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法”称为“灋”,《说文解字》对该字的解释为:“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从去。”“法平如水”,也成为我们千百年来对法的基本理解,是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意向性比喻。因此,法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我认为,中国“法平如水”的说法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法治文明精髓。我在做人大法学院院长期间,需要装饰法学院楼大厅的雕像时,就主张在雕塑中体现“法平如水”的理念,后来就用水纹装饰了雕塑。同时我还认为:我国的宪法就是要把我国人民这种几千年的价值追求,上升为国家和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乃至上升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法”字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古代“法”字写作灋,这已为出土的钟鼎文和秦墓竹简所证实。说到“法”字的本义,人们常常引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即:“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又说,“今省作法”。这种解释无疑是高度凝结了古人世世代代关于“法”这一社会现象的传统认识,但尚有进一步斟酌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其所应该体现的公平性,甚至仓颉造字时就顾及到了。法在中国古代写作“灋”,《说文解字》中释:“灋,刑也,平之如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平如水,固然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關於“廌”     
“廌”(音zhi稚),传说是一种神兽,性能“触不直,咋(音ze责)不正”。传说上古的时候,遇有狱讼难断,只要把诉讼双方拉到它的面前,各自陈述一番,廌就会瞪圆双眼,用它独有的一只角,照直“有罪”的人的牴过去,戳得非死即伤,从而判明曲直。据说,皋陶(音gāoyāo皋姚) (尧舜时的“士”,传说中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大法官)遇有疑难案件,常用廌来“助狱为验”。汉代的许慎撰著《说文解字》,把廌解释为“法”字的字源,并注明:法,古写作“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于是,  相似文献   

5.
付秋荣 《江淮法治》2011,(18):21-2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自从颁布后,仿佛如一重磅炸弹落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大男子”主义的“法”.是保护有产者的“法”.是把老公变房东的“法”,是一愁了丈母娘,乐了房地产商的“法”。这一司法解释实行后。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的确比之前热闹了很多.但是这些人不是去买房而是去房地产交易中心咨询或变更产权登记。  相似文献   

6.
淡悟     
云淡天高任飞鸟,水淡潭深宜腾蛟;食淡祛病康寿乐……,淡泊名利志自高。 文子曰:“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说要明德、明志,悟透一个“淡”字是前提。您看这个“淡”字,表面看平常无奇,但其哲理确很深奥。山不喜平“山”横竖,水平之“水”却无平。平淡的“淡”字从结构看无一笔横平竖直,但其结构却保持着动与静、冷与热、  相似文献   

7.
字条之谜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9,(20):62-62
老纪收集的办案资料里,有一张长长的字条。字条用的纸是从报纸上撕下的一个边,内容是用钢笔写的:“老纪等同志:请来看看我吧,我极想你们了。”落款是“老马,即日。”“极想”的“极”字,原来不是“极”,而是“想”字,大概是写字条的人觉得用“想”字难以表达他的心情,将“想”字划去,在后面写出“极想你们了”。老纪说,类似的字条他有好几张,其他的都散失了。  相似文献   

8.
“福”字在汉语中寓意着幸福与美好。当卢子明律师接过一双绣着“福”字的鞋垫时.从那细细密密的针线中.他看到了一位残疾人,不,应该是千千万万个残疾人,对给予他们温暖的人们最质朴的祝福;他也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残疾人对未来最虔诚的祈福。  相似文献   

