以来与香港保持密切交流往来的地区,其面临的种种问题更加紧迫和棘手.台湾眼见“一国两制”应用和实践于香港,对香港及其相关问题表现出高度敏感和刻意防备.但与此同时,对于长期从中获益非浅的台港关系,台湾根本不可能也十分不愿意去人为掐断;香港回归给其造成的种种隐痛,台湾也须设法抚平.因此,台湾又不得不摆出姿态,积极介入香港涉台事务,极力显示对香港的存在,并力图以美国政策作为其后盾.本文试对台湾当局面对香港回归祖国的这种两难心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20)
<正>粤港深度融合的20年,不仅合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合作的内容也日渐广泛,两地从民间到政府的联系不断加深。未来,两地要着重加强两地青年的彼此了解与互信。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来临,粤港合作将迈入新阶段。香港回归的20年是与广东不断融合的20年。在这20年当中,香港许多市民、社团都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于2006年的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20)
<正>香港回归之前,许多港商已选择在珠三角投资发展,不仅因为看中了产业集群优势,还有血脉浓浓的乡情。港企在广东长远发展,必不可少需要"本土化",每次转型都和内地经济发展变化同呼吸、共进退。"前店后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鉴于两地毗邻、血缘文缘接近,珠三角自然资源、劳动力丰富等优势,香港不仅是广东最大外商投资来源地,而且广东也是香港在内地投资最集中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97~2017年二十年间国内四种主要的青年类学术期刊刊载的香港青年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载文量上,虽然国内学术界关于香港青年研究的文献绝对总量在二十年间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所刊载的文献仅占到国内青年类学术期刊很小的比例;在发文单位上,以高等院校为主,青年机构/青年协会占有一定比重,但难以形成研究上的合力;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在青年发展、政治认同、青年事务和青年犯罪四个方面,近年来有关香港青年政治认同、青年发展等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在研究方法上,以文本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纵向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相对比较缺乏;在主要作者和被引频次上,在香港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作者与在香港青年研究上发文较多的学者在统计表现上并不一致,并且目前关于香港青年研究的文章总体引用很低,其关注度、影响力都远远不如以内地青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基于此,论文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拓展研究主题,在全面把握香港青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于香港回归以来的一系列政治行动体现出的虚假"本土意识",本文梳理了影响这种本土意识运行机制的三个结构性因素:超级地租、产业结构变动和高等教育文化资本通胀。香港青年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其本土意识的极端化与政治化,但是这种意识存在内在矛盾。随着"港版国安法"的落实,本文建议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香港特区政府从继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重视民调数据积累和宣传、关注青年发展空间及高等教育改革、占领海外新媒体宣传阵地等四个方面作为未来应对香港青年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广东在业青年职业流动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东在业青年的职业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业青年对自身职业的满意程度,然后对在业青年的职业流动意愿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广东在业青年中,有一半的青年曾经考虑过改变自己的职业,在流动意向上,大多数青年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为流动目标,这其中又表现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香港回归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推动者。他善于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将“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回归问题。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他坚持原则,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对香港过渡期作了妥善安排,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继续保持繁荣提供了保证。邓小平精心筹划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功绩将永远为亿万人民所铭记。  相似文献   

15.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841年英国殖民者武力强占香港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历了晚清、民国(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和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由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因此,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反映出不同政权的各自阶级特点与利益的不同作为。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扬眉吐气□孙心一香港回归,这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同样也包涵着我的企盼。它是我童年时的迷惘:为什么在我国的土地上,香港、澳门飘着外国人的旗帜;更是青年时的热血沸腾、投身革命的追求所在;也是我中年时为祖国的强盛而勤奋工作的原动力;还是我花甲之年...  相似文献   

17.
在人才资源开发问题上,粤港两地各有长处。九七香港主权回归后,在已有的粤港经济、文化合作的基础上,粤港合作开发两地人才,不但对两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将使“一国两制”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对内地、特别是对广东的辐射作用,加速广东经济更快发展,也会进一步支持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中心地位,对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将起重要作用。一、九七香港回归后,粤港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互补性粤港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粤港经济关系和文化联系方面。粤港经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祖国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正当全国各界都在兴高采烈准备迎接香港回归的时候,台湾当局中的一些人却“别有幽情”,加紧“应变”准备,左一个会议,右一个措施,特别是“快马加鞭地三读通过《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无非都是为了压低这个喜日的气氛,防止对台湾民心产生过大冲击。近一个时期来,台湾当局在香港问题上的言行举措,处处表现出一种被动、尴尬和有难言之隐的样子。其“立法院”所匆匆通过的《香港澳门关系条例》,许多地方更是蓄意含糊,欲言又止,使人捉摸不透。只有一点是十分明确,那就是他们想千方百计地防止中共…  相似文献   

19.
自香港回归以来,两地的经贸合作变得频繁。香港特区政府出台许多激励政策鼓励香港青年前往内地工作。2010到2014年间,笔者对1433位15~34岁的香港永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搜集香港青年对社会流动性和地域流动性的看法:包括工作地点偏好,对跨境婚姻,以及对区域一体化及全球化的态度。对该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香港年轻一代对于职业生涯的追求与政策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即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得到受访者普遍认可,但他们并不认同个人的地域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大部分香港青年表示他们的确有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而前往内地工作的意愿。地域流动性对于社会流动性的影响仍有争议,须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20)
<正>张明敏在香港回归20周年以来,见证着香港和广东不同方面的发展。他表示,广东发展迅速,香港也保持优势。张明敏鼓励粤港两地年轻人应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一首《我的中国心》在20世纪8、90年代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