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朱德与格达活佛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恳谈,使格达活佛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革命的道理,坚定了他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隶属于中共阑浙赣省委的城市工作部、闽中特(地)委和中共闽粤赣边的闽南地委,相继在厦门建立、发展了自己的组织。她们在厦门大、中学的地下党组织,以厦门大学为中心,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工作,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民主爱国运动和其他革命斗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本文拟就解放战争时期厦门大、中学的地下党组织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改革界定为革命,既表明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场事关管理和运行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必将给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观念带来广泛深刻的变化;又意在强调它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党和人民一方面勇于大胆地破旧立新,开拓奋进,一方面善于谨慎行事,稳步推进。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如此,那末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组织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平江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湘南暴动之后的又一次著名的起义.平江起义后,滕代远与彭德怀等一道,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为创建和发展湘鄂赣苏区,同时为保卫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国际、苏联党对中国革命的右倾指导.在革命军队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国民革命军看成是革命的军队,并给予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他们拒绝陈独秀提出的武装工农要求,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创建.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虽然强调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并重,但当农民运动危及到统一战线内封建地主阶级代表的利益时,他们为了保全统一战线,命令中共中央限制农民运动,要求土地革命向统一战线让步.结果既阻止了农民运动,又毁掉了统一战线.在对待国民党右派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对蒋介石一再姑息迁就.当陈独秀准备与蒋介石决战时,他们却命令共产党对蒋介石妥协退让.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又对汪精卫抱有幻想,将武汉政府当作工农政府.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广州起义80周年,1927年12月11日,广州的工人、农民、革命士兵和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广州公社".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7.
论孙中山的思想转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蒋春玲一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除当时革命大趋势,孙中山的主观方面的革命要求等因素外,一个关键性动因是列宁、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曾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三次革命(护国之役)和两次护法之役,又先...  相似文献   

8.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和由此掀起的大革命浪潮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十年了,那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辉煌而又悲壮的一页.让我们在历史的激流中撷取思想的浪花.历史的漩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20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20年代初的中国,北洋政府推行了典型的卖国政策,频繁的战乱使中华大地硝烟弥漫,到处伤乱不堪.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包括其前身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不屈不挠地抗争,由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由护国战争而护法战争,却屡遭失败,1922年北伐不成却反遭陈炯明之变.共产党既已诞生,却又如此年轻.内的、外的、新的、旧的、进步的、落后的、革命的、反革命的,种种矛盾交汇成历史的漩涡.中国在十字路口徘徊.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00年第1期刊登郭耀煌、林立公的《20世纪留给人类的思考——访著名学者刘吉》。刘吉认为,20世纪最突出的大事之一是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丹尼斯·贝尔最早发现了这一趋势,提出“后工业社会”来临,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到来,来斯·皮特提出“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的说法,近年又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概念产生。对于这一由新的科技革命引发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学者需要做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概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他对此的看法是:这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正在形成产业,并最终成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最终没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1.
1934年春,中共中央在瑞金创办了红色政权的第一所国立大学.这所大学用一个光辉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沈泽民.70年后,中央文献出版社推出了钟桂松的力作《沈泽民传》,为这位革命前驱者树立了一座丰碑.作者以翔实生动的材料、鞭辟入理的分析、朴实流畅的文笔,叙述和评论了早期共产党人沈泽民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这位从思想文化战线到政治军事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领导干部的战斗业绩、思想性格、风骨情操.阅读这部传记,是对五四运动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的一次学习,是对中国现代革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一次体认,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一次净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深入理解两次重大理论成果,厘清两者的逻辑关系,对于进一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石同志编著的《洪波序曲》一书,即将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不但概括地叙述了从一二·九运动到全民抗战及第二次国共合作最好的时期,清华大学等校革命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英勇无畏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也反映了抗战初期奔赴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为“友军”服务,与“友军”并肩作战的革命业绩和热爱祖国、忠诚无私的精神风貌;同时又反映了共产党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对国民党诚恳帮助的态度和一切从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光明磊落的方针政策.这是一部很有社会意义和史料价值的书,是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好作品,是对现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革命的航船     
许久文 《湘潮》2021,(2):19-20
我们常常说中国革命像一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驶向胜利的彼岸。而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党领导的革命的一些重要节点都有船的影子,是一艘艘大船小船、木船铁船、新船旧船搭载着革命者驶过湖泊,渡过江、河、海,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1,(22):F0002-F0002
2011年11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审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央党史研究室2010年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后又一次全国性会议,也是一次重要务实的会议。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2月11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时期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也是工农武装在城市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勇于创新、坚贞不屈、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永垂青史!广州起义虽然已过去80个春秋,但温故而知新,其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美国学者关于中国大革命史研究述评○彭红英刘志强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是中国继辛亥革命后又一次人民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其结局也颇受争议,但它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而,关于大革命的研究也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曾涌现出诸多巾帼英雄.韩慧英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是我党早期党员,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她一生坎坷,几次与党失掉联系,又千方百计地寻找党组织;为革命失去了儿子和丈夫,却无怨无悔;多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从未动摇对党的信念.其事迹十分感人,然而又鲜为人知.特撰此文,将其在中共满洲省委的一段经历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王锡堂 《党史博采》2005,(10):38-42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何长工不远万里不负毛泽东的重托,历尽千难万险寻找到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为实现朱、毛胜利会师立下了大功;为改造王佐的绿林军,他又孤身入虎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征服了绿林军,为根据地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长工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勇敢,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交给他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