9.
他没有硕士博士学位。也没有留洋深造的资历。他从鲁班身后走来——17岁起浸润于“不规不圆,不矩不方”的建筑木工手艺整整10年,深切感悟十个大字“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哲理,既是木工的哲理,也是人生的哲理。他将生命中的二十八度春秋“泡”在建筑行业,洒下多少汗水,熟悉多少业务,播种多少感悟,收获多少荣誉。无疑。这是他成就上海乃至全国建筑工程和房地产专业大律师的最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潘文 《金陵法律评论》2006,(2):150-154,160
“被”字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及句法结构、语义特征都有差异。用“叫、给、让”来表示被动的句子只能出现在文艺语体中,并且“叫、让”后的宾语不可省略;在“为+所”构成的“被”字句中,动词既可以是处置动词,也可以是判断动词和心理动词,并且不同类别的动词在“为+所”“被”字句中的句法表现并不相同。文艺语体中“被”字后以带宾语为常见,而事务语体和科技语体中“被”字后以不出现名词性成分为常态;政论语体中,“被”字句的动词可以是光杆动词。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看到“清澈的水”,没有杂质;“清明蔚蓝的天空”,天朗气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清心明目时,大概谁都会“神清气爽”吧!中国语言中的“清”字,原本指水纯净。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许多其他事物的“清”,又从自然事物的“清”对入的美好作用中,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官、清廉、清高等以“清”字为核心来评判人格品性高低的许多词汇。一个“清”字,从古至今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的2001年6月14日,沪指上涨到2245点,创出当时的历史新高;10年后的2011年12月13日,沪指再度跌穿2245点,股民们10年来瞎忙活了一场。又到岁末,“控”字当选为中国2011年度汉字。“控”字左边一个“手”,右边一个“空”,不正是象征着我们的股民们两手空空吗?  相似文献   

13.
闲谈“傍大款”王长剑从字典中查到“傍”字释为接近、靠近。但按此解释,用代入法去理解“傍大款”一词.则成了“向有钱人套近乎”。“大款”者,钱多的主儿也。既然“傍大款”能成为一种生计,仅靠套近乎还不够,还得贴上去,套牢他。因此,“傍”字还应有其他注释。人...  相似文献   

14.
李全一 《中国公证》2008,(11):19-24
一、公证价值的基本定位 “价值”是一个抽象性极高的概念,含义十分复杂。即使我们小心翼翼地使用它.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用法。根据学者的归纳,从理论上说,人们至少在三大层面上使用“价值”这一概念:一是日常生活用语,其特定含义是指“有用”或功利、效用;二是经济学用语。特指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内在社会本质特征;三是哲学的最高抽象意义上所理解的“价值一般”,即包括功利、道德、审美等在内的所有具体价值的共同概括。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层面讲.“超女”王贝在整形手术后死亡不能称为事故,只能客观表述为事件,这是因为王贝的尸体在被解削前已火化.王贝的家属对医院赔偿表示“满意”,王贝的死因无法再查明。与此同时,主刀医生是否存在手术操作失误也无法再查清.因为法律是讲证据的,而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最为关键的死因证据.所以不可能再追究相关责任人医疗事故罪的法律责任。从事实层面讲,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4,(11):10-10
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被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提出。在中国,早在《易经·乾卦》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唐朝的孔颖达对此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彼时对文明的解释,主要是“文治教化”之意,与现代含义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7.
我是2007年12月当选为芜湖市十四届人大代表的。高兴喜悦之余,深感责任重大。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呢?难道就当社会上传言的“走访选民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大会闭幕挥挥手”的“四手”代表吗?不能,绝对不能!代表代表,既“代”又“表”,绝对不能只“代”不“表”。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从村民申来,就要到村民中去,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尽职尽责地反映和表达基层民众的意见和诉求。  相似文献   

18.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4,(26):35-35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美丽的文词”称为“辞”,谁曾想到,在远古时代,“辞”字原来是犯人的口供. 《说文解字》曰:“辞,讼也。”笔者查了一下《殷墟甲骨文字典》,里面并没有收录“辞”字。细想一下,在那遥远的上古时代,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甚至杀戮奴隶,没有法律没有法制,哪里有什么口供,统治者的权力就是法律就是口供。这样看来,甲骨文中没有“辞”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金文的“辞”字,已经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左上边是一只手(爪),左下边是用绳子拴着的一双手,右边是个“司”字,表示一个人牵着一个被绳子拴着的人去找专管狱讼的有司录口供。  相似文献   

19.
阿湘子 《政府法制》2009,(12):32-32
4月21日,在重庆市“宜居重庆”建设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发表讲话。他妙解“安”字时说:上面是个宝盖,代表“房子”;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妻室”,这形象地说明,一个人有了房子和媳妇,就可以“安”心了。  相似文献   

20.
认真学做人     
写好一个“人”,只需两笔;做好一个人,却要一生。“入”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因此,做人需要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