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7,(3):70-71
我从部队正团职的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在等待安排过程中,认识一位下海经商的老乡,他几次找到我,让我参加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同乡会”,这样便于以后在各方面互相帮忙,互相提携。请问这样的组织是否可以参加?  相似文献   

2.
金陵客 《唯实》2006,(8):128-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3.
吴永大 《奋斗》2002,(3):55-56
“包装”在商界,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并无甚么新特之义。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词条注释:“包装: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等。”其实除商品外,凡邮件(如家具、钢琴)在出售时均需加以精心包装,使其在运输过程中予以保护。不至于被损坏。  相似文献   

4.
某县一青工,学有成效.年发新闻、文学作品数十件,被宣传部长相中,借调到部里搞新闻。这时一位人事工作干部连连向部长进了:“部长,他是工人啊,工人怎么能进宣传部呢?”宣传部长哈哈大笑,答曰:“工人怎么啦,我是要他来做事的,难道工人连做事的权利都没有了?”好个豁达、明智的宣传部长!改革开放20年了,我们有些同志天天喊解放思想,可一碰到具体问题,却总抱着“老黄历”不放,生怕离了谱、越了轨。出了格。在用人问题上就更加突出,以为工人只能坐工人的板凳,干部永远坐干部的交椅。工人再有本事,也不能破格起用;干部再不…  相似文献   

5.
为官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08,(10):48-49
读毛泽东阅明笔记小说作的两条批示悟做官之道。沈廷松的《明人百家小说》收录了方大镇的《田居乙记》,其中记录了战国时魏公子牟东行时送穰侯的一段话:你知道,“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平?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亡期而亡自至乎?”穰侯说:“善,敬受明教。”毛泽东欣赏,  相似文献   

6.
“福”乎何物?“福”乎何在?耕其田,劳其力,丰衣足食,“福”之哉也。如是,“福”无处不在,人人可享之。然真正一辈子享福的人不多,而想念和企盼得福者,却是古今普遍存在。于是欲得“福”而享者,便总是想着这“福”,追求那“福”,而那“福”偏偏同你若即若离。...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记载,曾子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传不习乎?”老师教导如何去做人做事,自己真正去实践了没有?这里曾子所谈的学问看起来不是专门指“学问”,因为他不仅是指书本知识,而且还指个人修养,指的是如何把儒家的学说变成实际行动,从做人做事体现出来,这可能是最难的。当然,曾子所谓的学问只达到个人的程度还是不够的,应当扩充到社会上、从政上,变成学问的“…  相似文献   

8.
禾刀 《党建文汇》2011,(5):45-45
“咆哮体”之后,微博再掀造句热,欧阳奋强大呼“‘宝黛体’,伤不起”。“有木有?”“伤不起!”  相似文献   

9.
湘中飞舟 《党课》2010,(2):72-73
记者在采访一位德高望重、成就辉煌的为政者时问道:“你在领导岗位上取得如此成就,有何秘诀?”对方笑曰:“《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相似文献   

10.
韩星 《前线》2013,(2):89-90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广袤的贵南草原牛羊成群,清澈蜿蜒的茫曲河静静流淌。从龙羊库区移民搬迁来的加土乎村就坐落在美丽的茫曲河畔。当谈及加土乎村这几年发生的巨变时,人们总是感慨地说:“加土乎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关键是有一个有着超前眼光和发展思路,勇于接受新事物,带领群众干实事的好支部。”  相似文献   

12.
忠诚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文化品格。《论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庸》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1,(19):53-53
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最近的表态,将街道办的去留推上了风口浪尖。他表示,街道办只是个“二传手”,取消是一种趋势。2010年7月,安徽铜陵全市撤销街道办事处,铜陵市铜官山区又被民政部纳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有民政部官员随后表示,“铜陵模式”有望在全国推广。街道办该怎么“办”?此话题旋即在全社会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读了《为什么读经典》,我方明白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倪洋军 《党课》2012,(16):72-73
“官”该如何当?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老掉牙的问题,还有必要拿出来嚼舌头吗?面对屡屡出现的一些狂妄、发飙、贪婪的官员,面对人们对好官、清官、亲民官的热捧,笔者认为,不但有必要说,而且官员也应该经常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16.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09,(5):67-6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第十章)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奋斗》2008,(9):60-60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工作和生活常有个努力的目标、标准或参照,古代思想家一脉相承地主张"师乎其上"。《易经》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后人对"师乎其上"的思想又有很多发挥,使其内涵更加丰富,现在理解和运用起来也有很多发展,值得仔细品味。"师乎其上"首先是做人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