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开启了著作权保护的新篇章。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立法不断完善的同时,各种侵权案例也在不断涌现,其烦琐和复杂显现出了法律条文的不足。特别是普通网络用户这一网络著作权的可能侵权主体对自身行为性质缺乏认识。对此,通过对普通网络用户对网络著作权常见侵权行为进行分类分析,确定其不同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可以明晰其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类型。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生活方式是第二生存空间研究的热点话题,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该群体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容范畴、对象属性和特征行为,提出一种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划分维度和层次模型,进而总结青少年网络生活社会化的递进途径及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3.
王春颖 《学理论》2013,(30):384-385
我国现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网络大国,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也萌生出形形色色的网络失范行为,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以网络行为失范为研究对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分析了其主客观成因和对大学生自身及外界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8所高校1414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比较普遍,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与认同度以及对网络道德的认同度都较高,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还比较滞后,社会资本还不够丰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网络法律法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知识以及社会资本都有助于防范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为时下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主要方法。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模式、具体措施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及其规律,并就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效果评估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效应,使大学生群体极容易出现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作为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政府职能部门,网络警察承担着阻止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打击网络犯罪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应当成为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有效力量.然而,由于网络警察成立的时间不长,存在专业素质不强、网络防控技术不高,加之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故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此,进一步优化网络警察的内涵和外在条件,是净化网络环境、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和普及,对青少年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对于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倡导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分析了目前青少年网络行为心理特点,对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克服网络心理问题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诸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其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况和道德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然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和适当的,亟须加以引导。首先分析了隐性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的内在联系,并梳理了隐性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面临的困境,之后提出了隐性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的原则、方法和保障措施,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在网络行为引导方面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社区"是随着网络以及人们网络社会行动的扩展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型空间。网络虚拟社区也与现实社区一样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现实社区的各种现象也会自然地反映在或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包括各种违法犯罪案件。网络犯罪案件的发生又多与网络言语行为密切相关,如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人肉搜索、网络攻击、网络赌博、网络虚假信息散布等。在与网络言语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中,通常可以透过网络言语行为特点,对犯罪主体的个人特征做出一定的刻画和描述,从而为有效、及时、准确遏制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文静  李学锋 《学理论》2014,(3):292-294
网络道德失范就是不道德或者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网络行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三种常见的类型,即害他行为,逐利行为以及宣泄行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并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还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所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也是救助青少年免受网络伤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民激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来表达他们对公共事务的看法。这种网络参与行为对各级政府执政行为产生着愈加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影响政府决策,除了由于网络本身所能提供的便捷性之外,还在于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和地方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网络舆论在影响政府决策时既有着其积极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各级地方政府要发挥网络参与对其执政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主动作为,建立完善的舆情处理机制,另一方面,从网络参与本身着手,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络参与者的道德水平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助推了"后真相"的演化。"后真相"现象下,事实真相被虚化,情感和自我感受成为价值判断的依据,网络舆论引导面临严峻挑战,部分民众心理焦虑感上升,主流价值观淡化,情感自发性行为增加,网络集体行为之下极易爆发网络暴力。要求我们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相结合,完善网络参与主体责任制,提高网民网络媒介素养,抑制非理性的情感宣泄,使法治、理性、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萦绕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程展鹏 《学理论》2011,(15):250-25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而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多元性,被教育者的多样心理、行为方式、学校德育的滞后和教育者的素质等原因,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挑战。本文探讨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流行,被赋予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网民对复杂的社会境遇的独特表达。从集体行为的视角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催生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网络舆论场的形成,显示了网络空间的群体力量,以及在话语制造方面的集体行为,话语权力是网络舆论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联网时代下,现代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发达,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话语权的回归使得人们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自我表达。网络聊天、网页浏览、网络博客撰写等网络行为的发生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释放。然而,网络却在这一过程中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认同,网络行为过程中日渐增多的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开始不断颠覆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认同,网络伦理失范发生过程开始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笑予 《学理论》2012,(22):90-91
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的主体,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变化、行为特点及价值取向等内容,以期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5)
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成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其开放自由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低俗、法制意识弱化和网络心理异常。应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5)
我国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网民,其中又以青少年占最多人数。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网络安全和民族发展未来,要形成系统思维,从事前预防机制、行为管制机制、影响诱导机制、事后补救机制四个环节入手,加强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办网;提升全民网络素养,形成合力,督促青少年自觉文明上网;创新网络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和网络教育、文化工作;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有失范行为的青少年的救治和心理法律援助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并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积极关注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其适应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论述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文化、行为方式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社会建设校园文化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网络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习惯利用网络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网络的依赖逐渐发展为网络沉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造成网络沉溺主要有网络自身特性、网络社会控制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提出要从网络空间技术的合理利用、高校教育的控制以及大学生的自我规划等方面来加强对网络沉溺行为的社会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